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IPO改革动了谁的奶酪

发布时间: 2013年11月29日 17: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自2009年创业板开闸以来,中国企业IPO热度持续上升,新股平均发行费用逐年走高成为企业的一大负担。巨额发行费花在哪里?谁是新股发行利益链上的分肥者? IPO改革能否治理发行费用畸高顽症?

  “好日子到头了”

  唐东(化名)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

  2000年初,唐东从湖南一个小县城考入清华大学,择业时依然放弃了理工专业,进入一家证券公司,他主要工作是帮助公司上市。大学时练就的对经济大势、财务数字的敏锐,在不长的时间里让他崭露头角,每天周旋于各种宴请,与急于上市的公司老总谈判,收入打着滚儿的往上翻。30多岁,已然名车豪宅。“去年看中了一处别墅,本来想全款买下来,卖家临时变卦加价100万,就放弃了。”

  2012年11月至今,IPO冻结。一直焦急期盼的唐东没有盼到IPO门重启大,听到的是IPO将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的消息。尽管证监会主席肖刚强调,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不是简单的登记备案制,不会导致“垃圾股横行的局面”。唐东还是听出了萧瑟之意,那种千军万马闯关IPO的景象将成为历史。

  新股发行需要花多少钱?2006年、2007年、2008年,上市公司多为大盘国有股,发行费用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到2009年,首发发行费用占实际募集资金的比例快速上升,达到了3.59%,2010年为4.46%,2011年为5.96%,2012年更达到6.87%,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发行费用近5000万元。

  最为典型的是天山生物,公司2012年上市的首发费用3449万元,而公司2011年的净利润仅有2702万元,发行费占净利润超过100%。从2011年起,发行费过亿元的并不少见,并且呈现出企业越小、行业越新费用比例越高的特征。

  谁拿走了巨额发行费

  数千万的IPO费用被谁拿走了?

  2012年10月11日,金属制罐企业奥瑞金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由中信证券主承销。奥瑞金首次上市注册资本3.0667亿元,发行费用总计8802.288万元,其中承销保荐费6624.288万元,审计验资费用1294万元,律师费483万元,信息披露费321万元,其他费用80万元,奥瑞金首发费用占到总股价的28.7%。

  与奥瑞金同一天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食品企业海新食品(上市时名为腾新食品),主承销商为国金证券。海新食品IPO注册资本1.414亿元,发行费共计4150万元,其中承销保荐费523.15万元,审计验资115万元,律师费70万元,信息披露费441.85万元,IPO费用占总股价29.3%。

  高额的保荐承销费一直为投资者诟病,券商通过每一宗IPO获取无风险超额收益,受损的是投资者、股民和股东。自创业板推出以来,排队等待上市的公司日渐增多,面对有限的上市机会,渴望跻身资本市场的老板们无疑居于弱势,这也是股价时有破发、创业板市盈率高企难下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源于IPO“顶层设计”。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严进严出”特殊情况,为培育中国保荐机构并使其尽快做大做强,监管机构一直容忍甚至默许保荐承销机构收取远超其成本支出的超额垄断收益,导致保荐承销费率不断攀升。降低保荐承销费的声音不时传出,但现行收费标准为什么如此之高,谁也说不清;对于降低费用则缺少相关可执行的细则,降多少,占多大比例合适,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给出可操作的路径,保荐承销商乐得保持现状。

  灰色分肥者

  除去摆在桌面上的高昂费用,IPO之路上还有一群隐形的分肥者。

  据投行相关人士介绍,2011年东莞某公司在中小板上市,担任该公司投资者关系顾问的深圳某财经公关公司竟收取了超1000万元的公关费用。上市意味着成为公众公司,财务必须公开透明,这些 “不能说”的费用因为无法走账,只能由大股东个人掏钱买单。

  一个极端的案例就发生在今年,上市公司尔康制药被深夜追讨600万元。今年5月6日,上海怡桥财经传播有限公司深夜发布微博,向尔康制药追讨财经公关及媒体传播费用。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9月登陆创业板,当时曾有媒体质疑该公司存在募资项目存疑、药辅风险加剧、“明星”产品变数大、“烧钱”的营销网络四大疑团。第二天,怡桥财经声称问题解决,但此事已经引起股民尖叫声一片,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实属平常。一般上市公司IPO的财经公关费用从400万到1000多万不等,怡桥财经的收费并没有超出业内平均收费水平。

  另一家2012年上市的公司老总老李更是苦不堪言,公司上市,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一夜暴富,十年苦干实业终得回报,但他知道,自己只是刚刚走出个人破产的边缘。“只要是需要政府批准的,都需要各路打点。国家和市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一些补贴,不找关系打点一下根本到不了企业。为了财务报表的规范,这些费用只能自己承担。两年多的上市历程给他留下了近2000万的财务窟窿。“我还不是最多的,最多的能到3000万。”

  中美IPO费用比较

  资料表明,美国公司IPO的平均费用为250万美元,而上市后为了满足合规和信息披露要求,公司每年平均付出的费用为150万美元,这些费用对于成长阶段的小型公司来说同样难以承受。

  在1999年之前,美国小型公司的IPO数量很高,平均每年有520起IPO,其中1996年达到顶峰756个。之后监管趋严,小型公司的IPO数量急剧下降。相比于经过复杂的IPO过程上市并花费大量成本保住上市资格,很多小型公司不再选择IPO,而是通过并购成为大型公司,在规模较大时再行上市。

  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新股平均发行费用900万美元。在IPO发行总费用中,承销、审计、律所、信息披露等各方面占比相差十分悬殊:境内资本市场方面,承销及保荐费用占到总发行费用的81.0%,信息披露及其他费用占比12.2%,而审计与律师费用仅分别占比4.4%和2.4%;然而美国市场的各项费用分配集中度则有所降低,券商占比为66.1%,审计与律师费用占比9.6%和14.1%,信息披露及其他费用占比10.2%。从上述对比可见,中美两国资本市场对于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在IPO中提供的服务估值存在显著差异。

  2012年4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JOBS法案,旨在通过适当放松管制,完善美国小型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鼓励和支持小型公司发展。

  应当说,美国小型公司IPO的平均花费250万美元,远远低于我国平均900万美元的费用。对急于降低IPO费用的小型公司、创业型公司来说,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无疑是重大利好,如何细化落实,如何避免垃圾股乘虚而入,A股如何实现健康长久发展,股民翘首以盼。(央视网记者 郭勇综合报道)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