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倪元锦 马岩)“中国须以显著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均能耗、更低碳地实现现代化,以过多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难以为继。”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杜祥琬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2013气候传播国际会议”上做报告时说。
杜祥琬指出,当前全球范围正历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绿色、低碳成为世界潮流,美国等发达国家已采取绿色新政、开发页岩气、持续发展核电、能源自给、再工业化等重大战略,并试图以“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奠定新的低碳发展基础,发展中国家也普遍提出“脱贫与可持续统筹平衡发展”战略。
杜祥琬认为,中国正面临“两场竞赛”,在国内,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努力与粗放发展的惯性之间在较量;在国际,是与发达国家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竞争。
“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10%,能耗却占世界总能耗的21%,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人均能耗也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并在迅速增长。今后5年-10年,将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机遇期。”他说。
杜祥琬强调,低碳并不制约经济发展,中国要强调实现低碳目标,以促进发展方式转型。他提出,中国低碳发展目标可“三步走”实现。
“2020年前,积极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东部发达地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20-2025年,实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全国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25-2030年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他说。
杜祥琬还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可推动完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安全,粮食安全,环境与生态安全,健康与生命安全,环境与气候检测体系,智能能源网,基础数据库等,将有力带动国家基础研究的进步。
在2013气候传播国际会议上,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发布调查指出,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成正相关,科学界、政府和媒体是公众最信任的三大权威信息源,超过80%的受访者愿意为购买环保产品支付更高价格。
2013气候传播国际会议10月11日至13日举行,主题为“气候传播:角色定位与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