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路胜贞:特供酒背后有多少秘密?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30日 07:4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环球网

 



  特供酒和国酒一样是某种特殊权利的标志,其背后的潜台词谁都明白。特供的形式非常丰富,国宾馆特供、大会堂特供、某局、某厅特供、武警、某师、某军特供……

  只不过,在不同的时候,特供会变换成不同的脸谱,专供或者内供。

  可以看出来,无论何种称谓,但其消费的对象却有共性,那就是他的消费对象主要集中在权利部门。

  特供给权利部门的白酒,价格从来就不是普通市场能够接受的。动辄上千,甚至上万的白酒都曾出现过,但是有一个铁律,大家都明白,掌握公权消费在用酒上是有严格规定的,不同层级的公权消费单位在接待用酒是有严格的筛查程序和价格区间的。

  但是还是有很多价格不菲的白酒品牌进入了公权力消费的餐桌,这里边有三个因素,其一是,公权消费存在真实的消费需求;其二,白酒企业以赞助的形式将自己的产品打入了公权力消费的圈子;其三,是酒商以某种潜规则方式进入了公权力消费的采购名单。

  但无论以如何方式进入公权力的消费范围,其负面的因素,近年来,都引起了公权力的主管机构的警惕。

  2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用一期的节目来揭示特供酒的现象产生根源。拉虎皮做大旗,借助特殊权利的影响,取脱离白酒本身价值的价格、提升产品影响度,这是特供专供产生的根源。

  但是央视所提及的特供专供现象,所涉及的企业并不多,并且央视认为,这些名目张胆的在包装上印上某XX特供字样的产品,多是假冒伪劣公权消费单位名义。

  这种假冒的确是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触及着公权消费单位的权益:“明明我没有授权,你却打了我的名义,这不是侵权这是什么?”

  如果单纯的侵权事情还是很简单了。但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公权机构购买超过普通人理解的高档白酒已经是人所共知的秘密。2011年中石化天价酒的风波,应该有人记得。这个应该不是假冒是是实在的买了,而且出手就是数百万。

  但是到底有没有特供酒这一说,回答是肯定的!

  再进一步问中国的名酒有没有搞特供?茅台、剑南春、有没有,回答也是肯定的,有!而且包装上市打上XX特供字样的,但是这种特供在市面上绝对见不到的,例如茅台的特供酒就是提供给人民大会堂、南方电网等十几家单位。不过这已经足够了,茅台有足够的理由塑制自己的“国酒”地位,而且真真假假的头顶着“国酒”的桂冠几十年,而且在前不久还真刀实枪的去注册“国酒”商标。

  央视曝光的假冒某某特供不过是一些三、四线阵营的小酒厂和一些批发商只不过是为了多赚些利润,扯了虎皮做了大旗。

  这说明什么?说明了特供是存在的,无非就是有的是真特供,有的是假特供。

  真特供里边也是有猫腻的,中国最知名的白酒品牌往往是属于真特供的。但是对于这种真特供,公权消费单位目前是不允许这种特殊产品在市面上露面的,更不允许厂家借此宣传的。以前不是这样,在几年前,经常出现很多著名白酒品牌常常借进入国宴、国宾用酒事实来做品牌宣传,但是这掀起了一股“国”字风,大品牌向北京进军,有条件的要上,没条件的也要上。那些算不上著名的知名品牌则向能够触及的省市消费市场左右穿插,直至泛滥成灾。最后不得不被以文件的形式勒令限制。

  现在很多公权消费单位为了避嫌,已经不喜欢在使用的白酒包装上刻印上XX特供的字样了, 特供实际就是一种特权的标榜,这有悖于社会的心里平衡。对于白酒企业来讲,则是一种侍宠而骄的资本,否则也不会产生茅台要注册国酒商标的事情了。

  禁止是有明文规定的,但是特供现象并没消除,不少的区域品牌还是热衷于这种特供、专供的营销手段, 在中国的官本位意识里,搭上公权消费的飞机,无疑会带动平民消费的火车。这与白酒自上而下的消费影响心理习惯相关,也与由下媚上的迎合心态有关。所以,专供特供的生存空间依然很大,即便是央视刮其来一阵特供关注风,但也无法抑制住事实的蔓延。

  回到上面提及的特供形式而言,著名品牌的特供因其品牌和历史的影响,已经无需费神。但是那些二三线的白酒们还梦寐以求得到与著名品牌一样的身份。

  他们还需要打破土家军、地方系的束缚。缺少公权消费带动显然会困难重重。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借公权消费的市场扩大自己的影响。

  当然,进入公权消费范围,还是两条道路,第一真刀实枪的让公权消费买单,但这需要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加上酒质和合适的价格共同的作用,否则只能使用潜规则。

  但是潜规则无疑使挑战公权消费的正当性,因此又衍生除了另一种特供方式,你免费喝我的酒,我以赞助的形式出现,但是白酒提供者可以借被特供者身份在普通消费市场进行宣传,只是送酒者与用酒者各食其利,心照造不宣罢了!从这个层面讲,这不仅来源于白酒特供方的需求,还来自被特供方的需要。

  还有一种特供,如果无法进入严格意义上的公权消费范围,还可以进入另一种次公权消费范围,比如上面提到的中石化,当让中石化还有国有垄断行业的嫌疑,那可以进入行业消费,比如XX协会、XX商会,或者某种股份制企业。

  只不过是这种特供的消费影响力要比真正意义上公权力消费影响小多了,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