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 > 公司

打车生意经

发布时间: 2014年01月28日 17: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央视网(记者 阎海东综合报道)有了移动支付,打车也能让“土豪”替你买单。1月20日,“嘀嘀打车”宣布请全国人民打车,为此追加2亿元预算。一个小小的打车APP显然不可能如此土豪,“滴滴”的真正金主是腾讯。

  腾讯一上场,阿里马上“摸砖头”。“快的打车”立马于1月21日宣布与支付宝钱包联手再砸5亿元,请全国人民打车。如果你选择“嘀嘀打车”付费,每趟立马给你减10元,每天3单,司机用滴滴收费,则奖10元,每天5单;“快的”的补贴方式是给乘客减10元,每天限2单,给司机奖15元,每天5单。

  两个小小的打车APP,目前盈利路径尚不清晰,为何却引起两家互联网大佬的如此重视,不惜砸进数亿元人民币来互殴?在“滴滴”和“快的”这两款小小的APP上,腾讯和阿里究竟在争夺什么?

  “嘀嘀”和“快的”:司机眼中的冤大头

  1月26日晚十点,何先生打车回家,司机问他有没有“快的”,何先生说有,司机又问有没有“滴滴”,何先生说没有,司机建议他下载一个。“我们一起赚这两个冤大头的钱。”就这样,司机与何先生一番互动,一单生意就当成两单来做了,司机本人赚到了双份奖励。

  虎嗅网的一篇文章分析说,“理论上司机载客一次载4个人的话单趟最高可以挣80元,四位乘客同时使用嘀嘀和快的,嘀嘀返10元,快的返10元,10×4+10×4=80元。”不过据央视网记者了解,这一能被钻空子的技术漏洞目前已被弥补。尽管如此,“滴滴”和“快的”竞争,受益最大的还是出租司机。但砸下重金的腾讯和阿里似乎并不为意。

  手机支付打车费用,从技术操作上非常简单。乘客使用支付宝付费时,只要扫一下由支付宝帮出租车司机打印的个人工牌二维码,手机就会自动跳转到付款的页面,支付成功后司机会收到短信提示。而使用滴滴打车或通过微信平台打车,乘客同时获知司机的姓名和嘀嘀个人账户,结账时候只需用微信支付给司机账户付钱。嘀嘀打车通过支付方式与微信捆绑。

  出租司机当然十分乐意每天这份相当于白送的一百块钱,还不必上交出租公司,于是出租司机眼前就有了这样的景象:至少三个智能手机的微信、“嘀嘀”和“快的”叫车信息提示音不断。对于司机来说,同时拥有两三个APP的理由十分简单--司机不能保证所有的乘客只用“滴滴”或只用“快的”。打车软件也因此在出租司机群体中有了惊人的高覆盖率。

  但两个对擂的主角,各自成绩如何呢?易观国际对去年第三季度打车APP市场的监测报告显示,“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为41.8%,“嘀嘀”打车为39.1%。如此看来,“快的”似乎略有胜出。

  不过,这个数据似乎与两家公司分别提供的数据有出入。“快的”数据显示,目前其在全国用户数已经达到2300万,每日订单量超过30万笔。而“嘀嘀”的数据显示其全国用户数已经达到3000万,每日订单量超过50万笔。如果这一数据无误,则“滴滴”显然胜出“快的”。

  出租司机眼中的“冤大头”“滴滴”和“快的”究竟谁高谁低,没有第三方权威数字可以证明,唯一可以判断的是,目前这块市场,只有这两家可以相互PK,而且都野心勃勃。“嘀嘀打车”CEO程维向外界宣称,2014年“滴滴”将布局100个城市,计划每天提供出行服务达100万次;而“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则称其业务量在新的一年或将获得10倍的增长。

  不过,尽管“滴滴”和“快的”的竞争火力十足,却只开拓了打车移动支付不到1%的市场份额。如此说来,即便是再加入几个打车APP软件,目前能够占领的市场空间也不过百分之二三。在此态势下,“滴滴”和“快的”为何要苦苦相争呢? 

  “挥金如土”只为圈地抢人?

  在腾讯和阿里不惜重金为打车“埋单”的背后,实际上有着更为重要的考虑。“滴滴”和“快的”目前开拓的市场份额如此之小,并非两者不努力,而是因为目前国内出租车行业运营体制整体上相对落后。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出租公司组织非常松散,管理效率相当低下。另一方面,既然打车APP有着巨大的潜在盈利空间,出租车公司和城市的监管者当然也不会轻易放手这个机会。

  事实上,这一轮的布局中,腾讯比阿里出手晚了好几个月。2013年5月,当“快的”主动找到阿里后,几十分钟内就获得了阿里的投资,之后的半年内,随着“快的”合并了打车APP“大黄蜂”,阿里便继续跟进投资1亿元。

  腾讯虽然晚到半拍,但是市场的敏锐度还是很高的,很快就参与了“滴滴”的两轮融资。今年1月初,嘀嘀“一夜暴富”,获得中信产业基金和腾讯等公司共同出资的1亿美元,而“嘀嘀打车”则宣布其客户端实现微信支付功能。至此,两家对垒的格局形成。

  对于“滴滴”或“快的”这样的打车APP而言,无论是与阿里还是腾讯合作,都是为了打通支付环节。而对于打车这样一个高频率的消费行为而言,其消费过程和收费都是标准化的,非常适合移动端支付。而且,实际上只有打通了移动在线支付环节,打车APP的真正价值才能得到发挥。

  对于合作的另一方即支付平台来说,“挥金如土”当然有其深刻的战略意图。从直观的意图来看,无论阿里还是腾讯,其投资滴滴和快的这种APP,显然是为了培养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尤其是阿里,在微信启动支付功能之后,更是有点着急上火。

  腾讯和阿里的意图仅仅如此吗?尽管目前打车APP的盈利模式还不清晰,只能是一个持续烧钱赔钱的平台,但只要深刻理解互联网消费行业的内在逻辑,就有理由对这种烧钱行为的前景保持乐观的态度。

  打车APP对于商家的意义不仅止于支付,这一消费通过软件完成的过程中,软件本身也记录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启用并加以分析,盈利模式便会自动呈现出来,因为无论对于乘客还是司机而言,其可以提供消费指导和服务的空间是很大的。当然,这只是业内的分析--用户离不开了,你就有钱赚了。

  打车软件深受司机欢迎,也倒逼乘客使用该软件,有调查称,没装打车软件的乘客打车更难,同时也出现了司机按路途远近挑客、以有人预约为由拒载等现象,这一由于工具使用差异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对其他乘客显然是不公平的。

  有专家指出,在这一轮腾讯与阿里的抢人头夺地盘竞争中,出租司机实际上为微信和支付宝等扮演了促销员的角色,但却给出租行业监管带来新的难题。更有法律人士指出,两者的对抗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不正当竞争。

  也有分析指出,阿里、腾讯打车软件的血拼,可能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噩梦。以前银行也曾经推出相应的公共交通支付手段,但推广并不成功,而打车软件却能做到急速增长。包括打车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强力布局,将大大冲击传统金融服务空间。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