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记者 王颖春
期盼已久的成品油价改皮靴终于落地,新机制与业内预期基本一致,与国际原油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市场化特征更加明显。笔者认为,尽管新机制皮靴落地,但成品油价格改革的脚步不应停止。今后应在实践中发现新机制可能存在的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而为保证新机制得到更好执行,建议有关部门应在成品油税费、销售等领域,出台更多配套措施。
此次调整的主要内容为,将调价周期缩短为10个工作日,取消4%的变化幅度要求,并将价格计算方式由移动平均改为平均,改进了挂靠油种。毫无疑问,新机制对旧机制执行4年中暴露出的调价周期过长、刺激投机、易涨难落等问题,给出了对症下药的解决方式。
但新机制只是向市场化迈进,距离真正的市场化仍有距离。笔者认为,要通过实践及时发现并调整新机制可能存在的新问题,对机制完善的脚步应继续前行。除此之外,我国油价并非由定价机制这一单一因素所决定,为使国内油价更加合理,还应在税收和成品油销售体制上做进一步改革。
首先,应进一步降低成品油各个环节的税费,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导致国内油价格顺应上调留出更多空间。目前我国国民收入远不及美国,但油价却与美国相当,其重要原因是我国生产流通环节税收占到成品油终端价格的27%至30%。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应适当减少税收在油价中的占比,将消费税从价内税改为价外税并适当减少税额,避免油价内的重复征税。
其次,进一步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通过竞争降低成品油零售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易涨难落、涨多跌少”的根本原因,是近几年国际油价总体上扬。但国内舆论却将焦点指向不完善的定价机制。殊不知,成品油零售行业的高度垄断,也是造成高油价的原因之一。
原定价机制有一条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重要规定,即成品油零售企业可在不超过政府规定的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但在实际执行中,成品油零售巨头们降价动力明显不足。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民营加油站层出不穷的促销活动。究其原因,是石油巨头垄断了大多数加油站,且这些加油站地理位置优越,同时掌握油源的石油巨头,垄断原料、加工、销售三大环节,主动降价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第三,随着新机制的出台,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将更加明显,要警惕国外财团或投机机构通过控制国际油价来对干预国内油价,因此应通过一揽子方式加强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的定价权,这对后期国家能源安全将非常必要。
最后可以预见的是,新机制出台后国内油价调整将更加频繁,如何出台配套保障措施,对弱势群体和需要保护的行业进行补贴,是政策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