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收藏

一锭清墨价值过万:古墨收藏逐年升温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25日 08: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羊城晚报

 



 文革墨 

 文革墨 

 文革墨 

  古墨最大尺寸不超过1斤,市场上四五斤的大墨实为旅游工艺墨

  一锭清墨价值过万古墨收藏逐年升温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许悦 实习生 林姝婷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墨居第二,历代许多书画精品能够保存至今,墨的质优起着很大的作用。

  随着岁月的流逝,作为易耗品的古墨如今存世稀少,长期以来少有藏家涉足。但近年来,随着古玩收藏之风盛行,墨品收藏作为后起之秀,其价值正逐渐升温,如今一锭清朝的古墨价值已经过万元。

  但随之而来的造假让不少收藏者大交“学费”。制墨大师汪培坤走了一趟广州的古玩市场就发现,动辄两三斤、四五斤的大墨,其实都是旅游工艺墨,根本没有收藏和实用价值。“翻遍徽墨的历朝历代记载,最大规格的古墨根本没有超过一斤重的”。

  ●特邀嘉宾

  黄唯理

  (广东画院一级美术师、九三学社广东书画院院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迹

  (广东画院二级美术师、广东画院美术馆馆长)

  汪培坤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中国文房四宝制墨大师、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胡开文墨厂董事长)

  ●嘉宾主持

  赵利平

  (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

  A

  画家有好墨条:如武士有好兵器

  赵利平: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再加上白纸自有的颜色,由此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意象世界。历代作家、书法家、画家都对墨寄予着深厚的情感,中国画更是被称为水墨画。在用墨上,书画家都有什么讲究?

  黄唯理:笔墨作为中国画的语言与特色,受到历代画家的高度重视。中国画的笔与墨是分不开的造型因素,可以说,笔墨在中国画的地位崇高。这里所说的“笔墨”,主要是指画家的精神、修养,借助毛笔与墨块在宣纸上的体现。在中国画论中也有“墨法”的章论。

  陈迹:唐代以前,从事绘画的主要还是工匠,对色彩的运用相当重视。大约从唐代的王维开始,文人们开始介入绘画,大家开始注重水墨,尤其是到了北宋米芾的时候,水墨画已经很发达。元代之后,基本上就是水墨画一统天下了。直到现在,评鉴一幅中国画,笔墨依然作为最核心的因素而备受关注。

  有人说墨分五彩,也有人说墨分六彩,我觉得意思是说墨色可以分出不同的层次。当然,笔和墨是不能割离的整体,不同的墨色,对于画面效果的作用当然也不同。中国画确实能够靠笔墨来表现自己的心境,画出自己的修养。

  黄唯理:拥有好文房,寻得好墨条,如同武士拥有一件好兵器,会助画家在纸上创作更加自如。石涛就说过:“纸生墨漏,亦画家之一厄也。”张大千也认为,墨对画的表现,纸对墨的承受,纸与墨对于画的关系太重要了,如果所用的墨不好,所用的纸不知其性格,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得心应手。石涛、张大千都是天马行空的天才,他们都如此感叹,可见纸墨对于作画关系太大了。

  陈迹:质地好的墨研磨来用,墨色变化丰富,确实可以产生无穷的韵味。如果用墨汁,就少了变化。如果用的是研磨的墨,用笔的笔路笔迹,都会沉淀在纸上。沉淀之后各个部位的浓淡,还会再绽开一次,水和墨又会分开一层。这种丰富和层次,会让它比较立体、比较厚重,这一点在书法上也有明显体现。现在看王铎笔墨淋漓的书法,仍然能够看到他清晰的笔路,如果他用的是现在的墨汁,当然只会是糊成一块。

  画工笔画的人,对用墨更加讲究。磨了墨之后,有的人还要拿一个新的碟子,用纱布接引过去——再过滤一次,因为怕有渣。有的人还要用手指研磨,直到觉得很细腻了才施用。

  墨锭VS墨汁:天然VS化工

  赵利平:陈迹老师刚说过,用墨锭和墨汁作画的效果差别很大。但我到很多画家工作室看过,很多人桌面上都是直接摆着一瓶墨汁,很少看到有人磨墨。

  黄唯理:现代墨汁也是有其好处的,它的胶重,显得温润,作大画时,这种温润的效果很有优势,而且最重要的是方便。而磨墨作画层次厚而丰富,可以留住笔的痕迹。所以我个人认为,可以两者兼用,取其不同的效果。我们生活在现代,总不能拒绝现代的产品,作小画时可以磨墨,作大画及练字时则可磨墨、墨汁混用。

  现在不同的墨汁价格差别也很大,效果当然也不一样,这就要看书画家本人是否讲究了。如果你对自己作品保存的耐久性很讲究,当然就要选好一点的材料,如果你只是注重效果,那几块钱一瓶的墨汁也能用。

  陈迹:抛开画家技法上的因素,用现成的墨汁作画层次感较差,而且感觉比较燥。而研磨出来的墨,用起来可以留住笔的痕迹,浓墨厚重,淡墨也能清而不薄,这些效果是现成墨汁难以达到的。

  赵利平:墨锭和墨汁的效果为什么会差别这么大?

  汪培坤:中国传统制墨采用的都是天然的材料,如松烟制墨法,就是中国制墨史上重要的传统制墨方法之一。早在五世纪的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制墨方法就是用细且清纯的烟灰,经捣杵及筛滤,除去一切附着的杂质调制而成。墨条大概是在宋代的时候出现的,最早出现的就是松烟墨。

  而墨汁有记载的,也不过100年左右的历史,墨汁的开发主要还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才开始的。它的主要成分是骨胶和炭黑,炭黑是现代色素,是化工材料,所以现代墨汁跟中国传统的墨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日本墨汁,跟国内生产的墨汁还不一样。不但炭黑是化工材料,就连所用的胶也是化工的。我国生产的墨汁,目前所用的胶还是传统的东西。

  C

  古墨收藏:清墨最好

  赵利平:以前很少有藏家涉足墨品收藏。但近年来,随着古玩收藏之风盛行,墨品收藏作为后起之秀,其价值正逐渐升温。特别是有年份的古墨,价格更是不断抬高。那么,什么样的墨品才有收藏价值?

  黄唯理:古人说好墨是“轻胶十万杵”,这是因为古人制墨不为牟利,捣烟很细,下胶轻重合适。现在的墨需求量太大,因此大多只能是粗制的,下胶重而且浊,用料多不像古人讲究。明代方瑞生在《墨海》中论好墨的标准为:“黝如漆,轻如云,清如水,浑如岚。”具有“香如婕妤之体”、“光如玄妻之发”,这样的好墨肯定古代才有。为什么现在追捧古墨?就是因为以前用的材料讲究。

  如果是收藏古墨,应该是清代的墨最好。据记载,中国的制墨业在清代达到了高峰。到清末期洋人入侵,制墨所用的原料漆和桐油被大量掠夺出口,而进口的则是大量的炭黑,令中国的传统制墨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张大千就曾经说过:“欲找好墨,要光绪十五年前所制的,乾隆御制的更好……”石涛、周作人也有共识。而且在明清,收藏墨的风气也特别盛行。

  汪培坤:但墨作为一种实用性的易耗品,经过这么多年的历史流转,真正能够存世的老墨数量实在是少之又少,真正的老墨现在价格贵得不得了。

  广东的“假墨”就特别多,我曾经到广州的古玩市场看过,卖的所谓徽墨很多都是两三斤、三四斤的,这样的大墨90%都是假的。那是旅游工艺墨,只是工艺品,并不是徽墨。现在我们这边生产的旅游工艺墨,基本上都销往广东,出厂价一块也就两三百块钱,在广州可以卖到过千元。

  这类工艺墨是用炭黑、石膏粉、滑石粉制成的,一来成本低,二来容易定型,我们做二两墨、四两墨要晾半年,他们半个月就干了,一两个月就可以出厂了。没有收藏价值、也没有实用价值。

  现在老是有人打电话给我,说自己手上有一块多大的元墨、宋墨,我一听就知道肯定是仿古墨。我查遍了徽墨历朝历代的记载,历史上都是没有大墨的,最大的就是“一斤龙”,重量没有超过一斤重的。这么大的墨需要晾干一年才能出厂。

  现在很多人追老墨,我劝大家先把厂家的历史了解清楚。要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墨、文革墨,先查一查当时有没有这个厂,没有这个厂哪有这种墨。如今这个市场比较乱,以前国家就三大墨厂,后来企业改制后,有很多改制工人自己办起了小作坊,买点炭黑就制起了墨,以次充好。还有一些是翻刻老板的墨,如板是嘉庆年间的,翻刻出来的墨就直接说是嘉庆年间的,也不说明是翻刻的。所以收藏老墨,一是要了解历史,二是要到老厂买。

  赵利平:老厂制墨现在还是遵循古法吗?

  汪培坤:我们厂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在还在按照古法制墨,只不过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一些技术的突破。现在制墨的11道工序还是没变,只不过细化了,如在古法点烟环节,我们就细分为三个等级:甲级烟、乙级烟、丙级烟。传统用灯心草点烟,灯心草的草灰也落在了烟里面,所以以前的墨是混合烟的。现在烟分了级,墨自然也分了等级。

  又如松烟墨,以前是砍黄山的老苍松来烧烟的,现在用的还是松树的枝干。你问松树会不会受保护?其实现在植被保护得好,人们生活用的是电和煤气,不会像以前那样需要砍树烧火,松树已经越来越多,长得太密反倒长不大。

  现在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是没人愿意做这一行了,纯手工生产,需要慢工出细活。而且制松烟墨,一般是在深山老林里烧烟,成本低一点,然后再带出来到厂里做后期加工。如果把松树运出来,那光是运费就不得了。但这要有人背着干粮到深山老林去烧烟,半年都出不来,现在都没人愿意去烧烟。没办法,墨的价格自然也就逐年涨起来。但随着书画家对墨的认识越来越多,加上一些收藏家的加入,从2006年开始,我们厂的墨条销量已经开始明显逐年增长,这么多年来销量大概翻了三四番。

  近年部分墨品拍卖成交纪录

  拍品名称 成交价(元) 拍卖公司 拍卖日期

  清道光墨锭 230000 北京容海 2012-03-26

  竹林七贤明古墨 161000 安华白云 2012-06-08

  清御墨大行使楚图孔子鸣琴古墨 33600 安华白云 2011-03-06

  清晚期古墨(两盒) 17250 西泠拍卖 2011-07-18

  清胡开文款彩色套墨 74750 西泠拍卖 2012-12-28

  早期仿民国胡开文制“万年有道”辛亥革命纪念墨(一件)

  清嘉庆御园图御制套墨 1344000 中鼎国际 2010-11-18

  清人物故事图套墨(二套) 47040 宁波富邦 2012-09-27

  690 上海泓盛 2012-12-18

  名人趣事

  黎雄才在墨里加茅台

  赵利平:关于用墨有很多趣事,以前黎雄才老师在世的时候,喜欢在墨里面加茅台酒,这有什么作用?

  陈迹:这事我觉得可能跟表演欲有关吧。在墨里面加茅台酒或是二锅头,我觉得效果应该是差不多的,起作用的都是酒精。磨墨,我觉得还是用清水为正道。但如果是宿墨,因为墨里面含有动物胶,放久了会有腐败的味道,有的画家会倒点老白干之类的高度白酒下去再研磨。就个人的经验,用掺入白酒的墨画画,墨色在宣纸上的洇化效果没有单纯用清水研磨来得自然。

  黄唯理:在浙江时,我曾听说大名家曾宓老师非常讲究用墨,据说是找油烟墨敲碎后加水放锅中蒸,然后取出使它发酵,再放入甘油。估计这曾氏秘方也是老人作出大批好画的利器之一吧。

  另外,据关山月的助手关伟说,关老以前墨磨多了用不完,就在墨汁里放一个小铜勺,防止剩墨变宿墨,据说古人也是在墨汁里放上铜片防腐的。到了关老晚年有了冰箱,他就直接把剩墨倒在瓶里,放进冰箱防腐。

  知多D

  先有墨后有笔

  经过考古的挖掘与实证,发现墨的起源较笔的发明为早。早期的墨多是采用天然材料,甚至用墨斗鱼腹里面的墨汁为墨进行书写或染色。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有多种颜色的图画;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朱书、墨书;长沙出土的战国竹简上的文字,墨色至今漆黑。可见,秦以前有墨是可以肯定的。

  中国古墨制造历史悠久,最负盛名的当数徽墨。清代徽州出了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墨王”,形成了徽墨独领风采的地位。

  墨从制作原料划分,有油烟墨、松烟墨、油松墨、朱砂墨、选烟墨、特烟墨等。油烟墨质地坚实、细腻、耐磨、色泽乌黑发亮,但用胶量较重。松烟墨的特点是墨色黑,但缺少光泽,胶轻质松,入水易化。好墨具有“质细、胶轻、色黑、声清”的特点。

  古墨分七类

  一、御墨。即封建时代皇帝自己写字用的墨,往往是宫中召集匠人制造。明朝御墨传世的有“永乐国宝”,宣德“龙香御墨”等。清朝从康熙年间起由内务府自造御墨,以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朝都继续制造。这类御墨外间流传甚少。

  二、贡墨。分为两种,一种是封疆大吏或朝中大臣嘱制墨家制造进呈给皇帝用的;一种是地方上每年向皇帝进贡的,如歙县在道光以前,每年要进贡墨三次,分春贡、万寿贡、年贡。封疆大吏进贡的墨做工精美,烟料上等,上面有进呈者的名款、年号,有时还有制墨家的名款,如“太平清玩”既有“臣徐元梦恭进”款,又有“康熙乙末年臣曹定远谨制”款。

  三、自制墨。文人或书画家向制墨家订制自己设计的墨。明清两代此风甚盛,如明代嘉靖年间罗龙文、清代康熙年间曹鼎望都以制墨著名,但他们都是向制墨家订制,并非自制。此类墨上有时有制墨家的名字,工料、图案、形式都要比门市上出售的要高出一等,向来为藏家重视。

  四、珍玩墨。以墨为原料制造的手工艺品,不是为磨用而是为玩赏的,如明代程君房的“百子榴”墨,重仅二三钱,根本不能磨用。

  五、普通书写用墨。这是墨的大宗,因质量的差异,同一个制墨家所制,价格相差可以达到十倍以上。

  六、礼品墨。专为喜庆送礼用的墨,如送寿礼的“寿屏墨”,送婚礼的“百子图”墨,送学生入学的“手卷墨”等,这种墨注重外表形式,烟料往往较差。

  七、药墨。因油烟不能入药,这类墨都用松烟,如乾隆时詹子云所制“八宝药墨”等。

  松烟墨的制法

  松烟制墨法是中国制墨史上重要的传统制墨方法之一。曹植在《长歌行》诗中曾说:“墨出青松烟”,这说明以松烟为原料制墨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不过那时制墨还没形成一种专门职业,大多是写字人自制自用。

  传说三国曹魏明帝时,武都太守韦诞是位书法家。由于他经常与墨接触,从而领悟到做墨的方法和经验,就自己做墨自己用。据五世纪的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记载,韦诞的制墨方法是用细且清纯的烟灰,经捣杵及筛滤,除去一切附着的杂质,调制而成。

  到了唐代,制墨业已形成专业,同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使用松烟制墨的方法更加完善,唐以后仍在不断改进。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叙的松烟制墨法是:先将松树流去胶香,然后伐木。凡松香有一毛未净尽,其烟造墨终有滓结不解之病。凡松树流去香,木根凿一小孔,炷灯缓炙,则通身膏液就暖倾流而出也。

  凡烧松烟,伐松斩成尺寸。鞠篾为圆屋,如舟中雨篷式,接连十余丈,内外与接口皆以纸及席糊固完成,隔位数节,小孔出烟。其下掩土砌砖,先为通烟道路。

  燃薪数日,歇冷入中扫刮。凡烧松烟,放火通烟,自头徹尾。靠尾一二节为清烟,取入佳墨为料,中节者为混烟,取为时墨料。许悦、林姝婷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