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 > 315快报

网曝施药猕猴桃危害神经系统 调查发现属谣言

发布时间: 2013年12月29日 16: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羊城晚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羊城晚报讯 记者吴珊报道:猕猴桃营养丰富,常被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然而,近日一则“请不要再买猕猴桃”的图文消息在网上疯传。该消息称猕猴桃用激素浸泡,长期食用危害人体神经系统,也可能造成儿童发育不良、痴呆等。有读者致电羊城晚报询问,这是真的吗?

  网帖指大果灵有害

  读者马先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昨日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朋友发出的这则“警告”消息。“许多朋友看到消息后,纷纷留言称不会再买猕猴桃,特别是不会给家中的小朋友吃,担心会引起儿童性早熟。”马先生说。

  记者查看这则消息后发现,消息中配有七八张图。其中,农民举着盛满液体的容器浸泡猕猴桃的照片。文中解释说,图中为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周至县果农正在用激素给树上的猕猴桃“增大”。容器中的液体就是“大果灵”,也叫“膨大素”,主要刺激细胞分裂,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神经系统,也有可能造成儿童发育不良、痴呆等。”并称,周至县90%的果农都在使用“大果灵”。

  大果灵是合法农药

  在网上以关键词“猕猴桃、大果灵”进行搜索,记者发现,有关周至县猕猴桃使用大果灵的消息被多次曝光,近年来的批判点主要集中在大果灵对人体的危害。

  记者登录“中国农药信息网”,用防治对象关键词“猕猴桃”进行查询,结果显示,猕猴桃可施用的农药主要有保鲜,促进果实生长,调节生长、增产,防治小卷叶蛾等四大类。其中,促进果实生长和调节生长、增产的农药名均为氯吡脲。经查询,市面上出售的猕猴桃“大果灵”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吡脲。

  关于氯吡脲的毒性,信息显示为“微毒”,用药量为10-20毫克/千克。值得注意的是,在施用方法一栏中明确写着“药液浸幼果”。这也解答了为何农民要举着盛容器的农药浸果实。

  有农药专家告诉记者,农药要上市销售,必须要有农药登记号。而要获得农药登记号,则要经过严格的毒理实验,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还包括急慢性中毒等。人体神经系统的伤害,也包括在其中。记者从“中国农药信息网”上查到的猕猴桃可施用的农药均具有农药登记号,也就是说,“大果灵”是合法的。

  不对动物产生作用

  为了进一步弄清“大果灵”对人体的危害,记者又联系到一位专门从事植物激素研究的大学教授。该教授表示,准确地讲,“大果灵”中的主要成分氯吡脲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不能过量使用。该教授还强调,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很强的靶向性,作用对象是植物,而不是动物。因此,食用“大果灵”猕猴桃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没有根据。

  不过,“使用大果灵的猕猴桃个头大,口感不好,储存时间短容易腐烂。”该教授建议:市民挑选猕猴桃时首先看个头,大且畸形的有可能使用大果灵;其次,看软熟速度。没有用过大果灵的,软熟速度缓慢。如果遇到软化迅速,甚至马上软得拿不起来的猕猴桃,则要怀疑是否用了大果灵。

  用药果农利益受损

  经过调查,记者还发现,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周至县果农就开始使用“大果灵”。使用大果灵后,猕猴桃个头猛增,果形丰满,成熟期提前,亩产增加。

  但是,大果灵给周至县农民带来的不只是增产还有灾难。使用大果灵的猕猴桃品质下降,口感差、味道变淡,易腐烂、不利于储藏,销路受阻。早在2000年初周至县就曾发生过严重的猕猴桃滞销事件,罪魁祸首直指大果灵。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号召果农不要使用大果灵,果农们也开始认识到大果灵的“双刃剑”——增产不一定能带来增收,大果灵未必灵。随后,一些无公害猕猴桃种植公司开始逐步建立。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猕猴桃 果实生长 的新闻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