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股市要闻

1600亿征战金融市场 上市公司“跨界”淘金

发布时间: 2012年08月27日 07:5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证券网

 



  经济增长动力不再、行业盈利维艰,被迫在实业以外开辟第二个盈利战场。

  时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正在偏离实业轨道向领域大步迈进。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已披露中报的1610家上市公司中,467家公司涉足金融领域。

  

  它们在资本市场、非金融企业、信托等金融领域广泛耕耘,累计投入资金达到1600亿元,而非金融企业股权仍然是它们首选的投资标的。

  仔细分辨,除了长线投资外,上市公司继续向短期理财产品下注。例如广汇能源、洋河股份上半年累计分别动用57.9亿元、39.2亿元向发起冲击,分别斩获914.36万元、1775.89万元收益。

  不过,当上市公司投资的天平向金融领域倾斜之际,如何填补实业阵地留下的空白将成为市场的焦点所在。

  1600亿元征战“副业”

  经济下行的压力如影随形,上市公司不但主营业务失利,投资等“副业”也陷入缩水的尴尬局面,最终不得不拱手交出部分盈利阵地。

  根据数据,截至8月24日,沪深两市总共披露1610份中报。可比数据表明,这些公司的主营收入同比下降10.8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小幅减少0.37%,更有47%的公司盈利出现下滑。而随着本周中报披露工作落下帷幕,A股的盈利底牌也将全部揭开。

  主营的颓势并没有磨灭上市公司在“副业”上的雄心壮志。在已公布的1600多份中报里,46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持有的证券类资产情况(包括有价证券和金融企业股权)。截至今年中期,这些公司在金融领域的初始投资总额已在1600亿元左右。

  事实上,重兵进驻各种投资领域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据统计,22家公司在各类证券上的初始投资金额超过10亿元;招商银行、中国太保、华泰证券等金融企业当仁不让地稳坐头三把交椅,初始投资金额分别为373.61亿元、224.32亿元、53.4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11位“专业选手”以外,这支10亿量级以上的投资军团中的其余半数席位暂时被海螺水泥、华能国际、TCL集团、深圳能源、重庆水务、南京高科、上海电力、紫金矿业、宝新能源、泸州老窖和粤电力A等“业余选手”占据;海螺水泥更以43.44亿元投资规模顺利进入前十,暂时位列第六。

  资料显示,行业龙头海螺水泥并不满足称霸华东地区,2006年以来凭借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方式,其触角已广泛伸向华北、西北和中原等地区,助其拓展地盘的恰是老对手巢东水泥、冀东水泥、同力水泥和青松建化等水泥企业。

  自2006年联手外资进驻巢东水泥后,财力雄厚的海螺水泥频频向同行伸去橄榄枝,先后举牌冀东水泥(现名巢东股份)、同力水泥,投资金额分别为0.98亿元、0.44亿元。

  今年上半年,海螺水泥再下一城,携手全资子公司芜湖海螺参与西北“枭雄”青松建化的定向增发,以每股13.53元的价格,斥资18.64亿元将后者19.99%的股份收入囊中。至此,海螺水泥在水泥上市企业身上的总投资金额已超过43亿元。

  遗憾的是,在黯淡的经济背景下,这四家公司最终未能为海螺水泥的中报涂上更多亮色。除了同力水泥带来544.22万元收益以外,巢东股份和冀东水泥分别拖累海螺水泥所有者权益减少0.22亿元、3.63亿元。

  而青松建化虽尚未来得及在海螺水泥今年中报上留下痕迹,但与增发价相比,其账面价值已大幅缩水1.819亿元。

  其实海螺水泥与青松建化今年6月12日签订股份认购协议之时,青松建化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早已跌破13.53元的增发价,之后下行趋势并未得到扭转。截至上周五,青松建化甚至报收于9.85元,致使海螺水泥的账面浮亏扩大至5.07亿元。

  不得不提的是,除了投资同业上市公司股权以外,海螺水泥还广泛涉及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据悉,该公司去年出资7.5亿元设立的信托计划,今年上半年已经收回本金以及6392万元净收益。

  千亿争抢理财产品

  毋庸置疑,未被写入投资战报的银行理财产品早已在不经意间成为上市公司短期理财的首选。根据新金融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4日,沪深两市下半年以来已有27家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的相关公告。

  事实上,这股短期理财产品投资热潮自去年开始便持续发酵。根据上交所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仅沪市主板公司便累计动用了1019.71亿元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总共收益约为118.34亿元。

  不过,市场各方对上市公司理财热却褒贬不一。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实体经济投资机会匮乏、盈利难寻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这股理财热情有可原。

  “现在实业投资机会缺乏,部分次新上市公司由于超募较多,暂时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方式,只好转入理财产品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无可厚非。”湘财证券分析师徐广福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

  然而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上市公司热衷理财其实是不务正业。他质疑道:“上市公司不做实业,不攻主业,不搞科技研发,专攻炒金术,它们变相沦为‘公司’、‘放贷公司’、‘理财公司’。”尽管非议从未间断,但面对近在眼前的“赚快钱”机会,上市公司的理财步伐从未停滞。而在A股这群庞大的“拥趸”中,一掷千金的例子屡屡出现,比如广汇能源和洋河股份等公司理财规模均在数十亿元。

  根据广汇能源最新中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累计动用57.9亿元账面流动资金购买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累计收益914.36万元,约占公司当期盈利的1.3%。

  有趣的是,若非新疆证监局7月发出的一纸整改通知,这位“理财大鳄”还不会轻易浮出水面。而从广汇能源8月21日披露的整改公告来看,公司及下属分、子公司去年曾多次动用大额限制资金购买委托理财产品,全年累计发生额达51.58亿元;其中单笔发生额最高金额为5亿元,期限最短为3天,最长为30天,并且多次循环购买。

  对此,广汇能源辩解称,2011年公司账面存在大量灵活周转的限制流动资金,符合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规定,风险与收益完全可控,不存在财务风险因素。然而,面对不断外溢的风险,公司始终难以令投资者放心。

  除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以外,广汇能源还摇身变作放贷者,为新疆建铭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慷慨解囊”,以21.6%的年利率向其提供1.5亿元贷款。

  相较而言,洋河股份的理财计划更具进取心。前者上半年累计动用39.2亿元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全部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实际收益1775.89万元,较广汇能源多出近一倍。

  迈入下半年,洋河股份理财热情丝毫未减弱。8月15日,公司再度公告称,8月10日和8月13日分别出资2亿元和1亿元购买两款理财产品;至此,公司累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中尚未到期的金额为21.2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1.39%。

  257家公司交叉持股

  正当银行理财产品大行其道之时,在上市公司的投资版图上一度占据重要地位的股票市场在惨淡的倒逼之下,阵地不断收缩。

  散户大批撤退,机构无心恋战,上市公司的炒股热情同样也一落千丈。已披露投资战绩的467家中报中,只有257家留下了在A股市场上交叉持股的痕迹,持有的股票总数为813只。

  以券商和保险为首的“专业选手”继续在这份交叉持股榜上占据了前排位置,名正言顺地占据了前十中的六个席位,招商证券暂时以20只持股成为这支队伍的领头羊。

  剩下的四个席位则分别被杭州解百、东方创业、大众交通、大唐发电四位“业余选手”顺利获得,杭州解百更凭借手中持有的21只股票高居这份持股榜单的首位。

  这家老牌百货上市公司可谓深得分散持股的精髓,尽管手中握有21只股票,但初始投资加在一起也不过1342.96万元。

  有趣的是,公司手中持股竟然有18只为2006年以来打新所得,总共耗资1225.16万元。只可惜,除了辰州矿业、中海油服和宁波银行较发行价有所上涨外,其余个股几乎大幅“破发”,最终将杭州解百套在 “山顶”,账面总浮亏达到382.5万元。尽管如此,杭州解百却迟迟不愿兑现手中浮亏,反而选择持股不动,试图以时间换取空间并最终挣脱浮亏的“枷锁”。

  其实今年上半年,公司也从中幸运斩获10.38万元收益,但这笔收入与公司上半年收获的5824.62万元净利润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身处民间借贷风暴中心的杭州解百也难以抵挡委托贷款的诱惑,去年3月份委托农业银行杭州城西支行向莱茵达枫潭公司发放委托贷款5000万元,年利率为16%。而该笔贷款已于今年3月收回本金的同时,轻松揽金163.63万元。

  当然,这只是A股近年蔚然成风的委托贷款潮流中的一小朵浪花而已。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年报专题小组公布数据,2011年沪市公司委托贷款的年初余额为643.83亿元,借方发生额为860.14亿元,贷方发生额为416.43亿元,年末余额为1087.54亿元。

  同时,上市公司不但炒股热情骤然下降,炒基金的兴趣也在不断走低。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披露中报的公司中,仅有41家公司手中握有基金,总投资金额也不过39.18亿元,其中将近八成投资于固定收益类品种。

  纵然如此,与初始投资金额相比,截至今年中期,这部分上市公司所持基金仍然出现了1.74亿元的账面浮亏,其中大众交通持有的申万巴黎新经济基金更以1387.28万元浮亏高居榜首位置。

  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向新金融记者坦承,由于偏股型基金缺乏赚钱效应,而低风险类产品又面临着银行理财产品的激烈冲击,上市公司的持基热情已今非昔比。

  810亿元用于“镀金”

  上市公司对基金投资已生出倦意,但基金公司股权对其吸引力依然强大。在已公布中报的上市公司中,便有15家手握基金牌照,东北证券、华泰证券、兴业证券和招商证券更分别坐拥两家基金公司。

  不过,由于基金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对参股上市公司的贡献亦不如以前。即便是跻身资产管理规模前十的博时、大成、广发、南方和银华等公司也难逃盈利下降的命运,纽银梅隆和诺德两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甚至交出亏损的答卷。

  具体来看,大成基金今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大幅下降超过五成,达到54.29%;博时、广发、南方和银华表现稍好,但也分别下滑20.91%、14.8%、3.5%和11.67%。

  虽说盈利持续下滑,但这些大型基金公司依旧是股东的现金“奶牛”。比如东北证券上半年便从银华基金身上斩获2841万元现金分红;烽火通信也笑纳了广发基金4000万元分红;博时基金和则分别向招商证券、华泰证券贡献了7350万元和8100万元现金红利;光大证券也轻松将大成基金奉献的5950万元分红收入囊中。

  同样,上市公司在其他金融领域播撒的“种子”也逐渐开花结果。比如杉杉股份上半年过半盈利来自于参股的宁波银行和稠州商业银行,二者分别向其派发了3580万元和2308万元现金分红,合计占杉杉股份中期盈利的65%左右。

  显而易见,非上市金融类企业股权投资已经占据了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的半壁江山。从已披露的中报数据来看,上市公司在非金融类企业的投资总额达到810亿元,约占投资总额的五成。

  参股企业上市也为部分上市公司带来不菲的收入,比如掌趣科技今年成功登陆创业板之后,便为华谊兄弟带来5000万元的投资收益,致使后者上半年盈利劲升66%至1.05亿元。

  资料显示,目前共有35家公司持有和拟上市企业的股份,初始投资金额为7.48亿元,这部分持股随着被投资企业成功上市,账面价值也在快速飙升中,因此这35家公司的“钱途”可以说得上一片光明。

  但值得深思的是,当上市公司投资的天平逐渐向金融领域倾斜之时,实业阵地又该留待何人坚守?缺乏实业的土壤,仅凭“副业”能否支撑公司未来的盈利呢?全民借贷的温州曾引发大家对产业空心化的思考,如今A股似乎再次将这一思考带入纵深领域。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