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学者:政府要让企业明白市场发展大趋势

发布时间: 2013年11月24日 13: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南方日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俯瞰珠三角城市群。 高笑 摄

  近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上海自贸区引发全球关注。这项被外界喻为“不亚于当年建立深圳特区和WTO入市的改革”落地后,长期以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毫无疑问,将“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望率先获得改革“分红”。

  在新一轮大发展中,珠三角城市群如何调整战略,学习借鉴自贸区经验,进一步改革开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明棋日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对一系列热点问题作出解答。

  □谈自贸区“不要担心因自贸区

  而落后于长三角”

  南方日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满月”,各地掀起一股自贸区申请热潮。珠三角也在观察,自贸区将对城市群的发展起到什么带动作用?

  徐明棋:很多地方现在都想继续申请自贸区,大家脑海里现在各种设想基本还是跟原来的保税区或者更多地像特区一样的,划定特殊的监管区域,给予特殊的条件,然后就可以获得优先的发展机遇。其实,上海自贸区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在自贸区试验新的投资管理制度体制、贸易便利化措施、负面清单管理,如果这些措施在其他区域也能够迅速实施,将来企业经营的成本可能会降低,有利于地方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的带动效应不能说没有,但不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在于制度的示范效应。

  珠三角完全不必要因为上海搞了一个自贸区就担心将来在外资、吸引投资、GDP增长这个竞争上落后于长三角地区。最终一旦自贸区试验新的机制允许在其他地区实施,其他地区能迅速地把改革措施落实好,也能够取得这种改革带来的红利。

  南方日报:最重视的是体制改革?

  徐明棋:对,最重视的是体制改革,尤其是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比如企业注册登记,在自贸区内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对公司注册资本的登记也进行了改革。以前比如说我公司有一千万资本,要先把这一千万打到银行,然后审计,拿着审计报告才能到工商部门登记,现在不需要。体制的改革如果说改了以后都运行得还不错,那么可以向外推广,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行政成本、运营成本就大幅度降低。

  中央现在希望通过自贸区和新的对外开放来打破原有的体制,原有体制已经逐步难以适应新一轮的发展。尤其是服务业,现在服务业的发展并非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廉价的土地就能吸引过来,服务业必然要有一个好的软环境。通过自贸区的试验,能够逐步放松管理的相关规章,这样一来企业的发展必然会获得新的动力。然后是人才的积聚,其中政府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制度改革能够积聚一流的人才。

  南方日报:现在广东也在推进商事登记改革,这和自贸区的方向是不是一致的?

  徐明棋:方向当然是一致的。广东改革的思路,就是提升广东的营商环境,向香港学习,更多地吸引资本、吸引企业投资,从而促进广东整个经济的发展。从这点上看,广东应该是做得比全国其他地区要好。

  但是,我们除了注重企业开业初始的成本,政府的监管要简便化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营商环境监管的成本也要降下来。设立一个企业很容易,设立以后,政府各种各样的监管部门不停地到你这里来找麻烦,按照政府的相关条例检查你,罚款。政府部门不应该是拿着相关的法规去管企业、罚企业,而是拿着相关的法规和企业一起商量怎么实现目标、如何达到规定。每个部门如果都转过头来为企业服务,当地的经济就发展了,各个政府部门职能就转变过来了。

  □谈转型升级“到了制度体制必须要突破的时候”

  南方日报:您认为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子应该怎么走?

  徐明棋:对于沿海地区来说,转型压力其实都挺大的。长三角、珠三角其实都面临同样的困境,程度上可能有点差异,但是问题的性质都差不多,相对的竞争力优势在下降,一些外资的生产线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接下来搞什么?产业升级一是要靠技术的突破,二要靠人才的集聚,技术、人才又和制度体制密切相关,因此现在到了制度体制必须要改、要取得突破的时候。

  原来我们发展产业有很多简单化的思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广东也好,长三角也好,尤其是上海,把很多原来传统优势的产业都当做夕阳产业,比如纺织,都不要了,转移出去了。上海还有纺织吗?没有了。这种简单的转移不是最佳的发展路径,最佳途径是需要提升。只要人活着,人们所需要的各种各样产品就都是朝阳产业。只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要求不同了,更要求品牌。同样是汗衫,一个没有花纹的、没有标志的就不值钱,但是有了品牌身价就百倍,这就是提升的问题,在产品的档次和结构上要改变,而不是把这个产品干脆转移出去。

  各地政府一定要运用原有的优势行业,不能轻易放掉。地方政府一定不能跟风,不能短视,要真正在各地培育出自己的有竞争力的商品,这样产业结构一定会更加合理。中国制造业能力高速发展,技术上的差距已经逐渐缩小,普通商品制造与发达国家没有很大差距。接下来就是品牌的竞争。帮别人打工肯定是受制于别人,肯定要有自己的东西。

  南方日报:要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干预,放手让市场发挥作用?

  徐明棋:不仅是放手,而是通过政府的一些研发和信息的提供和服务,让企业明白市场的发展大趋势。就在服务这一点上,政府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现在我们的政府还不是一个服务型的政府,管得太多。这就造成两个趋势,一是企业还没提的事它提了,搞了一大篇东西,结果企业跟不上,不能真正落实。另外就是瞎干预,如果在产业的导向上提供信息,而不是瞎指挥,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谈金融中心互联网时代金融中心面临新挑战

  南方日报:目前,珠三角不少城市都打出“总部经济”、“金融中心”牌,相互竞争大于分工协作。您对此有没有好建议?

  徐明棋:如果珠三角地区要有一个金融中心,一定是香港。如果单纯以珠三角9个城市来看的话,那么这个金融中心就是深圳。港深如果将来日益连为一体,这两个中心肯定会逐步融合。

  在长三角,宁波也提过要成为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但是这不是和上海竞争,而是要配套、服务于上海成为次级金融中心。广州不是说金融业发展没有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不太可能取代深圳、香港的地位,要发展一定是发展拾遗补缺的一些领域,或者说这两个中心从功能角度来说辐射不到的领域由广州来承担,因为广州毕竟是省会、是经济中心。如果以此为基础,打造服务于本地区经济服务的金融业务,还是有可能的。

  在区域范围内形成金融活动比较集中的城市,形成区域的金融中心,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如果经济在本区域有比较强的辐射力,毫无疑问,金融机构会集聚在那里为当地的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实际上最终还是取决于你当地的实体经济。

  现在各地都有这样的冲动,以为把金融机构集合在一起就变成金融中心了。我最近正在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就是关于互联网条件下的金融中心面临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下,金融机构集聚在一起的内在动力越来越少,通过互联网可以把自己的业务范围直接和远程客户连接在一起。

  ●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实习生 杜静

  总 策 划:莫高义 张东明

  总 指 挥:王垂林 姚燕永

  策划执行:郭其龙 黄 伟

  何又华 陈邦明

  采写统筹:姜玉龙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