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最后一公里"已成为制约涉农服务进村瓶颈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7日 16: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三农”领域,“最后一公里”现象令人关注。比如,农技推广、农信服务、农水灌溉等,因为“最后一公里”阻隔无法达到田间地头。金融服务、动植物防疫、家电维修等,同样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早几年,乡村道路、广播电视、通讯邮政等,也都面临“最后一公里”难题。可以说,“最后一公里”已成为制约涉农服务进村入户、进场到田的最后一道“瓶颈”。

  仔细分析涉农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客观因素。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有的山高水远,许多地方险峻复杂,别说通水通电,连人行走也困难重重,基础建设设施设备进村入户难度很大。没有长时期坚持不懈的攻坚克难,很难在短时间解决所有“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主观因素。过去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思维,导致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思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许多该建该修的因为条件不成熟而缓建缓修,时间一长,“三农”领域欠账严重。

  认清这两个原因,对我们抓住机遇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三农”工作很有意义。

  从客观因素来看,“最后一公里”现象由来已久,恰恰说明了“三农”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社会保障开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但是,如果因此认为做好“三农”工作的难度并不大,所有难题或者最大难题已经从根本上解决,基础已经很坚实很牢靠,不再需要下大力气夯实加固,既与事实不符也事与愿违。因为已经取得的成绩告诉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绝非一日之功,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既要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供给,又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更要做好长期真抓实干的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

  从主观因素来看,“三农”工作历史欠账太多,需要尽快把历史欠账补上,更须从长计议,持续加大对“三农”工作投入力度。这些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支出从2003年的2000多亿元,到2011年已突破1万亿元,可以说,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是“三农”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最有力支撑。但正如专家所言,对“三农”工作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再怎么投入也不为多。党中央连续九个一号文件表明,“三农”工作只可加强不能削弱。

  “最后一公里”现象警醒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热词:

  • 三农
  • 富农政策
  • 涉农
  • 最后一公里
  • 农村基础设施
  • 增产
  • 农村社会保障
  • 真抓实干
  • 乡村道路
  • 惠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