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范周:文化产业十年井喷 将迎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 2012年11月07日 11:2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 仲昭举 北京报道)从2002年到2012年,根据中共中央的精神和决策,我国在文化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十年间,文化产业从起步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领域之一。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认为,无论从“天时”、“地利”、“人和”来看,我国已经处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佳时期。以下是央视网记者对范周的专访。

  央视网:十年来,我国在文化产业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范周:十年前,党的十六大明确划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一举措对我国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时间里,我国文化领域产生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共同推动了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纵观近十年来的文化建设,有三个方面的成绩值得肯定。

  第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呈现“井喷”之势。随着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当前人民群众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文化发展提出了包括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丰富文化消费的内容形式、创新文化服务的手段载体等更高要求。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之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喷”之势。因此,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是人民群众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增加消费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成为扩大文化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第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政府并不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唯一的提供者,同样要结合市场规律与文化发展规律。创造一种激发全民关注文化、参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热情或激励企业投资、捐助公益文化设施或兴办中间组织、文化机构和行业团体的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有助于形成长效机制下多元互补、广泛参与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的发展亦是如此。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之一,社会力量参与和投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三,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一体化的加速,文化消费的方式不断发生新的变革,新的文化业态逐渐改变了文化服务的方式,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的升级转型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我们可以注意到,将现代信息手段和时代元素融入文化下乡,广泛借助新技术、新媒体搭建新的传播平台,采用先进信息手段拓展文化服务领域和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样,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技为基础,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明显趋势。 
  
  央视网: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佳时期,您是如何来理解“最佳时期”的?

  范周:这里所说的“最佳时期”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来诠释。

  天时——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逆势上扬”的文化产业无疑成为了我国经济领域的重要增长点。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将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支柱产业的高度,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文化产业的发展拥有了更为强有力的支撑。经历了10年“成长期”的文化产业势必迎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升级中发挥重大作用。 

  地利——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展现出无法比拟的优势,是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重要着力点。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自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已经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骨干力量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旺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上升,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稳步增长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动力。而我们现有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人民日益增长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央视网:未来,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上还要做出哪些努力?

  范周:在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发挥的作用会不断变化。党的十六大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政策和文件,如2003年文化部发布《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2年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从宏观层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整体部署。同时,政府相继出台了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财税、金融、准入、土地等方面优惠措施,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政府比较注重提高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统一认知,通过提出“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相关统计门类的界定,以及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交易会等,以此来推动社会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随着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较快发展时期,政府开始积极设立和构建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包括产业政策、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市场环境的治理、知识产权保护等。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的财税政策迎来了密集发布期。

  在未来,政府要努力把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加快文化产业立法,构建文化产业的法律体系。只有通过制度化的法律法规来调控文化市场,才能逐步建立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才能引导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
  央视网:您认为中国文化要怎样能成功走向世界?

  范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中国,掀起了“中国热”、“汉语热”现象。尤其是近日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足以说明中国文学在全球的影响力开始显现。可以说,莫言的成功意味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力逐步增强。但我们仍然要承认中国文化产品在“走出去”方面,仍极其缺乏拥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

  把目光转移到我们的近邻韩国,近年来韩国文化凭借影视剧、歌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南Style》的走红。这是一则琅琅上口的歌曲,配以简单易学的骑马舞,总的来说,它以一种轻松幽默以及富有亲近感的画面和音乐来展示韩国文化。这则MV通过网络视频的力量,向全球成功地传播了韩国新崛起的流行文化。同时这首歌歌名中的“江南”所指的是现实中韩国首尔的江南区,这首歌所诠释的流行元素实际上就是当下江南区的发展状态,江南区也随着这首歌的全球风靡,成为韩国又一新的“文化地标”。

  相比于中国,我们在文化产品输出方面,更注重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时着力于传播经典文化,而事实上,这些却很难在全球受众中产生共鸣。我们的文化产品在走向世界过程中,尚缺乏用简单方式表现丰富文化内涵的想像力,缺乏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创造力。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简单易懂、亲切幽默的流行文化也可以带来文化传播效果。

  这次诺贝尔获奖,“莫言”无疑将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之一。不过,我国文化产业要真正实现走出去,单靠一个莫言是远远不够的,依赖一个品牌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真正推出一批具有中国文化内涵,拥有国际化语言包装的优秀文化产品。
  中国文化要真正走向世界,更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补贴等方面的扶持,以及文化市场环境建设、商业模式创新、资金多渠道引入、国际性文化人才吸纳等方面着眼规划,实现规模化的中国文化产品输出,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崛起!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