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财经封面

上帝从不掷骰子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30日 08:5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经济观察网

 



  

作者: [美]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译者: 马慧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我们当然都希望生活真的就是那盒巧克力,可以一直带给人惊喜。但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aszlo Barabasi)却要人们抛弃那些将生活比作掷骰子或巧克力盒的比喻,因为只有把自己想象成“处于自动驾驶状态的做着美梦的机器人”才会更加靠近真相,这真是典型的科学家式的不浪漫!

  巴拉巴西的新书《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在其中文版封面上赫然印着:人类行为93%是可以预测的,这既颠覆人的常识,又抓挠人的好奇心。要知道,人的矛盾之处无所不在,我们既要通过已知寻求安全感,又要通过未知维持新鲜感。是未知造就了人的想象力,又是想象力在创造着新的未来。因此这位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此刻就像个预言家,这本书就如同一个邪教组织的内部刊物,让人不禁怀疑,他要如何自圆其说,实现诺言。

  正如书名所指引的,“爆发”规律是巴拉巴西的创见之处,爆发一词在英文中写作“burst”,更为严谨的翻译应该为“阵发”,通常指某类事件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密集发生,之后是很长的一段沉默期,然后同类事件再次以更高的频率在短时间内多次发生。这种幂率性的分布在人类行为中一统天下,我们打电话、发邮件、登录某网站这些看似随机的行为,实际上都遵循着这一规律。这种现象的产生源自人们在安排个体行为时都会有的优先次序,而这种优先次序使得每一个人都变成习惯的奴隶。

  因为有了规律,所以预测开始有了可能。而真实的预测则建立在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自《纽约时报》宣告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喜忧参半,既期待大数据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又担心大数据造成隐私权的缺失。在许多科学家和企业家眼中,隐私权是个伪命题。一方面,不是任何数据都威胁到个人安全,例如我们喜欢什么歌曲;另一方面,正如巴拉巴西所说,“人已经习惯了自由,这就使得人不可能接受任何形式的倒退。”他同时以这句话回应有些人对《1984》式未来的忧心。而无论如何,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将人的行为置于显微镜之下,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在某个数据库中找到蛛丝马迹。

  爆发的频率叫做熵,它给出了“我们到底有多好预测”这个问题的答案,人的重复性决定了人的熵值,当熵值越趋近于0,他的可预测性就越高。巴拉巴西研究了大量数据,令人吃惊的发现是,“虽然人与人之间有很多不同,但我们的可预测程度都差不多,无情的统计规律使得异类根本不存在。”而93%,就是他研究个体位置变化的可预测性得到的大体数值。当然,不乏有误读者期待得到诸如“我会和谁恋爱”这种问题的答案,那么只能说辅助人得出这个结论的数据还不存在,而即使存在,巴拉巴西笑着回答,“可预测的程度或许就变成了3%,谁知道呢?”

  巴拉巴西似乎花了很大的功夫却得出一个我们以为明摆着的结论,但实际上,对靠数据与事实说话的物理学家来说,只要能解释清楚以前不能解释的现象,这个规律或模型就显得很重要。试想如果人们没有通过万有引力推测出行星、火箭的运行规律,它绝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巴拉巴西试图帮助人们利用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对未来某件事的结果做出预测。“没有人质疑科学——是什么就是什么,明确的建议最有效。如果我们错了,历史会忘记我们;如果我们对了,也不能说我们是预言家。”

  是的,每个科学家都拒绝承认自己是预言家,科学家也都无法成为好的预言家,因为他们经常都无法亲眼见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往往有待工程师和企业家去补齐。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