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十八届三中全会:试水改革前沿 对外开放升级

发布时间: 2013年11月12日 14:3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中新社记者 董冠洋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在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改革攻坚和突破升级的关键时点。作为过去30年间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支点,探索更高水平的开放在新一轮改革中被寄予厚望。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体,中国经济的动向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就在三中全会进入倒计时的“敏感时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日再次释放坚定信号,强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事实上,自35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扩大开放的探索便从未停止。从1979年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到1992年沿边、沿江、内陆省会城市全面开放,再到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政策性试点到制度性融合,中国形成了全方位、高层次的开放格局。

  然而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贸易保护泛滥、欧美重启再工业化,中国以取消关税壁垒、扩大加工出口为核心的原有开放模式红利将尽,培育新的“开放高地”箭在弦上。

  “上海自贸区就是一种‘更高水平开放’的探索”,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告诉中新社记者,试验区是重要的顶层设计探索,意义堪比中国上世纪80年代开放沿海、90年代邓小平南巡、2001年加入WTO的三次扩大开放。

  今年9月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块被寄予厚望的改革开放“试验田”,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准入前国民待遇为亮点,致力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与此前深圳和浦东利用税收土地等政策“胡萝卜”吸引外资不同,试验区通过系统性改革放宽限制、释放空间,构建起一个“自由牧场”。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开放模式开始由“授惠激励”向“改革激励”实质性升级。

  作为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试验区通过在局部率先突破改革阻力,如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等,为全国积累了扩大服务业开放、推动政府管理从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的经验和信心。

  当然,在“试验田”之外,中国也正着力打造公平法治的“大气候”。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向世界承诺,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亦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向企业家明示,政府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侵犯知识产权、搞假冒伪劣,实际上是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要毫不犹豫地予以打击。

  除了深耕国内环境,在中国更高层次的开放图景中,进出口的升级自然是题中之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困于外需不稳、内需不振的现实,中国外贸经历着寒暖交织的大起大落。今年9月,中国进出口增速从7、8月份的高于7%回落至3.3%,出口甚至再现负增长。

  “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我们的出口也要上档次”,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告诉中新社记者,高铁、第三代核电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4G移动通讯等高端技术,都可以成为中国出口产品升级的“领头羊”。

  与此同时,在WTO谈判陷入僵局,全球贸易体系日趋碎片化的今天,旨在升级对外经贸的“领导人经济外交”也已悄然展开。数月中,习近平访问中亚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李克强出访东盟倡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之中国已与20个国家地区签署的自贸协定,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6个谈判中的自贸协定,中国“合纵连横”的对外经贸升级版已初具框架。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开放是试水改革的前沿。下一个五至十年,世界将迎来一个怎样的中国?人们期待在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看到更为清晰的图景。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