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尚文

姚明:我就算一个诱饵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23日 10:3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姚明

  那天北京的雨是61年以来最大的,至少气象部门是这么说的。姚明被困在大连,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采访,他改签机票降到天津,坐车进京时已是深夜。

  托运的行李中午11点才送到酒店,姚明忙着给自己携带的各种电子设备充电,几乎用尽了酒店套间内所有插头。看到记者端起相机,姚明脱掉拖鞋,穿上一双带有NBA标志的白袜子,换上一双鞋头沾满土灰的白色运动鞋,“要拍照,还是要穿上(鞋)。”姚明自言自语道。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他处事周到。

  姚明退役后,身份多元起来,俱乐部老板、学生、慈善家、商人、政协委员……在不同的领域扮演各种角色。“你是不是也应该给我一张名片?”《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道。

  “我没有名片。”姚明接过记者的名片后,很诧异地答道,“大家大致都知道我在干什么。”他早已习惯了这种无需任何自我介绍的开场,即使已经退役,他依然是姚明。但人们熟悉的只是那个球员姚明。

  “我们的目标是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

  中国新闻周刊:投资球队、做慈善、上学……你退役后转型得很快,之前有规划好吗?

  姚明:我算有个缓冲期。也有些出乎意料,没有料到伤病猛如虎,一下子就……(退役了)但是中间至少缓冲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准备,中间有些反复,总的来说还是挺顺利的。

  中国新闻周刊:退役后做什么,身边的人会给你建议吗,还是你特别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姚明:旁边人的建议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自己团队里面的意见,但拍板还是靠我自己。

  中国新闻周刊:退役之后,有没有你特别想做,但现在还没法做的事?

  姚明:有一些,但是现在不想说,因为一旦说了就会有压力。现在做不了的事肯定是有主客观的原因,所以做不了。既然做不了,就不要去想,有一个长远目标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说出来再给自己增加一些压力。

  中国新闻周刊:篮球俱乐部、基金会都有专业的团队帮助你运营,你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上学?

  姚明:上学是极其认真的,而且这个事情挺费我脑筋的。但我上学倒不是像普通学生那样一整天盯在那,我倒没有必要。一周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可以去安排自己的工作,另一半时间是在上课或者做功课。

  中国新闻周刊:企业或商人来找你谈合作,更多的是对你感兴趣,还是对项目本身感兴趣?

  姚明:一开始,肯定是对我有些兴趣。但时间长了,我们团队做出的事情,会让他们自然而然感兴趣。我就算一个诱饵吧。我不介意。什么事都有一个开始,可能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些功利,可以慢慢过渡到更高一层的追求上。我们的目标是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还有人为了想见你,借口来谈合作吗?

  姚明:不太有。

  “我们强调以体育育人”

  中国新闻周刊:你希望希望小学篮球季的活动达到什么效果?

  姚明:达到一个普及的效果。两方面说,一方面让更多的人了解篮球,另一方面,篮球除了锻炼、玩以外,还有我们很强调的以体育育人的这方面,这在教育里面是很不可缺失的一环,这是我们想普及的。

  中国新闻周刊:国内的一些慈善活动延续性不够好,姚基金的活动怎么保持延续性?

  姚明:确实,延续性是决定项目能否做好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是我们做的第一届,我们也希望以后能持续不断地做起来,并且质量越做越好。并不只是数量规模,数量规模只是一个标准,但不是绝对标准。要看参与的人是否足够有收获,不管是志愿者还是我们,还是孩子和学校,有收获才能说这件事情是值得我们去做的,捐赠者也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

  中国新闻周刊:姚基金成立近4年来,做的事情达到你当初的设想了吗?

  姚明:我们到目前为止是两个阶段的工作目标。第一个阶段是尽快深入到基层,看看哪里有学校需要我们帮助,纯粹的基层设施硬件的建设。

  在中国这个环境下,条件再差,都可以成为一个教室,哪怕有一些我们非常不愿意见到的危房。在一些贫困偏远山区,人的忍耐力真的非常让人敬佩,那些教室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是天壤之别,但因为有老师学生在里面,它的含义和那些窗明几净的教室是一样的。不管条件多差,只要有人在,都能称为学校。所以硬件建设只是一个载体,关键是你有什么东西可以装进去。

  篮球季是一个很重大转变,给我们多了一个发展方向,除了硬件上的建设援助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内容上的建设。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参加篮球季的47所学校都在偏远地区,大城市的学校不需要吗?

  姚明:中国哪都缺少。中国好像什么都有,但除以十三亿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定一个目标,集中力量去做一些事情。

  大城市的打工子弟学校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打工子弟学校其实条件不是很好,我在上海去过两所,在北京去过一所。我是大城市长大的,确实有一种很明显的对比反差,感受处在同一个城市里享受着不同的教育条件。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他们的孩子由于户籍制度等,没有办法进入普通学校读书,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有时候我,包括有这样理想的人要做出一些牺牲”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CBA联赛中,投入资金多少会对球队成绩影响很大。在所有投资者中,你的资产是比较少的,怎么办?

  姚明:是(比较少)。

  现在大家有一种想法,我不敢一下就把它说成一个误解,但我认为大家都需要多想一层。大家感觉不管是篮球还是足球,职业体育就是烧钱的,是没错。但烧钱是不是有一个尽头呢,是不是烧钱烧得越多,对体育的发展就越有利?特别是职业体育和运动水平,我指的是篮球足球,都不是世界顶级的情况下,是不是烧钱烧得越多,就帮助我们国家提升了职业体育和运动水平呢。

  特别是我现在在上经济课,很有意思,可以直接运用到这上面去,体育市场化肯定是要和经济沾边的。经济课里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边际效应递减”。可以看到中超新闻,这个那个外援来了,每次都是报道薪水又破了新高,那这实际就是“边际效应递减”的过程。

  目前就是无序的投入,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建立一种规则,大家都去遵循,在这个规则下,再去看我们怎样更有效率地去花钱、去培养这个市场、去提高我们的水平,现在好像大家都在追求谁可以花更多的钱。

  供给和需求,在自由市场上应该是互衡的,但目前来说,国内球员是有限的,供给是有限的,但需求是无限的,造成投入的钱不停地提升,加上我们的体制原因,但这不代表我们的水平就提高了。

  从外援的角度来说,也是存在这个问题。你会看到好像这个市场很繁荣,像股票一样在破新的指数,但是不是真的水平提高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会跟其他俱乐部的老总交流这个话题吗?

  姚明:我学经济课时间很短。其他俱乐部投资人都是做企业出身,肯定非常了解这些。问题在于,在职业体育中,你追求的是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

  你把录音借我,我以后再讲就直接放录音算了,我解释得好辛苦。我不如把这写篇论文给我教授,大四直接毕业了。(大笑)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是因为兴趣投资俱乐部,有人是因为广告效应,你说要打造百年俱乐部,出发点不一样,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不是就不一样?

  姚明:我不能随便去判断别人的意图,我相信投资篮球足球都会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但职业体育在中国是比较新的,所以在操作手段上大家都是在摸索,关键是我们要总结,我们不能说我们不犯错误,而是犯了错有没有办法去改正。

  中国新闻周刊:NBA有相对规范的游戏规则,让球队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竞争,CBA联赛能形成这样的规则吗?

  姚明:我们现在有一个双轨并行的问题。举国体制还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面,全运会的那种比赛方式,这些方式确实培养了大批的奥运冠军,但里面从来没有篮球足球。现在还存在市场化的职业体育,讲究的是市场公平性、过程的公平性,不追求结果的公平性。

  还要有合理的资源配置,这样能有效促进国家体育水平的提高。但我们现在是双轨并行,还是举国体制凌驾于市场体制之上,从行政上、领导话语权上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很多时候还是会破坏规则。市场体制是非常讲究规则的,一旦设定规则,大家全部要去遵守,哪怕改变规则也需要大家去讨论,在这点上我们有一个力量的对比。

  我其实就很复杂,从举国体制的环境下培养出来,但又跨入到市场体制,比如国外打球的背景等,我希望能从这两条轨道中找到交叉点。

  中国新闻周刊:找寻的过程中你能做什么?大家觉得你好像能做很多事情,就像以前在球场上一样。

  姚明:其实也不是这样,任何体制从他的历史阶段发展出来,都是有他的历史惯性的,就像一列火车隆隆地开了三四十年,不可能在短短几分钟内突然刹车停下来,需要循序渐进的,这需要很大的耐心。

  中国新闻周刊:你做的很多改变也是和现在国内的大环境有关?

  姚明:是,没错。甚至有时候我,包括有这样理想的人要做出一些牺牲。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未来,上海大鲨鱼有队员能去NBA,你会很爽快地放他走吗?(姚明进入NBA前,曾被要求支付给母队高额的合同买断费)

  姚明:我是这个事情最好的代言人,我完全理解这名队员希望去挑战高水平运动时的心情。我经历过这个痛苦的过程,我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赵思洋拿着球站在罚球线处朝篮筐方向比划了一下,出手投篮,站在篮下帮孩子们训练的支教志愿者跳起没有封盖到球。篮架是特制的,高度比标准架低,赵思洋笑着冲支教志愿者摇摇头摆摆手以示“挑衅”。

  又轮到赵思洋投了,支教志愿者一掌将球扇了出去。两人相互大笑起来。这是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最后一天的表演赛赛前热身。

  赵思洋是参加2012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的300多名小学生中的一位,他长这么大第一次坐车3个多小时经过弯窄的沿江公路,从家乡元吉来到乐山市里。他已经在乐山市待了一周。表演赛时,赵思洋所在队伍主教练是NBA球星巴特勒,他的对手由姚明“执教”。

  校长们的疑虑

  刚上大一的冯军和另外69名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的同学一起报名支教,接受姚基金的挑选。吸引他们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支教经历算作实习,且去教孩子们打篮球符合他们所学的专业;另外,活动是姚明的基金会发起的,他们都喜欢姚明。学院老旧的球馆里,至今还挂着姚明身穿火箭队客场队服的巨幅海报。

  汶川地震后,2008年6月,由姚明倡导的姚基金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设立。最初,姚基金主要精力都放在地震后学校的援建上。每年,青基会都会给姚基金一份名单,再由姚基金考察决定在哪里援建。

  3年多时间,姚基金援建的学校达14所,规模不等的姚基金希望小学中,花费最少的学校也近100万元。

  “国家开始重点做中心学校,设施更完备了。我们觉得以后的方向不是再往希望小学的硬件上捐。”姚基金管委会委员陆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姚基金的目标是致力于国内外青少年教育、健康的方向,把姚明的资源用到最大。但姚基金还没有自己独特的慈善项目。从2008年到去年,我们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品牌项目,哪个适合姚明并且孩子们也需要。”

  2011年底,“篮球季”的想法被提出,设想让支教志愿者深入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孩子们打篮球。“让篮球进入校园,让孩子在锻炼中享受快乐,增强沟通。”陆浩说。

  原本想先在云南、四川找10所学校做一下尝试,但因捐赠单位的慷慨和各方响应,学校最终增加到47所。

  为了能了解学校的所需和困难,也让各校领导重视起来,2012年4月,姚基金把参加篮球季的学校校长请到北京,开了两天校长论坛,希望听取校长们对篮球季的建议。

  会议每天上午9点开始,姚明8点半就背着个小包出现在会场,参与会议全程,盯着校长问这问那。他说,“一定要听到校长们真实的声音。”

  姚基金担心支教志愿者的食宿是否能很好解决,校长们保证没问题,实在不行可以住在老师家里。在校长们眼里,姚基金的担心根本不是问题。他们的顾虑是,现在学校体育课以游戏为主,运动量大了,如果孩子受伤,学校会很麻烦。

  “来北京时,校长们可能还不确定这个活动是不是作秀。一开始,他们并没有认真或者信任这件事对学校会有帮助。”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经理曹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看到讨论的内容以及姚明本人的态度后,会上,大家都对接上了,双方的疑惑打消了。”

  按计划,近两个月的校园支教后,每个学校将挑选出八九名队员集中起来,进行一周的训练、比赛,此举的目的更多是让偏远地区的孩子出门见见世面。

  四川青基会将乐山师范学院介绍给姚基金,一来学校有接待数百名小队员的场地、宿舍、食堂,更重要的是,学院有体育专业的学生,可以承担支教志愿者的角色。

  “我应该感谢你,不是你感谢我”

  乐山师范学院从报名的70个学生中选出一批,集中培训了一个月。上午训练篮球技术,下午到乐山市各学校实践教学,这样的实践每人不少于5次。晚上培训讲座,“支教要做哪些工作、志愿者应该怎么做,如何和学校处理好关系”等都是培训讲座的内容。如何同13岁以下(篮球季规定年龄)孩子交流的话题就讲了两节课。

  “以前上体育学院的课,从来没见到那么认真的。我们让学生手写教学计划,细到每节课要说的每句话,从‘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开始。”乐山师范学院老师张爱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带的两个班共有9名篮球季支教志愿者,“选人先看在校的表现,会不会旷课,是不是做事踏实。有几个球打得好的,但学校书记说绝对不能用,怕影响这个项目的运转。第二看篮球专业技术。第三看表达能力。”

  定下47所学校后,原本计划从48名支教志愿者中拿掉一人做替补。姚明听说后发话:“这么认真培训的,就不要拿掉了。”于是,姚基金派了两名支教志愿者到最偏远的云南贡山独龙江姚基金希望小学。

  “我们也告诉志愿者,要保护自己、保护孩子。不要轻易给孩子承诺,不要因此造成信任缺失,伤害孩子。”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经理曹磊说,在出发前,姚基金也对48人进行了培训,“我觉得他们一开始是热情,担心他们一到那里面对残酷的环境,思想上有变化。所以我强调了艰苦程度。”

  “我们有强调要见姚明,必须的。有没有这个机会不知道,当时提出来了,他们(姚基金)说会有这个机会。”支教志愿者之一冯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几乎是支教志愿者出发前提过的唯一要求。

  5月下旬,支教志愿者分批进入学校。20日,廖有强到山东临沂市临沭街道小学支教。

  学校的新校址刚刚动工,现有的校区只有个200米的土灰跑道运动场,场中间一半是杂草,一半是个篮球场。篮球架都是上世界七八十年代的样式,底部用大石块压着,篮板的木头缺了几块。

  姚明来探访前4天,学校花了两天时间,给篮球操铺上水泥,换了新的篮球架。这样做的考虑是,如果当天要比赛,能有个场地。

  学校让廖有强准备两个节目,最终他带领学生们跳的篮球操被选中, 在6月9日,姚明来访时,廖有强的节目第二个出场,在新校址校门的右侧表演。

  “我觉得没有机会跟姚明说话,只想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没想到3分52秒的节目表演完,他向我走过来,在我这停留了几分钟。”廖有强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每个细节。

  “你辛苦了。”姚明说。

  “我不辛苦,感谢你给我们创造了机会锻炼。”廖有强说。

  “我应该感谢你,不是你感谢我……”姚明说。

  8月24日,篮球季比赛的最后一天,姚明绕着8块球场挨个看球,待了近两小时。那天每名支教志愿者都还有任务,或是带队比赛,或是担任比赛裁判。19岁的乐山师范学院大一学生冯军也是支教志愿者,他拿着相机一直拍着,姚明走到哪,他的镜头就转向哪。

  在姚明离场前,廖有强在球场入口碰到姚明。姚明对廖有强说,我还认识你。

  志愿者的教案都留给学校

  去往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丁家乡小学的一段山路被修铁路的载重车压得坑坑洼洼。这所由姚基金捐建的有179名在校生的希望小学,离广元市近4个小时车程,在参与篮球季的学校中,并不是最偏远的。

  由于年纪稍小,冯军被分到这里支教,而更偏远地区的学校都派他的师兄去了。

  丁家乡小学是新建的,设施不错,篮球季开始后,姚基金送来30多个篮球供学生使用。

  冯军住在学校大门斜对面的居民家中,原定的训练时间是上午6点到7点,下午放学后练到5点半。冯军会把闹钟调到5点半,怕误了训练。但每次闹钟没响,就有孩子站在学门口喊:“冯老师,起床练球了。”

  “孩子(学生)都喜欢孩子(冯军)。他没经验,头几天我不放心,他上课我会看。第一堂课后,我觉得他还行。”时任丁家乡小学校长刘玉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这所23名教师编制的学校里,没有名额招专职的音体美老师,体育课多是让学生们做游戏和练课间操。

  支教志愿者到校后,不仅带孩子们练篮球,还要负责学校的体育课。他们制定好的体育课教学方案让学校如获至宝,结束支教后,这些教学方案都留给学校。

  冯军负责全校的体育课,一个班每周3节。“学生超级喜欢我。学前班的孩子都抱我。”冯军总是笑眯着双眼描述在丁家乡的经历,他说最困难的就是不习惯吃面条。

  在48名支教志愿者中,很多人很困扰,诸如吃饭不习惯、苍蝇多、电话不通,虽然事小,但都是他们以前未曾经历过的。

  “我每晚都和他们聊天,尽可能多地帮到他们。” 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经理曹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支教志愿者有个QQ群,每晚都会相互聊聊。乐山师范学院老师张爱平常常会守在屏幕前,看看学生们的思想动态。通常有两种情况,张爱平会找学生单独聊天,一是每周的心得体会写得特别好的,二是生活上遇到麻烦的。

  “我长那么大,在那里是最难忘的”

  从8月18日开始,45所学校的近400名孩子们聚到乐山,进行了为期3天的训练和4天的篮球比赛,以及1天的表演赛,这8天也是第一届篮球季最后的活动。

  “快放暑假时候,学校开始问,篮球季怎么安排,怎么去,队服要不要买,回程车票怎么解决。我们都一一给他们答复解决。”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经理曹磊说,“感觉学校都开始信任、认可姚基金了。”

  在乐山,每个孩子都领到两套队服、一双运动鞋,姚基金给每个人上了保险,免费吃住在乐山师范学院。不仅训练比赛,志愿者还安排孩子们看电影、参观,只要是能让孩子们开拓视野的活动都尽量安排。上海男篮和四川金强男篮特地赴乐山带领孩子们训练。

  47所参加篮球季的小学中,有两所未能到达乐山参加活动。一所是因当地教育局不批准,另一所未到的学校是云南贡山县独龙江姚基金希望小学。

  在前往乐山前,独龙江小学原计划挑选学生赴广州参加另一项公益活动,但孩子们还未到昆明就因为晕车、不适应饮食等原因先后病倒,学校只好决定放弃。

  独龙江小学是47所学校中最偏远的学校,支教志愿者沈志华和李志亮从乐山到独龙江花了7天时间。

  “这次支教,我感触很深。这个地方十年前才通公路,他们的父母几乎都是文盲,太缺乏家庭教育,家里连道德礼仪教育都几乎没有。不光是篮球,我们需要给孩子多一点心灵上的帮助。”在甘孜县长大的沈志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沈志华说:“独龙江的贫穷不是我害怕的,但是我心理压力很大,我希望用很短的时间给他们一些改变。我们上课时候,他们特别愿意听。他们和外面的人很少接触,我们给他们讲的东西和他们老师不一样,他们觉得比较新鲜。”

  “去偏远地区,得到的体验和在城市学校差异性比较大。可以有源源不断的老师去支教,他们总要实习的。有篮球特长的社会人,周末也可以来帮助。在美国,周末到社区去培训孩子,是一个基本的社会现象。活动结束后,我跟姚明说,这个项目可以长远做下去。” 姚基金管委会委员陆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问了校长,开展后的收获,他们觉得学校气氛确实不一样了。通过这个游戏确实能释放很多心理压力。我们觉得这个项目选对了。”

  由于实力不济,赵思洋所在的元吉小学在篮球季的“决赛周”中表现不佳,他也被分到“成绩靠后”的球队中参加表演赛。但赵思洋并不在意,在乐山的8天,战绩一直都不是篮球季考察的重点,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训练、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才是初衷。

  为了淡化锦标概念,篮球季最后的颁奖设立了很多奖项,每个队都能领奖。颁奖仪式的时间很长,一位刚刚比赛完的“小胖子”拿着球在场边投起来,此时体育馆内的篮架早已搬到角落,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颁奖仪式上。小胖子旁若无人地投着,他在乐山短短的8天结束了。

  在中国职业运动员中,姚明被认为是善于思考的一位。他的转身虽然也历经缓冲,但绝对算得上优雅而顺畅。如今,他已经把自己的场域从篮球场扩展到更大的空间

  本刊记者/唐磊

  那天北京的雨是61年以来最大的,至少气象部门是这么说的。姚明被困在大连,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采访,他改签机票降到天津,坐车进京时已是深夜。

  托运的行李中午11点才送到酒店,姚明忙着给自己携带的各种电子设备充电,几乎用尽了酒店套间内所有插头。看到记者端起相机,姚明脱掉拖鞋,穿上一双带有NBA标志的白袜子,换上一双鞋头沾满土灰的白色运动鞋,“要拍照,还是要穿上(鞋)。”姚明自言自语道。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他处事周到。

  姚明退役后,身份多元起来,俱乐部老板、学生、慈善家、商人、政协委员……在不同的领域扮演各种角色。“你是不是也应该给我一张名片?”《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道。

  “我没有名片。”姚明接过记者的名片后,很诧异地答道,“大家大致都知道我在干什么。”他早已习惯了这种无需任何自我介绍的开场,即使已经退役,他依然是姚明。但人们熟悉的只是那个球员姚明。

  “我们的目标是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

  中国新闻周刊:投资球队、做慈善、上学……你退役后转型得很快,之前有规划好吗?

  姚明:我算有个缓冲期。也有些出乎意料,没有料到伤病猛如虎,一下子就……(退役了)但是中间至少缓冲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准备,中间有些反复,总的来说还是挺顺利的。

  中国新闻周刊:退役后做什么,身边的人会给你建议吗,还是你特别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姚明:旁边人的建议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自己团队里面的意见,但拍板还是靠我自己。

  中国新闻周刊:退役之后,有没有你特别想做,但现在还没法做的事?

  姚明:有一些,但是现在不想说,因为一旦说了就会有压力。现在做不了的事肯定是有主客观的原因,所以做不了。既然做不了,就不要去想,有一个长远目标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说出来再给自己增加一些压力。

  中国新闻周刊:篮球俱乐部、基金会都有专业的团队帮助你运营,你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上学?

  姚明:上学是极其认真的,而且这个事情挺费我脑筋的。但我上学倒不是像普通学生那样一整天盯在那,我倒没有必要。一周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可以去安排自己的工作,另一半时间是在上课或者做功课。

  中国新闻周刊:企业或商人来找你谈合作,更多的是对你感兴趣,还是对项目本身感兴趣?

  姚明:一开始,肯定是对我有些兴趣。但时间长了,我们团队做出的事情,会让他们自然而然感兴趣。我就算一个诱饵吧。我不介意。什么事都有一个开始,可能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些功利,可以慢慢过渡到更高一层的追求上。我们的目标是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还有人为了想见你,借口来谈合作吗?

  姚明:不太有。

  “我们强调以体育育人”

  中国新闻周刊:你希望希望小学篮球季的活动达到什么效果?

  姚明:达到一个普及的效果。两方面说,一方面让更多的人了解篮球,另一方面,篮球除了锻炼、玩以外,还有我们很强调的以体育育人的这方面,这在教育里面是很不可缺失的一环,这是我们想普及的。

  中国新闻周刊:国内的一些慈善活动延续性不够好,姚基金的活动怎么保持延续性?

  姚明:确实,延续性是决定项目能否做好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是我们做的第一届,我们也希望以后能持续不断地做起来,并且质量越做越好。并不只是数量规模,数量规模只是一个标准,但不是绝对标准。要看参与的人是否足够有收获,不管是志愿者还是我们,还是孩子和学校,有收获才能说这件事情是值得我们去做的,捐赠者也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

  中国新闻周刊:姚基金成立近4年来,做的事情达到你当初的设想了吗?

  姚明:我们到目前为止是两个阶段的工作目标。第一个阶段是尽快深入到基层,看看哪里有学校需要我们帮助,纯粹的基层设施硬件的建设。

  在中国这个环境下,条件再差,都可以成为一个教室,哪怕有一些我们非常不愿意见到的危房。在一些贫困偏远山区,人的忍耐力真的非常让人敬佩,那些教室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是天壤之别,但因为有老师学生在里面,它的含义和那些窗明几净的教室是一样的。不管条件多差,只要有人在,都能称为学校。所以硬件建设只是一个载体,关键是你有什么东西可以装进去。

  篮球季是一个很重大转变,给我们多了一个发展方向,除了硬件上的建设援助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内容上的建设。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参加篮球季的47所学校都在偏远地区,大城市的学校不需要吗?

  姚明:中国哪都缺少。中国好像什么都有,但除以十三亿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定一个目标,集中力量去做一些事情。

  大城市的打工子弟学校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打工子弟学校其实条件不是很好,我在上海去过两所,在北京去过一所。我是大城市长大的,确实有一种很明显的对比反差,感受处在同一个城市里享受着不同的教育条件。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他们的孩子由于户籍制度等,没有办法进入普通学校读书,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有时候我,包括有这样理想的人要做出一些牺牲”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CBA联赛中,投入资金多少会对球队成绩影响很大。在所有投资者中,你的资产是比较少的,怎么办?

  姚明:是(比较少)。

  现在大家有一种想法,我不敢一下就把它说成一个误解,但我认为大家都需要多想一层。大家感觉不管是篮球还是足球,职业体育就是烧钱的,是没错。但烧钱是不是有一个尽头呢,是不是烧钱烧得越多,对体育的发展就越有利?特别是职业体育和运动水平,我指的是篮球足球,都不是世界顶级的情况下,是不是烧钱烧得越多,就帮助我们国家提升了职业体育和运动水平呢。

  特别是我现在在上经济课,很有意思,可以直接运用到这上面去,体育市场化肯定是要和经济沾边的。经济课里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边际效应递减”。可以看到中超新闻,这个那个外援来了,每次都是报道薪水又破了新高,那这实际就是“边际效应递减”的过程。

  目前就是无序的投入,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建立一种规则,大家都去遵循,在这个规则下,再去看我们怎样更有效率地去花钱、去培养这个市场、去提高我们的水平,现在好像大家都在追求谁可以花更多的钱。

  供给和需求,在自由市场上应该是互衡的,但目前来说,国内球员是有限的,供给是有限的,但需求是无限的,造成投入的钱不停地提升,加上我们的体制原因,但这不代表我们的水平就提高了。

  从外援的角度来说,也是存在这个问题。你会看到好像这个市场很繁荣,像股票一样在破新的指数,但是不是真的水平提高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会跟其他俱乐部的老总交流这个话题吗?

  姚明:我学经济课时间很短。其他俱乐部投资人都是做企业出身,肯定非常了解这些。问题在于,在职业体育中,你追求的是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

  你把录音借我,我以后再讲就直接放录音算了,我解释得好辛苦。我不如把这写篇论文给我教授,大四直接毕业了。(大笑)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是因为兴趣投资俱乐部,有人是因为广告效应,你说要打造百年俱乐部,出发点不一样,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不是就不一样?

  姚明:我不能随便去判断别人的意图,我相信投资篮球足球都会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但职业体育在中国是比较新的,所以在操作手段上大家都是在摸索,关键是我们要总结,我们不能说我们不犯错误,而是犯了错有没有办法去改正。

  中国新闻周刊:NBA有相对规范的游戏规则,让球队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竞争,CBA联赛能形成这样的规则吗?

  姚明:我们现在有一个双轨并行的问题。举国体制还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面,全运会的那种比赛方式,这些方式确实培养了大批的奥运冠军,但里面从来没有篮球足球。现在还存在市场化的职业体育,讲究的是市场公平性、过程的公平性,不追求结果的公平性。

  还要有合理的资源配置,这样能有效促进国家体育水平的提高。但我们现在是双轨并行,还是举国体制凌驾于市场体制之上,从行政上、领导话语权上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很多时候还是会破坏规则。市场体制是非常讲究规则的,一旦设定规则,大家全部要去遵守,哪怕改变规则也需要大家去讨论,在这点上我们有一个力量的对比。

  我其实就很复杂,从举国体制的环境下培养出来,但又跨入到市场体制,比如国外打球的背景等,我希望能从这两条轨道中找到交叉点。

  中国新闻周刊:找寻的过程中你能做什么?大家觉得你好像能做很多事情,就像以前在球场上一样。

  姚明:其实也不是这样,任何体制从他的历史阶段发展出来,都是有他的历史惯性的,就像一列火车隆隆地开了三四十年,不可能在短短几分钟内突然刹车停下来,需要循序渐进的,这需要很大的耐心。

  中国新闻周刊:你做的很多改变也是和现在国内的大环境有关?

  姚明:是,没错。甚至有时候我,包括有这样理想的人要做出一些牺牲。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未来,上海大鲨鱼有队员能去NBA,你会很爽快地放他走吗?(姚明进入NBA前,曾被要求支付给母队高额的合同买断费)

  姚明:我是这个事情最好的代言人,我完全理解这名队员希望去挑战高水平运动时的心情。我经历过这个痛苦的过程,我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