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北京保障房 陷入四困境

发布时间: 2014年01月21日 16: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北京晚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北京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存在问题,需要改革。”在本届人代会上,这句话成为了人大代表们的共识。那么,保障房究竟出了哪些问题?市人大代表李国在议案中提出,北京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存在着种类多、政策边界不够清晰、产权式保障房成投资手段、申请人轮候时间长等四大困境。

  困境1:内外夹心层 两头没保障

  “我们的保障性住房种类多,政策边界却不够清晰,导致内夹心层和外夹心层都无法享受到基本住房保障。”议案的开头,李国就开门见山、直奔建言。他指出,在探索实践中,北京市先后推出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公共租赁房等带有保障性的住房种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但由于种类较多,政策之间衔接不够严密,保障房和商品房的边界不够清晰,导致既不符合廉租住房的条件,又无力购买经适房的内夹心层以及既不符合购买经适房条件,又无力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住宅的外夹心层,都无法享受到基本住房保障。

  困境2:拿了保障房 却去搞投资

  而硬币的背面,部分已经获得了产权式保障房,即两限房和经适房的购房人,却将保障房变成了投资获利的手段,严重损害了住房保障政策的公平性,造成有限公共资源的流失。比如按现行政策,经适房在补缴综合地价款后即获得上市交易的资格,但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增值,房屋的增值部分远远超过购买原值和补缴的综合地价款,能够产生极大的利益空间。

  困境3:供应仍不足 轮候周期长

  保障性住房的第三个困境,就是总体供应量仍显不足,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轮候周期较长。一方面,受制于土地供应紧缺和资金短缺的巨大压力,每年保障房的建设规模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政策界限不是很清晰,保障性住房有时被定向安置、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性住房挤占,造成保障性住房的绝对供应量与市民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申请人轮候时间比较长。

  困境4:信息难共享 骗保者频现

  “最后一点,就是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运行管理机制还不健全。” 李国举例:由于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备,对家庭和个人住房、收入及金融资金基础信息审核困难,导致提供虚假信息骗保和退出难的现象。在公租房出租后,部分跨区域入住的保障对象,存在属地和户籍所在地管理上的交叉,既不便于居民生活,又出现了社会治安管理、社会保障等管理难题。

  思路:取消经适房 整合保障房

  李国在议案中提出,“我们必须对现行保障房制度进行全面深层次的梳理整合,全面构建完善符合首都实际情况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住房刚性需求旺盛,商品房价格与居民支付能力严重脱离,土地资源极度稀缺,保障住房所需建设资金规模巨大。从这一现实情况出发,本市应取消经适房,探索建立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模式。”本报记者 赵莹莹 J201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