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经济学人

袁吉伟:银行密集发债 “甜蜜烦恼”怪圈成魔咒

发布时间: 2012年11月18日 08: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年底,银行又开始密集发债了,大行小行一起上,预计约为1500亿元。银行自身挣着高利润,但是年年大量融资,与以往不同的是,近期融资潮是银行补充资本受迫于资产质量变化和监管新规的实施。

  不良贷款上升所形成的资本压力不容小觑。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7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至0.95%,只有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略有下降。更为担心的是,银行业不良率可能比监管部门报告的数字要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57.69%的银行家认为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到3%(但高于1%),32.69%的人认为在3%至5%之间,不到10%的人认为在5%至10%之间。纵然这项调查有偏差,但是也存在银行在不良贷款确认方面人为操作或者不严谨的嫌疑。在资本市场,银行高利润并没有得到投资者认可,银行股价反而不断下降,甚至跌破发行价,可见投资者对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忧虑还是非常高的。

  受到盈利能力下降以及信贷质量的下降,三季度财务报告中,浦发、华夏、平安和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环比下降,而农行银行资本充足率也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资本压力较大。四季度,我国经济略有好转,但是微观企业层面所面临的经营压力依然较大,银行所面对的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依然较高。银行有必要提前补充资本,满足监管要求。

  不可忽视的是,监管新规产生的资本压力已经显现。虽然,近日美国、英国等国家推迟了巴塞尔协议的实施,我国监管部门依然按照既定时间表推动新监管管理办法的实施。笔者认为,国外推迟实施新巴塞尔协议,主要还在于金融危机对于银行的负面冲击影响还没有消除,银行的盈利能力依然较弱,杠杆比率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现在立即实施巴塞尔协议,可能对银行业形成较大冲击,进而欧美本已疲弱的实体经济恢复形成冲击。而且,美欧国家已经吸取金融危机教训,进一步修改了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水平。我国银行监管新规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而且制定了一个较长的过渡时间,给予银行充分的适应过程。从监管新规的影响看,大行测试反映监管新规对于银行资本充节约有积极影响。

  然而,新监管措施不但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而且提高了银行资本质量的要求,一些银行也已惯常使用的资本补充方式,诸如次级债,可能已经不再符合监管要求了。在创新资本工具还没有出现前,未来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可能会受限,各银行纷纷抢在新规实施前发行资本充足率,也算是未雨绸缪。

  从近年我国银行发展看,呈现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盈利不断上升,又不断融资的循环怪圈,这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甜蜜烦恼”。未来银行提高发展水平,跳出这个怪圈,还需要从提高资本管理水平出发。

  摆脱盈利对于信贷业务的依赖,必然关系到加快转型。

  信贷业务是高资本消耗性业务,如果不摆脱对于盈利对于信贷业务的依赖,那么银行就无法走出成长过程中不断遭遇资本短缺的循环怪圈。这几年银行成长快,盈利水平高,但是融资力度也很大,资本压力一直没有太缓解过,也就在此。因此,摆脱对于信贷业务的依赖,这从根本上还是要推动银行业务的转型。

  银行可以加大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贸易融资等对公业务发展,这些业务资本消耗相对低,而且易于实现交叉营销,提高综合收益和客户粘性;银行可以加快小微金融、消费金融发展,这是监管部门鼓励的业务,有一定资本占用优惠;银行可以发展财富管理、资产托管、结算等中间业务发展,中间业务消耗资本小;银行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机等科技创新发拓展业务营销渠道和实现产品创新,降低成本,提高客户体验和忠诚度。需要承认,现阶段银行在我国社会融资体系的重要作用以及政府对于银行保护,使得银行业转型不可能出现非常大的变化,但是银行应该有发展的更长远眼光,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在财务实力上不能与大银行匹敌,在人才储备上没有大银行的优势,在业务创新能力上也有限,更要从早着手、加快转型步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同时,还需要提高资本规划和管理水平。

  在以资本为核心的新监管框架下,资本对于银行发展的约束力以及稀缺性进一步得到体现,这就要求银行提高发展的精细化程度,加强资本规划和管理水平。资本规划和管理属于第二支柱的内容,但是它确是满足监管要求,提高银行应对风险能力,增强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资本规划与管理涉及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计量和资本占用、资本配置、资本筹集等方面,需要银行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加强资本规划和管理,渗入到银行战略、业务开展当中。因而,银行未来要进一步重视资本管理的重要性,脱离资本规划和管理的发展将是盲目的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将大打折扣。(袁吉伟)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