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策划/何育锋 文/陆彦、Vino Sun 图/毛铭基、傅真
旅行的方式有很多种,本专题的三对旅行者都有他们探寻旅行目的地的独特方式。辞去收入丰厚的工作投入 Gap Year(间隔年旅行)的傅真和毛铭基夫妇,一路旅行一路涂鸦的艺术家 Nan 和他的朋友,将所有假期都投入到航海运动中的德国人吴亚尼。他们的旅行经历,为我们揭示了许多不一样的旅行可能性。
傅真和毛铭基在缅甸曼德勒的山顶寺庙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跳探戈的舞者
尼加拉瓜海滨小镇 San Juan del Sur 的教堂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大型耶稣基督雕像
泰国曼谷郊外的内观禅修中心
玻利维亚乌尤尼城郊的“火车墓地”陈列着玻利维亚的第一批机车
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一带栖息的火烈鸟
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一带著名的风化岩层“石之树”(Arbol de Piedra)
哥伦比亚历史名城卡塔赫纳的街头表演
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由智利艺术家 Jorge Selaron 设计的瓷砖阶梯
在阿根廷湖区的小镇巴里洛切,他们吃到了有生以来尝过的最美味牛排
乌尤尼盐湖附近的温泉
危地马拉 Chichicastenango 的教堂前正在卖唱的师生
在国内“驴友”圈中,傅真和毛铭基是颇受大家羡慕的一对传奇人物。傅真来自于江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毛铭基是香港人。他们相识相恋于西藏,并把这一段经历写成了一本《藏地白皮书》出版。后来,这对恋人先后抵达伦敦,在雾都工作并定居。傅真在投资银行担任顾问,毛铭基则成了一名工程师。工作了两年后,两个人再度辞去工作,辞别英国,踏上了 Gap Year 的旅行之路。这一路先到距离英国较近的南美洲,再到距离两个人祖国较近的东南亚。从魔幻到现实,傅真和毛铭基的旅行之路在踏踏实实地拉长。
去年 9 月,傅真和毛铭基结束了一年的间隔年旅行,在青岛安下了家。毛铭基上班,傅真宅在家里写作。今年上半年,她即将把旅行的经历集结成书出版;两个人也即将再版增加了内容的《藏地白皮书》。
近日,《外滩画报》邮件采访了傅真。谈及美食,谈及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文化和历史现实 傅真的回答踏实而诚恳,一如她和毛铭基在博客上为大家呈现的一切:娓娓道来的文字,大多由毛铭基掌镜的图片,以及文字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思想火花。
Q :拉美文化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A :拉美文化最吸引我的特点就是它的活泼、浪漫、神秘,甚至有一点点疯狂,这些我觉得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土著文化的传承,与欧洲征服者的文化关系不大。明艳的服饰,热情奔放的舞蹈,各种绚丽的仪式,独具特色的迷信,还有无处不在的音乐和欢笑 这些都令我们深深沉醉。更令我痴迷的还是拉美人那离经叛道的想象力,它早已体现在那些无与伦比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以及其他许多拉美作家的作品总是令我有种“开天眼”的感觉,我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巫术使得他们具有如此神奇诡异又悠远阔大的想象力。直到来到拉丁美洲之后我才明白过来——这根本就是一片魔幻的土地,这里的一切现实都远远超过我们平庸的想象。
当年随麦哲伦一道进行首次环球旅行的佛罗伦萨水手安东尼奥·皮加菲塔,途经南美时如实记下的所见所闻本身就如同一部神话传说。他说他见过肚脐长在背上的猪,雌鸟伏在雄鸟背上孵蛋的无爪鸟,以及骡头、骡耳、骆驼身、鹿脚、马嘶的怪物,还说他曾给在巴塔哥尼亚遇上的第一个土著照镜子——那大个子土著一个激灵,被镜子里的自己吓得魂飞魄散。而我自己也看见过热带雨林之中被金刚鹦鹉包围的雄伟金字塔,爬上了顶部像桌子一样大而平坦的高山,在雪山丛林之间走了四天才来到那座失落百年的天空之城。女人们穿着裙子摔跤,亚马逊的老鼠比猪还大,人们用芦苇做成一个岛并世世代代在上面隐居。我在海拔 4000 多米的矿井里看见相貌狰狞的魔鬼提欧,驱车穿越只有上帝才配居住的一望无际的纯白盐田,在世界尽头般的沙漠中遇见一个如红宝石般明艳的湖泊 这就是拉丁美洲。
Q :Gap Year 中让你们难忘的美食经历有哪些?
A :在阿根廷湖区的小镇巴里洛切吃到了我们有生以来尝过的最美味牛排。在旅途中我们也常常自己做饭,尤其在拉丁美洲食物种类比较单调的地方。一般我们会在当地的菜市场挑选食材,做的也是比较简单的菜式。
不过除了美食之外,有些相当特别的用餐经历也令我毕生难忘:在危地马拉旅行时,我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学校学了两个星期的西班牙语。我们住在学校的宿舍,每日三餐都在当地村民家里解决。每户人家招待一个学生,学校付钱给这些家庭,这样既可以补贴他们的家庭收入,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和当地人交流,顺便练习西班牙语。
那一带的农村普遍非常贫穷,而我的接待家庭又是整个村庄最穷的一家。我只在刚到的那天晚上吃到了一只鸡腿,此后不但完全没有肉吃,连蔬菜都难得吃到,只有玉米饼是无限量供应的。常见的菜单有:土豆糊糊+玉米饼,炸土豆+玉米饼,面团+玉米饼,两个煎蛋+玉米饼 印象最深刻的一餐是玉米饼和一小盘发黑的水煮菜叶,本来看到蔬菜我还有点兴奋,可是一尝,菜叶完全没有煮烂,而且基本上没有味道。我像牛一样慢慢地咀嚼着那些菜叶,感觉真是有点凄凉。这家人还不断地问我:“好吃吗?你喜欢吗?”
后来,在我离开这家人的前一天,女主人对我说,她很抱歉不能给我吃像样的食物,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我听了非常难受。不能吃到像样的食物自然难受,可是更难受的还是意识到我学完课程便可以“逃离”,而这却是他们日复一日、没有任何机会逃脱的生活。
Q :你们决定 Gap Year 之前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A :刚踏入职场,我虽然并不十分热爱我的工作,却非常感激和珍惜。因为这是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提供了可观的薪水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地位以及尊严感。虽然也常常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和工作强度太大而疲倦、抱怨、偶尔情绪失控。那时候常有博客的读者写信来说羡慕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也总是给自己催眠:你就知足吧!然而我自己还是知道有什么地方不对劲,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越来越不对劲。每次假期结束我都心有不甘一步一回头地踏上归程,坐在办公室里总是魂不守舍,旅途上的风景一幕幕在脑海里闪回。
2008 年底,我和铭基为了履行我们 2003 年在大昭寺订下的“五年之约”,回了一趟拉萨。那次旅行对我来说非常奇妙,因为当我们再一次坐在大昭寺的屋顶时,那个熟悉的场所好像时光机一样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觉得很震撼,因为我意识到当年的自己是多么生机勃勃、天真好奇,谁能料到她 5 年以后竟变得如此萎顿世故。我其实早就明白,但是直到那一刻才敢承认:我有点迷失了。高等教育、世俗标准的好工作和中产阶级的幸福生活 这些东西使我迷惑于它们炫目的光彩,却又不知不觉地被其束缚。
辞职去旅行一段时间的念头正是在重返西藏的那段日子里冒出,后来渐渐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样的长途旅行一直是我埋在心底的梦想,我希望通过它来实实在在地认识这个世界,看看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是怎样生活的,看看他们如何理解身边的事物。我也希望能在旅途中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了解自己的本心,也了解自己的局限。
因为在心理上去意已决,所以之后的两年中从来没有犹豫和动摇过,反而每一天都在倒数。其间常常想象辞职时的情景,尤其是工作上被剥削得太厉害的时候,真的很想把辞职信摔到老板脸上去。不过我也只是想想而已,最终辞职的时候还是风平浪静的。
至于两个人的协商,其实辞职旅行最初只是我一个人的主意。我知道铭基喜欢自己的工作,心态轻松,对生活也挺满意的。可是他一直把我的迷茫看在眼里,也理解我的想法,当我第一次向他透露辞职旅行的念头时,他二话不说,立刻无条件支持。我很感激他,也觉得自己真的非常幸运。
Q :你们去年 9 月结束 Gap Year 后在青岛工作定居。描述一下在青岛的日常生活?
A :铭基回归了上班族的生活。因为公司在比较远的开发区,每天开车上下班。我现在的身份则有点尴尬,既可以被称为“无业游民”,客气一点的话也可以算是“写作人”——正在写作的人。打算将旅行的经历集结成书,再加上之前的《藏地白皮书》也要在近期增加内容(第二次和第三次进藏的故事)再版,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家里写写写,对我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生活方式。工作日的晚上有时会出外用餐,看个电影或者逛逛超市,周末则再去健身房或是外出游览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