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评论:盲目种植是农副产品经常滞销的主因

发布时间: 2012年11月12日 09:2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证券时报网

 



  最近一个月来,农副产品滞销的新闻开始在全国各地出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滞销品种更多,除了蔬菜,还有水果。而滞销的量也格外大,动辄数以万斤计。农民大多开始改种投入较少的玉米、红薯,甚至撂荒出去打工。

  丰收不丰产,部分农副产品滞销已经成为年复一年的常见现象。为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损失,一些地方的应对之举是,要么通过媒体等渠道拓展商机,要么动员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迅速掀起采购滞销农副产品的高潮。其情至诚其行可嘉,但这样的关爱之举至多只是减少损失,不足以形成增收的健康机制。总体看来,农副产品常常滞销,主要因为面临三大掣肘。

  首先是盲目的规模化种植。一些地方为农民尽快走上富裕道路想了不少办法,其中就包括鼓励种植经济作物,提高农副产品的价值。正是在这些行政力量的强力推动下,各色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什么基地都有。以连年滞销的柑橘为例,全国十多个种植省份没有哪一省自甘礼让柑橘基地的堂皇头衔。不少地方为了造势,频频举办这节那节,聘请要价不菲的形象代言人,评比种植能手……2011年,全国19个省柑橘种植面积达到3200万亩,总产量达2650多万吨,照此产量推算,全国13亿人人均消费41斤柑橘,才能实现产销平衡。如果考虑到年龄、地域等诸多原因,这个数字还必须呈几何级增长,这实际表明柑橘市场竞争压力远超想象。在这样一个产能旺盛市场有限的行业里,丰年滞销的宿命其实早已注定。

  其次是市场链条过短。在一些地方盲目推崇基地化种植,扩大规模的同时,相关配套营销体系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从一些地方的救市之举来看,也只是一再呼吁经销商采购。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已从田间延伸至商场的柜台,农民只管种与收,遍布各地成立的农作物产销经济实体负责销售,比如日韩等国的农协。相比之下,我国只重视规模化种植,市场销售则成为普遍性短板。

  再次是中间环节成本过高。首当其冲的便是运输成本。近年来,虽然国家建立鲜活农副产品公路运输“绿色通道”,但中间过高的运输成本依然大幅抬升了农产品价格。一些地方蔬菜与水果价格贱到只有一两毛钱,但在市场上消费者很难享受到这样的实惠价格。有的农副产品市场上并非没有需求,而是过高的中间环节成本成了拦路虎。

  激发社会爱心力量,帮扶农副产品滞销的农民,这当然是一个温暖社会的必然表现。但爱心毕竟有限,不可能使农民真正顺应市场规律,通过经济作物种植走上致富之道。某种意义上,需要更多爱心长期关注的行业,恰恰证明其有待加强和完善。笔者倒是觉得,因应当下农副产品频频滞销现象,有必要围绕上述三大掣肘问题,针对性地研究对策,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农副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链条,以改变当前这种农副产品生产种植与市场严重脱节的现象。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