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中国资源衰退型城市要阵痛转型

发布时间: 2013年12月06日 16: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东南网-福建日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昔日繁华的“汽车王国”最终上演无奈破产的悲剧,而曾与底特律一样遭遇发展瓶颈的德国鲁尔区众多城市,却实现了华丽转身。专家认为,对于中国不少城市建设者而言,在转型发展中,再大的船、再难调头,也已经到了需要转舵的时候。

  鲁尔区曾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以采煤、钢铁、化学等高污染重工业为核心,随着传统工业衰退一度“走投无路”。

  德国政府并没有放任鲁尔区自生自灭,而是开展了工业整治,一面发展新兴工业、轻工业,另一面调整区内生产布局,开发原来相对落后的鲁尔区北部。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建设工业博物馆等文化产业。

  如今,鲁尔区有3000多处工业遗迹、百余座剧院,矿区成文化纪念活动的舞台,矿业同盟所在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生活方式独具一格。

  3日公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下称规划)显示,我国67个城市由于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被列为衰退型城市,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在中国,与底特律发展模式类似的城市不在少数,同样面临着转型阵痛。

  其一,“单一产业”依赖型。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教授说,主要包括依赖钢铁或石油的东北老工业城市,依赖低端外贸制造业的部分沿海城市等,将来“日子都不好过”。

  其二,“大干快上”超前型。长期关注城市经济学的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委员施蔷生说,快速城镇化中一些城市“大干快上”,通过“大修基建”试图激活城市活力,最终可能创造出一座座“鬼城”,政府债台高筑、土地却闲置浪费。

  专家认为,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刘士林认为,中国城市要想延续自己的繁荣,需要实现两点:其一,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既有主业也有副业、既有优势资源又有后手的均衡发展;第二,进行城市发展的中长期预测,“不要把所有本钱都压到一个事情上,要有‘备案’。”

  “底特律更新改造的失败说明:城市不是建造出来的,而是应该去依靠产业和人。缺乏产业支撑,就算设计一流也最终只是一座鬼城。”施蔷生说,新一轮城镇化要特别注意产业规划,真正让钱流向有地方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中央政府不应是简单地用钱来摆平已有债务,而应阻止地方盲目投资扩张,形成新的不良债务,“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坚决不投。”

  《规划》强调,应着力破除衰退型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千方百计促进失业矿工再就业,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废弃矿坑、沉陷区等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力求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新华社上海12月4日新媒体专电)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