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寒风中,关铁山手持望远镜瞭望即将到站的公交车。本报记者 童曙泉摄
本报记者 童曙泉
一手拿望远镜,一手拿小旗。这不是甲板上的瞭望岗,而是公交站台上被乘客誉称为“远望号”的公共文明引导员。
“哎呀,怎么不着急呢!您倒是走快点啊!”昨天下午3时50多分钟,728路、52路公交“工会大楼站”站台上乘客不多,也没有来车,身穿黄色制服的引导员关铁山不时用望远镜向西边一个站台瞭望。
大约两三分钟前,一位身穿红衣服的小伙子走进站台候车,在站台值勤的关铁山主动问道:“您去哪儿?”
“呃,天安门,去广场玩。”小伙子略显惊讶地回答。
“您等下,我给看看——”一边说着,关铁山把挂在胸前的双筒望远镜举到眼前,往西边木樨地桥来车方向瞧去。“您啊,别在这儿冻着了,728路刚走,木樨地桥那里还没有来车,得等好一会儿。看见那边的站台了吗,在那儿坐1路公交,红绿灯那边马上来车,也是到天安门的,停的位置都一样。”噼里啪啦,关铁山很快为小伙子提供了一条参考路线。小伙子迟疑了一下,还是听从关铁山的劝导,拔脚往向西200米远的1路车站台走去。
见小伙子走得不紧不慢,关铁山又叮嘱了一句:“赶紧走几步,绿灯一亮车就过来了。”
三四百米外的首都博物馆东侧红绿灯,已经变成绿灯,车流涌动。关铁山所在的站台还是没有来车,他又赶紧举起望远镜,看1路公交离站台还有多远,顺便看看后面还有没有其他1路公交。“赶紧走几步啊,要不就得在大风里冻会儿了……”
第四次举起望远镜的时候,关铁山清晰地看到穿红衣服的小伙子上车了,满脸的着急表情才消失。
“这大冷天,能少等会儿是会儿。”57岁的关铁山本月从三里河东路抽调到这里值勤,每天上午9时至11时、下午3时至5时上岗,这会儿已经是他今天值勤的第四个小时。怕乘客等的时间长,冻着了,关铁山一次次拿起冰凉的望远镜给大家看看公交有没有来。
在三里河东路,站台小,乘客多,排队不方便。关铁山用望远镜看看37路、80路、65路……到底哪一趟先来,就让“对路”的乘客准备好登车。借调到工会大楼站时,他发现自己所值守的728路、52路公交站,同200米外停靠的1路车,许多站点是相同的。他就把望远镜带了过来,帮着乘客调度怎么最快、最方便地坐上公交车。“1路、4路合并了,车多得很。728路有时候要等十多分钟呢。”
这时,一个拎着俩大包的姑娘到了站台。一问,是坐728路车回通州的,关铁山举起望远镜又往西边看了看,“还没车。”随即又安抚道:“别急,我给您看着车,快来了告诉您。您啊,就看好自己东西,踏实等着吧。”
关铁山的望远镜的确能让乘客放下心来。“以前总有人会探头看看车来没有,现在大家不用看了,谁还有望远镜看得远呢?安心等着听招呼吧。”乘客王先生告诉记者。
“我这望远镜,能看清800米外的公交车。车子到木樨地桥下的红绿灯那儿,我就能看见啦!”引导间隙,关铁山向记者展示跟随自己5年的宝贝,“有我在,大家就在这儿踏实等着就行。您等的公交我拿望远镜盯着呢。”说着,他又举起了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