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经济学人

叶檀:美国占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地位短期难改变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17日 09: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北京时间昨晚7点宣布,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埃尔文·罗斯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伊德·沙普利因为稳定配置和市场设计实践理论获得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两位在热门名单之外的经济学家获奖,这一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天下财经,今晨名家观察。我们请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点评热点财经新闻。

  有观点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常爆出冷门,得奖比较多的还是美国人,那么这种情况会不会左右以后经济学研究的侧重点呢?

  叶檀:它还是会继续左右的,就像这次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来说,现在国际的主流的主宰金融市场的就是华尔街的交易员,那么这些华尔街的交易员用什么样的模型,是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交易,就会决定全球的金融走向,我们看到现在基本上所有的金融衍生品的定价都是按照罗斯的这套理论这套定价模型来制定的。市场的前沿,研究课题的前沿,还有一些前沿研究以及数量经济学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包括基础数据方面,包括模型制定和数量的数据的准确性方面,面美国人依然是占据了这方面的主导地位,所以这样的一个形式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过来,恐怕是非常难的。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国人振奋,但是您提到中国学者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叶檀:因为从现在来看,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基本上是欧美尤其是美国主流的经济学家,在中国确实是有很好的土壤,因为中国的经济在出现一个急剧的变化,但是我们有几个前提条件恐怕还不具备,首先是市场的一些前沿的理论,包括发展中市场的定性这方面做的还不够,第二是基础数据的支撑还不够,第三是我们现在经济学界所运用的一些主流的模型基本上是从美国来的,如果针对自己本国的经济而没有自己特殊的模型的话很难获得一个开创性的成果,即便我们比如说像包产到户这一些在政策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要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确实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而且我们也关注到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不是奖励当下的研究,而是对于以往研究的一个鼓励,有的甚至是20多年前,30年前的研究成果,所以需要一个很长的积累过程。

  叶檀 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每日经济新闻》主笔。从事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等领域的研究和写作。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