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创业精神应该成为一种国家竞争优势

发布时间: 2012年09月13日 15:4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强而需久的中国创业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于产权制度和以“解放人”为中心的政策变革,极大地释放了人们的创业精神,各类小微型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根据我们的研究,我国创业精神和创业环境综合评分的平均值为3.16,与其他11个国家比较,我国名列第一位。大部分中国创业精神指标得分较高或最高,仅有少数几个指标中国排名靠后。中国创业精神得分较高的指标主要是“较为充足的种子资金”、“良好的研发成果商业转化激励政策”、“良好的社会态度”、“所得税制度激励”、“不畏惧破产”等。因此,从创业者角度来看,由于不断创新完善的各类政策激励,中国人的创业精神得到了有效激发和释放。但中国人在组织内部及更高层面的发展过程中,其创业精神却不尽如人意。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对26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就如何鼓励创业精神的研究表明,21世纪的中国企业缺乏的是创业精神。尽管中国相当多的企业和政府领导人能够全面认识创业精神的重要性,但中国人的创业精神却并不被看好。在78个被调查者中,只有两个人感到中国企业内部是最具创业精神的国家,89%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企业员工的创业精神远不如一些领先国家的企业。因此,大多数企业高管(89%)指出,今后5年内,我们的国家必须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大多数人(82%)认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将取决于每个人能不能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另外,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的研究也指出,我国总体上属于创业活动比较活跃的国家,相对于发达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创业活动更活跃一些,但是作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创业活动则是最不活跃的。

  中国人不畏惧破产,甚至有被调查者认为在中国创业是发财的最快途径等认知倾向和态度,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如此认知倾向导致的创业精神是特定政策创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时间性。另外,看重社会地位和专业经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也不利于人们创业。因此,只要没有因为政策创新实践形成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人们没有将创业创新精神作为一种人生价值追求,创业精神就会随着政策创新的红利消失而枯竭,呈昙花一现之势。

  系统培育并激发中国创业精神

  《孟子》有言:“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它把创建功业与一脉相承、流传后世联系起来。通常来说,培育创业精神,就是要弘扬创业精神,通过兴办实业,追求物质财富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在畅通的筹资渠道、打造规模经济、拥有自然资源等方式对一个国家获得竞争优势的贡献逐渐减弱,世界各国将获得竞争优势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人”的身上时,中国要“和平崛起”,就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资本投入、消耗或掠夺资源,应该且必须关注中国人力资源优势,优先开发人才资源,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发展道路。2008年我国人才总量已达1.14亿人,预计2015年能达1.56亿人。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关键不仅仅在于“量的积累”的人海战术,而且在于“质的提升”的激发所有人的创业精神。因此,“十二五”时期不管是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仅需要创新政策鼓励人们一次性创业,更需要营造尊重创业创新的氛围,让人们将创业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惟有如此,才能将创业精神培育成为一种不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国家竞争优势。

  培育创业精神,中国面临许多挑战。我们调查发现,中国创业精神与创业环境得分较低的指标主要是“企业配套服务不足”、“从业人员未接受良好培训,就业能力偏低”、“基础设施有待继续改善”等。埃森哲的调查表明,73%的企业高管认为缺乏良好的经济和人力资源基础会阻碍创业精神得以实现,6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企业不愿意承担风险。此外,认为发扬创业精神是少数企业精英的事情,与普通员工没有什么关系,以及知识产权不明,企业发展一直偏重政府导向,而非市场导向,践行地方保护主义而造成市场过于分散和政府干预过多等,都是导致中国企业的创业精神不如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企业高管认为企业释放创业精神的障碍主要有4个,即不愿承担风险和失败,税费负担过重,缺乏资源支撑,以及对变革和适应变革的准备不足。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