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春节策划]我的马年小梦想:时不时有人听我唠叨

发布时间: 2014年01月31日 15: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王森菊阿姨和老伴选择了居家养老,一来能节省不少花销,二来心理更能接受。但逐渐步入老年社会的中国,如何完善居家养老,如何建设公共养老机构,如何配套社会服务,都是无法绕开的话题。

  央视网(记者 魏强 报道)“过年了,孩子们都该回来了,一家人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唠唠嗑。”家住北京房山区某小区的王森菊阿姨正忙着准备年货,有大女儿爱吃的东北酸菜,二女儿爱吃的红肠。王阿姨今年60岁,退休10年了,和老伴选择了居家养老。

  据统计,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1.83亿,占总人口的14%。马年就要到了,王阿姨的新年小梦想是什么呢?

  期盼儿女回家团聚

  王森菊2004年从黑龙江某国有企业退休,退休工资1630元。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月食品支出800元,王阿姨有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为是外地户口,上不了北京的医保,平时看病买药每月平均支出1200元,再加上水电、通讯和交通等费用也有500多元,她的那点养老金是捉襟见肘,好在老伴的养老金比她多一点,就全都补贴给她了。

  王阿姨说,之所以选择居家养老,就是因为省钱。她打听过北京普通的养老机构每月至少也得3000多元,公立的养老机构有北京户口的老人都排不上,更别说像她这样的外地人了。

  “我们不想给国家添负担,有困难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但也希望国家能多关注一下我们这些低收入的老年人。”王阿姨说,日子省吃俭用的还能过下去,只要没有什么大灾大病的,能扛就扛过去了,儿女们在外生活也都不易。“就是希望他们能常回家看看就行,陪我们唠唠嗑,拉拉家常,心里就舒坦了。”王阿姨说这话时眼睛潮潮的。

  传统养老观念需改变

  王阿姨之所以选择居家养老,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还有传统文化的因素,家庭成员一时还不能接受让老人住在养老机构。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老年人养老形式仍较为传统,超六成老年人不愿选择专业养老机构,住在专业养老机构的老人仅占0.4%。

  调查显示,99.6%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含自己独居以及与儿女住在一起),只有0.4%的老人选择专业养老机构养老。但是有38.5%的老年人有选择专业养老机构的意愿,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养老机构的普及,加之很多城市进入老龄化,我国老年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也在随之改变。老年人在选择专业养老机构时的考虑因素较为分散。“医护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良好”、“性价比高”、“生活起居方便”、“工作人员态度良好、认真负责”都成为老年人选择专业养老机构比较关注的因素,占比均在20%以上。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少年轻夫妇担负着两对甚至四对老人的照顾义务,这让他们不堪重负。儿女无法时时陪伴在老人身旁悉心照料,只能转而寻求政府、医院、社会组织等“正式资源”作为弥补。然而,老人传统的消费观和养老观一定程度上却成为“拦路虎”。

  “儿女为了照料年老多病的父母,就到家政公司来购买家政服务卡,有点怕父母不接受,就骗父母说是单位发的,可怜天下儿女心啊。”北京三八家政服务公司的员工焦浩说,对于老年人传统消费观他深有体会。

  居家养老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目的是将中国传统的以家庭为主的养老观念和现代的专业机构养老结合起来。但是由于既定的模式,居家养老所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对于老人自身以及他们的子女,乃至养老服务机构等,如何转型为多种养老模式并存,本身有一个逐步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说:“现在有必要培养专门的人才来进行规划和制度的设计,来引导人们怎么样储蓄理财,过健康的生活,保证老年人安享晚年。”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春节策划 马年 的新闻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