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座谈会时赵燕侠献唱。晨报记者 史春阳/摄
京剧《碧波仙子》。
京剧《沙家浜》。
赵燕侠的少女时代。
在近二百年的京剧舞台上,首创京剧流派的艺术家都被男性垄断着,而赵燕侠从来都是挑班唱戏挂头牌,自成一派的唯一女流。近日,长安大戏院连演《白蛇传》、《花田错》、《潇湘夜雨》、《沙家浜》等几出赵派代表剧目,分别由朱虹、吴昊颐、王蓉蓉领衔主演,而排练时,赵燕侠对弟子的一句“不卖嗓子,只靠情”的点评,可以说点到了“赵派剧目”与众不同之处。
从5岁在武汉初登舞台,到16岁在中和戏院以《十三妹》、《大英杰烈》、《翠屏山》赢得“挑帘红”,直至完成“出荀入赵”自成一派,再到后来居上与马、谭、张、裘并称“五大头牌”,目前京剧界唯一健在的流派创始人、85岁的赵燕侠,舞台生活80载留下了太多的传奇。当梅、尚、程、荀、马、谭、张、裘均已成烟云,“燕赵侠女”已不仅仅是一个流派的代名词,更成为京剧黄金一代的唯一存念。
今年已经85岁的赵燕侠,端坐在为她召开的“赵燕侠舞台生活80年座谈会”上,听着京剧界同仁对她的赞美,艺术上的高度评价,始终没有任何感情流露,除了在座谈会开始时微微抱拳表示感谢,表现出了大家气派和一副宠辱不惊的架势。最后和赵燕侠私交甚好的领导也捧她道:“都说赵老师脾气大,脾气大是因为本事大呀,所以我特意给她找了两个不怕挨骂的学生,脸皮厚点,别被她骂跑了,好跟她学戏。”轮到赵燕侠本人讲话时,她略过一生辉煌成就,却动容地讲述了小时候家穷学戏的艰辛,讲到“现在我想起父母,心里很难过”,把人们的视线从京剧的“黄金时代”,拉到了幕后京剧人的人生多磨难,这些不堪回首的童年往事,不止一次逼上梁山的绝望转化成勇气与日后缔造的辉煌形成鲜明反差。近日,赵燕侠由女儿和评论家和宝堂陪同,面对喜爱她的观众和记者述说如烟往事。
苦涩童年·对着冰柱吊嗓子
赵燕侠有一段心酸的童年学戏经历,“因为父亲怕我学写字,长大了以后写情书。”赵燕侠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祖父赵广义工京剧小生。父亲赵庆祥,艺名赵小楼,工京剧武生。迫于生计,赵燕侠从小随父母走江湖,跑码头。“我们那会儿唱一场戏太不容易了,记得那时我头一场戏是《十三妹》,可要唱戏得拿红票,得给剧场凑足灯光电钱,否则人家不给时间。为了这场戏,家里把仅有的两件破大衣拿到当铺当了,凑了150张红票才算开戏。那次上了有一百多人,演到第三场就满场了。演完后就有人找到我父亲说要拿一个金铺换我,可父亲没同意,说‘我再穷也不能卖闺女’,后来人家又说再加一个皮货庄,父亲仍旧没同意。结果那个老板封杀了我三年。过了十几年之后,我去香港演出,那位老板摆席宴请我,我也没去。那时我说什么也没想到能有今天,想到父母我心里很难受,但今天我永远也忘不了。”同很多从小学戏的苦孩子一样,赵燕侠的学艺经历也充满了苦涩,就是练功已非常刻苦、演出已十分圆满之时,她也常常遭到父亲的暴打,理由是让她记住今天成功的原因,因而“赵小楼打出了赵燕侠”一说传遍梨园。
数九寒天也得练嗓子,赵燕侠家里又付不起琴师10元一个月的吊嗓钱,赵燕侠就发明了自己的“赵氏练功大法”,就是冲着冰柱子喊嗓子,直到冰化,还有一种不花一分钱的方式便是对着家里的破坛子喊。说到此,耄耋老人几次哽咽。
自成一派·唱戏不带话筒味儿
赵燕侠15岁正式挂头牌,在侯喜瑞、叶盛兰等名家的辅佐下在北京三庆戏院一炮打响,连续三天上演了《十三妹》、《大英杰烈》、《翠屏山》,从此在群雄逐鹿的梨园界打开一片天地。在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和四小名旦中挑起“燕鸣社”,1951年,年仅23岁的赵燕侠就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马连良、谭富英、老舍等前辈并列为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董事会的董事。
由赵燕侠独自挑班长达15年的燕鸣社,在政府的动员下并入了当时实力最强的北京京剧团,与比她年长的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并列五大头牌。1963年,赵燕侠和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四人组团赴香港演出,她鲜明的艺术特色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肯定。后来周总理看了赵燕侠演出的《玉堂春》之后,兴奋地评价:“这就是中国的《复活》嘛,赵燕侠可以自成一派。”从此赵燕侠的“赵派”唱腔更广为流传,赵燕侠不喜欢用话筒演出,“原本一个人唱戏一个味儿,用了话筒都变成一个味儿了——‘话筒味儿’。”赵燕侠演唱即便没有话筒和字幕,观众也能听得很清楚,她的吐字清晰,大胆舍弃难懂的上口字和尖字,改用易懂的京音,又不失京剧韵味。同时强调情感充沛,逼真扮演角色。
安逸晚年·每天都爱喝啤酒
赵燕侠的人生可谓是大起大落,她有着坎坷的童年学戏经历,也有过少年得志的舞台辉煌,曾在“文革”中被江青当众点名为“黑帮”、“现行反革命”,到干校劳动改造4年,后又有重返舞台、红遍国内外的第二春。如今赵燕侠已经85岁高龄了,有着和谐安逸的晚年生活,除了血压高之外,身体还好。据女儿讲,赵老师生活中最喜欢的就是她的小狗,饮食上最大的喜好就是啤酒,赵燕侠开玩笑说:“每天都能喝一瓶啤酒,都喝出啤酒肚了。”赵燕侠平时生活由她的女儿张雏燕照料,弟子吴昊颐、朱虹平时也都是由张雏燕负责手把手传授。张雏燕学艺比较晚,现在是北京京剧院的青年演员。赵燕侠的弟弟赵元侠比她小十几岁,也是北京京剧院的演员。
晨报记者 和璐璐/文
■相关链接
赵派代表剧目
《沙家浜》:赵燕侠在《沙家浜》中扮演阿庆嫂,她从南方卖开水、烧“老虎灶”的老太太身上学到不少习惯动作和语气,并运用到自己的表演中。
《白蛇传》:在《合钵》一折中母子分离的一段“小乖乖”唱腔,唱出母亲对爱子的一片真情,引人落泪。赵燕侠特别强调母子分离的撕肝裂肺的伤痛,感染力超强。
《玉堂春》:打破习惯亮相的一个“碰头好”,加了一段“起解”,表现人物死到临头,充满畏惧、恐慌的出场,一下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
《花田错》:赵燕侠用活泼的身姿和明亮的眼神,带着几分调皮,一下子就勾勒出小姑娘的性格,让人耳目一新。当听到员外爷叫小姐前往花田访婿时,一下就变成被放飞的小鸟,表现出小姑娘爱玩的天性,每次演到这里时,少女形象已经深入观众心中。
和璐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