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转自2013年8月8日《国际商报》
电解铝行业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的困境难以改变,新出台的行业规范长远来看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产能有序扩张,但是总产能并不能得到遏制。此外,中国经济长周期下行,就算出台新一轮刺激,那么效果只能维持一个季度。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不改变,需求放缓大趋势难改。
7月中旬,LME铝价经过短暂的反弹之后重归跌势,国内铝价跟涨乏力,基本上没能摆脱低位区间震荡的走势。在铝行业持续陷入低迷之际,行业政策不断出台,从铝行业规范文件,到新一轮淘汰落后产能,但都没能在短期改变这种行业困局。反而利空因素不断发酵,包括减产并没能抑制电解铝产出的增长,而直购电政策重启和地方政府对炼厂的新一轮政策优惠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需求没能跟上产出扩张的步伐,国内外库存高企,再加上海外大宗商品监管加强,铝价下探趋势还将延续。另外,行业新规有利于引导产业升级,但是产能扩张不会停止,只不过是从无序扩张变为有序扩张。
从宏观层面来看,在投资边际效益递减,地方债务高企,地产泡沫和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制约因素下,中国经济长远来看,增速放缓依旧是大趋势。唯一不确定的是房地产市场在高层定调的悄然变化,从“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变为“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地产政策的变动是铝价唯一的变数。
铝企减产:雷声大雨点小
在国内方面,铝锭社会库存持续走低,而上期所铝显性库存也延续下滑势头。数据显示,截止7月19日,上期所铝库存较前一周下滑1.33%至377658吨,较上月同期下滑9.7%,而较去年同期则大幅增长20.6%,暗示尽管冶炼厂惜售,减产甚至推迟发货,且经过长达半年的去仓库,但是国内铝库存依旧偏高。在下半年电价下调,铝冶炼厂产能重启的风险下,国内铝库存可能重归高位,对铝价形成沉重的压力。
前期因为减产、收储和季节性消费旺季等因素,导致国内铝不管是显性库存(上期所库存)还是隐性库存(社会库存)都出现同步的下滑。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上海、无锡、杭州和南海四地铝社会库存下降至80.3万吨,这已经是连续第14周下滑,而4月份年内最高纪录超过131万吨,暗示5月和6月份去库存相对顺利。
然而,6月份国内电解铝产量出现明显的回升,但是库存短期并没有受到提振。原因在于,库存回升的时间阶段可能推迟。一方面,新疆地区运输扯皮有限,再加上这时候是新疆水果等农产品出疆的时候,这导致新疆铝发货到华东和华南数量下降;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铝加工企业就近在冶炼厂附近建厂,导致对铝水的消耗增多,冶炼厂也就地消化产出。
国际社会铝减产动作不见效
2012年上半年,全球铝业纷纷宣布减产,但是减产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海湾地区凭借资源优势,逆势扩张产能。这表现在迪拜铝业有限公司与酋长国铝业公司最近合并成阿联酋环球铝业集团,资产总值15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五大铝业公司。另一方面,中国减产规模不及新增产能投产的规模,且减产实施起来并不彻底。
国际铝业协会(IAI)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6月原铝产量较5月份环比增加0.7万吨至393.5万吨,但是较去年同期则增加17.1万吨,增幅为4.5%。此外,IAI数据还显示,6月份全球原铝日均产量范围从5月份的12.67万吨升至13.12万吨。全球6月份原铝产量唯独中国产量实现了环比增长,从176.6万吨升至184.3万吨。
而企业财报显示,二季度力拓、必拓和海德鲁铝产量都实现了同比增长。尽管发生过山体滑坡,出现过机器故障,加之潮湿的天气,力拓今年上半年铝产量上涨了7%,其中二季度产量达到90.1万吨。二季度必拓铝产量则较去年同期增长25%,达到31万吨,主要得益于其在南非的Hilside铝厂的增产。总体上来看,海湾地区铝厂扩张比较迅速,下半年新增产能投产压力较大,尽管美铝和俄铝减产都不改全球铝产能扩张的趋势。
中国铝复产可能性增大
5月份以来,中国铝冶炼厂包括最大的铝企中铝都纷纷宣布减产,通过新闻稿统计宣布减产的产能累计达到150万吨。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了国内15家骨干电解铝企业进行座谈会,初步达成联合减产100万吨电解铝的计划,中国铝业,云南铝业,鑫恒以及中孚陆续初发公告,宣布暂时关停电解铝产能约70万吨,但是实际执行就变样了。
从6月份产量来看,减产雷声大雨点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电解铝产量较去年增长6.11%,较5月份环比增长4.4%,从而推断出6月份实际并没有减产,或者说新增产能投产,并盖过了原来150万吨减产的规模。而按照上半年月均产量,那么全年电解铝产量有望达到2112万吨,较去年同期7%。
6月份明确复产的企业主要是广西百色银海铝业有限公司,该企业电解铝总产能45万吨,前期受亏损不断加剧的影响,截止到2013年2月份关停15万吨产能。近期受水价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关停产能将全部复产。数据显示,该公司2012年全年电解铝产量36万~37万吨。
原材料无近忧有远虑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6月中国进口铝土矿607.83万吨,今年1至6月中国进口铝土矿总量3270.50万吨,同比增加29.75%,国内铝土矿进口将继续维持增势。一方面,铝土矿进口总量增幅明显另一方面,上半年印尼铝土矿进口总量基本恢复,较去年同期上涨2.95%至2139.53万吨。此外,进口自澳大利亚铝土矿总量同比增加56.99%至668.07万吨。进口印度铝土矿342.5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19.20万吨。
与此同时,国内铝土矿进口来源国还增加了加纳、几内亚、圭亚那、斐济以及巴西,显示出国内氧化铝企业更加多元化的进口策略,避免因某国的供应不足或限制,影响氧化铝生产。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自加纳、几内亚、圭亚那、斐济以及巴西5国共进口铝土矿109.75万吨。中国铝土矿进口总量上升,一方面由于印尼方面一再表示2014年将限制原矿出口,国内企业为避免原料不足风险增加备货总量和采购来源国;另一方面,由于印尼当地矿商为避免2014年后不能出口矿石,今年加大了出口力度。两种因素致使今年进口铝土矿总量不断上升。
对于氧化铝企业而言,去年由于印尼一度禁止或者提高出口关税来遏制铝土矿出口,从而在一段时间出现国内氧化铝面临海外铝土矿短缺的情况。而伴随印尼铝土矿进口的恢复,、铝土矿进口来源国的多样化和本国氧化铝企业在海外设厂,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对氧化铝企业的冲击,短期氧化铝产量未售明显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氧化铝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17%,达到382.56万吨,而较5月份环比增长2.9%。尽管氧化铝产量同比增速明显下滑,但是绝对量却相对庞大,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根据国内氧化铝对铝土矿的要求来看,生产一吨氧化铝,拜耳法需要1.92吨铝土矿,联合法需要1.66吨铝土矿,而烧结法需要1.76吨,因此平均需要1.72吨氧化铝。那么2013年上半年生产了2134.49万吨的氧化铝,测算需要3671.33吨铝土矿。我们对比下,2013年上半年铝土矿累计进口3295.3万吨,再加上国内的铝土矿和去年的铝土矿库存,氧化铝基本上不存在原材料缺口。
另外,氧化铝新增产能投放以及检修产能结束,促使全国氧化铝总产量上升。进入6月以后,山西信发孝义8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试产,此前投产的锦江集团广西锦鑫化工产量增加,6月运行产能至100万吨/年,广西华银铝业完成检修,运行产能至200万吨/年。
产能过剩问题难根治
首先,在全球铝供应过剩,中国政府寻求削减产能之际,中国最大的非国有铝生产商中国宏桥集团及其竞争对手将提高产量或维持产量不变,该公司今年的产量将增长约10%至200万吨。信发集团和东方希望集团表示他们并没有计划减产,而这三家公司在中国铝生产商排名中名列前五名。
其次,新疆等西部地区新增产能不断投产。尽管上半年,国内一些龙头企业也曾陆续宣布减产,比如中国铝业宣布电解铝生产线实行弹性生产,暂时关停电解铝产能约38万吨,中电投宣布研究160ka及以下产能择机退出方案,涉及产能27.8万吨,云铝股份也提出减产15万吨的计划,但是,新投产的电解铝产能却远高于巨头们的减产数量。
西北是我国工业化较薄弱的区域,但是却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尤其是新疆地区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最新数据显示,新疆预计储煤2.19万亿吨,占中国总储量的40%,主要是准东7300亿吨、吐哈7000亿吨、伊犁6260亿吨和库拜1370亿吨等煤田。另外,还有石油、天然气的能源也十分丰富。
经过近两三年的建设,以上这些企业一期产能基本建成,逐渐进入了投产高峰期,截至今年上半年,新疆地区实际形成电解铝产能330万吨左右,其中年内形成的约150万吨。
延伸产业链摆脱困境
目前,很多企业为摆脱困境,纷纷加快整合,而上游能源企业也为了延伸产业链,实现跨行业发展,出现了“煤—电—铝”或者“水—电—铝”一体化的兼并和重组。这导致中东部地区铝产业难以西进或者淘汰。目前,实施煤电铝一体化发展,铝企业转型升级如火已经拉开序幕,一方面要加快电解铝企业在建机组的建设速度,另一方面也要对现有机组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
此外,为摆脱困境,铝企业从粗加工领域转为高精尖、高附加值的深加工领域,包括高铁、飞机用得比较多的精深加工领域,实现产业链延伸,打造企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竞争力飞跃的过程。
成本有下移趋势
一方面,由于上半年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以及工业用电下降,下半年电价有望下调;另一方面,企业也狠抓管理,控制成本。上半年,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宁东铝业分公司严格执行技术管理思路,严抓生产过程控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生产成本明显降低。1~6月份,铝产品单位成本完成12146元/吨,同比降低553元/吨。
此外,随着中东部地区产能西进,西部地区低成本产能投资不断增多,这将拉低全国电解铝的生产成本。数据显示,现阶段河南的煤价是682元/吨,而新疆的煤价则是180元/吨。
铝加工行业面临冲击
在上游电解铝行业产能难以遏制之际,过剩压力也向铝材加工企业传导,这导致下游消费对铝价及铝行业的盈利情况形成拖累。
铝加工企业数目虽多,但生产集中度低,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多,经营分散,除中铝公司等几个大企业外,未形成高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铝业集团群。数据显示,中国铝加工企业目前有1400家左右,其中铝挤压厂780多家,铝板带箔厂65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不足20%,落后的小型企业占80%以上,全国铝加工企业平均产能仅2.5吨/年左右,产能最大的西南铝为80万吨/年,而工业发达国家的铝加工企业产能平均在10万吨/年以上,最大的产能达170万吨/年。
此外,中国铝材加工行业综合技术水平低,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弱,这也导致中国铝材出口竞争力不足。铝加工产品制备技术和工艺装备整体水平及技改能力低,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不高,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尽管我国有些铝加工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装备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发和创新,使某些企业或某些单一技术达到或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从整个产业来看,很多企业仍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生产水平,由于体制、机制、资金及技术方面的原因.技术改造乏力。
市场寄希望的包装铝箔外需正面临愈发严峻的考验。在2013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暨上海国际工业材料展览会上,国内多家铝箔生产及加工企业表示,未来铝箔出口将更艰难。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铝箔产能达到350万吨,产量270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7%,中国铝箔消费量是185万吨,过剩量为85万吨。国内外铝价倒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反倾销案例增多,加上未来铝加工材料出口退税可能取消或减少等一些政策方面的变化,铝箔企业出口环境恶化。
期货衍生品创新需求加大
虽然城镇化的路径、方式还在动议中,但着眼于满足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国内期货市场的创新动力已较为强劲。专家认为,市场化以及环境保护的推进对包括碳排放权、能源等期货衍生品创新的需求加大,衍生品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中将发挥更大功能。
对中国而言,城镇化已经不是新概念。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国内的城镇化率从不到40%上升到了53%左右,年均上升1个百分点。
然而与发达经济体的进程相比,我国城镇化的成本并不低,城镇化、工业化必需的原油、铁矿石及煤炭等大宗原材料价格翻了数番,国际市场炒作的“中国需求”也使国内的众多上下游行业受到波及。“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新型的城镇化一定是要求向更低成本、更市场化的方向推进。”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等专家看来,虽然社会对城镇化推进的路径选择以及政策设计等方面争议较大,但是新型城镇化低成本、环境友好以及惠及面更广的趋势不容置疑。“新型的城镇化需要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需要一个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配套。”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也指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已形成以期货价格为定价基准的定价模式,国内多数大宗商品的定价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在未来,包括原油及资金等价格的市场化还需期货衍生品市场的充分交易来发现价格、配置资源。
作为主要大宗商品定价的渠道,国内期货市场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商品期货的交易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依旧是封闭的市场,包括国际市场的机构、企业等投资者仍不能参与,期货市场面临的紧迫任务是要通过国际化、法制等体系的完善来切实获得定价权。”专家称。“一方面应该对已经上市的品种进行排序,一些较容易获得定价权的品种需要加快改革试点来实现定价影响力,而另一方面,降低城镇化的成本,能源等原材料的品种也需要加快上市的步伐。”常清认为。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朱国华则表示,发展碳期货及期权的交易,能更好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碳信用产品的创新,不仅是推动期货市场产品创新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国家战略促进碳信用市场的建设,更好地参与碳信用产品的国际定价权竞争。”朱国华说。
一些专家也认为,国内市场还应推出更多小品种、小合约及增强期货产品适用性的各类商品价格指数期货。“中小微企业是未来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就业的有效途径,但是中小微企业产品多样、绝对数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作为风险管理的渠道,期货市场加快创新,才能满足这些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需求。”朱国华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