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股市要闻

证监会拟推员工持股管理办法 利好但细节需完善

发布时间: 2012年08月26日 07: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来自证监会的信息显示,证监会目前正在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广泛征求建议,并将对办法进一步修改后适时推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员工持股计划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提升公司效益并长期利好中国股市。在员工持股计划的具体执行方面,专家建议,防范内幕交易、员工持股激励措施、资金来源落实等具体细节需要在政策层面补充完善。

  弥补监管空白

  证监会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共有285家上市公司推出过股权激励计划,涉及37亿股,平均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股权激励主要针对公司高管,参考最近5年的走势图来看,其中约85%股价表现“跑赢”大盘。

  业内专家表示,上市公司通过计提激励基金购买自家公司的股票、再分配给员工的激励方法,市场上并不乏先例,如万科连续多年通过奖励基金购买股票,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但普通员工持股并未有法律上的明文规定,上市公司自行开展的股权激励实践亟待法律的认可和规制。因此,暂行办法的出台弥补了这一监管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与2006年出台的股权激励有关管理办法相比,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不能来自新发股份,而只能采取向二级市场回购,因此不会对股价造成冲击;员工持股的数量限制不包括股权激励部分,等于是覆盖了之前的“股权激励”;相对于股权激励计划仅限于公司高管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的高门槛,员工持股计划涉及对象更加更宽泛,实施程序上也以信息披露规范加以监管,比需要报证监会审批的股权激励更为简化、便利。

  员工持股是大势所趋

  在我国资本市场走势低迷、上市公司盈利不如预期的大背景下,业内称“员工持股计划”是监管层继打击内幕交易、强制分红、建立退市制度、降低交易费等之后掀起的又一轮“救市”浪潮。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员工持股计划深入着眼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符合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趋势,其稳步推进能带来A股市场长线资金的增加,培育并壮大多样化的长期投资者队伍,同时可有效传递公司经营状况的信号,是提振投资者信心、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治市之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系主任廖国民告诉记者,员工持股计划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更为普遍,即便是不上市的公司也会有员工持股计划。这是二战之后西方国家惯用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从管理学上看,员工持股计划是大势所趋。

  细节有待完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上市公司仍处于观望状态,暂未考虑员工持股计划。

  一家总部位于杭州的上市公司董秘对记者表示,该公司目前尚未考虑员工持股计划,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政策中规定了员工最低持股时间为三年,这增加了员工的持股风险;再者,员工用薪资的一部分买股票和自己去股市买股票完全没有区别,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的动力无从谈起;第三,员工持股要委托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由此增加的管理费成本也需要考虑。

  业内人士认为,“治市”仍需政策给力。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是随着劳动者福利保障制度的深入多元化推行及融资、税收优惠而普及发展起来的。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应积极探索以“员工持股计划”增进劳动者的福利保障,尤其要严禁企业仅将“员工持股计划”作为融资工具,同时设定劳动者合法权益被侵害时可行的救济程序。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则建议,上市公司在进行员工持股计划时可进行一些技术处理。如采取将公司利润的一部分分配给员工,并指定这些资金用来购买公司股票的方式。

  奚君羊认为,暂行办法中防止内幕交易的有关条款应进一步完善。员工持股计划有造成股价阶段性波动的可能,比如当员工持股的锁定期满了,员工就可以卖出股票,但因为员工比较了解企业的业绩,可能会出现内部交易,造成员工集中抛售公司股票的情况发生。此外,公司大股东对公司情况和信息掌握得更为充分,大股东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进行内部、内幕交易,比如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前先买进股票,在公司业绩下跌之前先卖出股票等,政策监管上需要对此进一步完善。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