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6日闭幕。本社记者梳理会议报告全文,有十大“关键词”,值得关注,可作为明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新路径的观察点。
改革
“改革”在官媒发布的会议消息中15次被提及,一跃成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最受瞩目的关键词。
会议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在落实已经出台改革措施的同时,要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
路线图
本次会议设定的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中包括“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为此会议提出,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空谈误国
在这次会议上,“空谈误国”这样的词汇颇为醒目。会议指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此前于本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有类似表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的这次会议强调,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钱用在刀刃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表述并不出人意料,但会议同时强调,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此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也连续多年“落脚”三农。中央工作会议指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
“中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质量和效益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稳增长制定了“质量”和“效益”指标。会上提及,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过去三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稳增长”始终被“定位”为各项宏观调控任务之首,而今年仅“露脸”两次。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用“健康发展”的要求宣示了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加关注“质量”和“效益”。
全国一盘棋
多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心结”。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会议指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民生
“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毫无争议地位列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中。会议强调,要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对此点评,长久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都偏向于生产者,弱化消费者。只有稳住了民生,加强医保社保,百姓面临的生活风险才会降低,消费倾向才会提高,内需才可能被拉动,市场才会出现购销两旺,投资也会随之提高,经济增速也回上扬。
内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在拉动国民经济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中国的投资与出口总是“跑得太快”。随着国际经济危机进入深层次调整期,外需持续疲软,投资亟待消化,扩大内需成为经济未来新增长点。
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人民币,同比名义增长17.1%。让内需成为增长的引擎,已是中国全社会的共识。
城镇化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正式进入城镇化的“拐点”。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亦指出,“更重要的是未来要有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后续政策补充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