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郑风田:转基因口粮应划红线 对商业化推广说不

发布时间: 2013年10月25日 15:1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中国网10月25日讯 (记者 张艳玲)近日,网上一则“专家连续吃14年转基因大米至今身体无恙”的报道再次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凤田认为,转基因技术是很诱人,但在目前还存在安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不应冒然对13亿人天天吃的口粮动刀,应该对大米、小麦口粮转基因划定红线不能碰。

  郑凤田认为,不能把转基因大米捆绑成所有的转基因技术。未来国家应该把转基因技术研究重点放在药用、非食用、很少食用的生物品种上,更应该对大米、小麦口粮转基因划定红线不能碰,对部分研究者乱对口粮作物进行商业化、乱推广说不,否则会带来太大的不确定性与恐慌。

  郑凤田认为,转基因口粮所带来的微小红利与13亿人被作为潜在小白鼠试验品所带来的社会成本相比,是不值一提的。

  任何国家不对主粮进行转基因商业化

  郑风田说,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包括转基因技术大国美国对本国的口粮进行转基因商业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转基因技术大国与推广大国,但他们的口粮--面包、土豆、主肉牛肉等并没有进行转基因化,虽然美国在这方面有成熟的转基因技术。美国目前推广转基因商业化的主要是大豆、玉米与棉花,大豆主要用来出口榨油,玉米主要用作饲料与生物燃料生产,棉花人类并不食用。日本、韩国、泰国、越南、印度等国的口粮是大米,如果转基因大米增产技术显著且没有安全性问题,为何这些国家不推广转基因大米?这些国家对新技术的采纳激情并不亚于中国,且他们的粮食安全压力并不比中国小,慎重与制衡应该是主因。

  短期试验远不能证明转基因大米安全性

  郑风田表示,口粮是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的食物,目前的各种仅数天的短期试验远不能说明转基因大米安全没问题。近日,媒体报道,,转基因大米正在做90天的猕猴喂养与猪吃试验, 更有“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林拥军声称自己从1999年至今已经吃转基因大米14年至今身体无恙。90天甚至9个月、9年的试吃试验也不能断定转基因大米安全,因为口粮是要吃一辈子的。过去瘦肉精等新技术也是在使用20年后才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问题的,食品安全问题往往需要数年才能观察到其安全存在问题。另外一些转基因科学家亲自试吃值得赞扬,但应该发扬科学的严谨精神,目前的自话自说不足信,你说你吃了14年,是在什么地方吃的?是与家人一起吃还是在试验室吃?一年吃多少次?有谁亲眼看到了?建议林教授公布更祥细的细节与拿出确凿的证据。当然我们更希望热爱转基因大米的人组成试吃特区,吃上20年。如果没有问题,再来讨论转基因大米商业化推广问题。

  转基因稻米监管难 不能轻易推广种植

  郑风田说,转基因种植技术监管的不可能性也决定了我们不能轻易推广。我国的目前生产现状一旦批准基本上不可能去监管。目前我国的口粮大米小麦基本上是分散种植,2亿多小农户在进行生产,每家不到10亩地。如果允许推广转基因大米,安全管理基本上是空谈。因为转基因大米从外观看不出来,这么多的小农户分散种植怎么云进行监管标识?欧洲搞转基因标识,但我国的口粮一旦推广转基因是无法去管的。既然无法管、管不好,就别轻易批准推。就如瘦肉精技术一样,在美国的大农场进行严格管理是可以推广的,但在中国分散的小农户,基本上是不可能控,所以为了慎重起见就不批准。效益与风险权衡,不能为了一点的效益而带来太大的风险。

  转基因大米一旦批准对我国食品工业出口打击巨大

  郑风田认为,转基因大米一旦批准对我国食品工业出口打击巨大。我国食品行业出口潜力巨大,一旦开闸转基因大米,将对相关的食品工业千万巨大的打击。与此相关的加工产品,无论添加多少,都可能成为别国禁止的把柄。因为 绝大多数国家还未批准转基因大米,你一旦实施了,基本上就成了耙子。

  主粮增产技术多样 转基因技术绝不是唯一

  郑风田说,我国主粮的增产技术多样,没必要只认一道。转基因只能是未来备选技术,但绝对不是唯一。

  报道称,61位院士上书国务院,认为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否则就会误国。且不说这些院士背后的利益集团支撑,人为地把转基因大米等同于一切转基因技术也令人让公众起疑:是故意还是无意?君不见,欧美其实一直在把转基因技术用在制药等产业上,研发的重点也是人类非食用的品种。转基因技术有许多应用,为何只盯着13亿人的口粮大米?难道就仅仅因为这些院士拥有转基因大米技术,一旦商业化就可以大捞一把吗?

  未来的转基因口粮研究应划定红线

  郑风田认为,中国未来的转基因口粮研究应划定红线,应把转基因技术重点放在非粮、非食用品种上。

  国家应该划定口粮红线,对口粮转基因商业化说不。 因为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对13亿人带来太大的恐慌,贸然推广人为造成太大的食品安全风险。少数人极力推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只会带来巨大的新的社会负担。果如此,国人过去从国外带洋奶粉就可能演变成洋大米了,我们做好这些准备了吗?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转基因大米 口粮 的新闻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