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

孟群舒:跨境人民币支付的三个问号

发布时间: 2014年02月20日 09:5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解放日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东方IC

  本报记者 孟群舒

  上海自贸试验区首份金融细则 《关于上海市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实施意见》日前发布,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顺利推出。这有助于海淘大军减少汇兑成本,有利于进出口企业增加交易方式,也有助于支付机构开展业务。不过换个视角,这项业务的推出也引出了一系列的问号。

  多少境外电商收人民币?

  对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创新点,有一个精辟概括:“过去是货币兑换在先,现在是货币兑换在后。”但问题是,境外电商是否愿意接受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认为,接受人民币支付和结算的商家,在港澳台地区居多,北美地区较少。但从中国人海淘的主要目的地看,主要是美国。这意味着此次出台的新业务对海淘影响有限。上海一家大行国际部负责人表示,北美地区对人民币的接受度在不断增加。

  上海财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晓菊表示,从不肯接受到肯接受是个进步。但要看到,境外商家是为了获得中国消费市场才这么做,大不了接受之后再兑换。

  要让境外商户接受并愿意持有人民币,有两个条件,一是增加人民币用途。如果随时可以用出去,老外就愿意持有。二是人民币能否带来收益,比如持续升值可以保值增值等。

  第三方支付取代信用证?

  第三方支付机构介入跨境交易的另一个副产品是,可以取代信用证。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支付方式。简单说,进口商希望收货后再付款,而出口商希望收款再发货,这阻碍了国际贸易。于是,银行介入交易,根据申请人要求和指示,承诺在某个期限支付指定的金额。信用证优点是安全,缺点是手续费较高。尽管过去30年里80%的贸易通过信用证方式结算,但现在全球使用信用证已大幅下降。

  实际上,在国内网购发展之初,网上卖家和线下买家也曾互不信任,直到出现了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买家把钱交给支付机构,确认收货后由支付机构付款。同理,在国际贸易中,增加第三方支付机构也能解决互不信任问题。快钱支付公司CEO关国光表示,当买卖双方交易金额由支付机构及平台担保,以实际通关货检为依据放款,就能保障买卖双方利益,国际贸易中常见的美元为计价标准的纸质信用证将被替代。他表示,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交易,实际上进行了履约担保,替代了信用证。

  银行和支付机构谁受益多?

  作为自贸区第一个金融细则,其主体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过去大多数跨境交易都通过银行完成,如今可通过第三方支付完成,甚至信用证这种老牌产品也被替代。是不是银行蛋糕少了?

  一家国有大行上海市分行国际部负责人表示,第三方支付机构擅长做互联网金融,但最后还要靠银行做资金清算,毕竟账户开在银行。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看,境外商户会带来大量增量业务,这样银行也能分到一杯羹。

  中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潘岳汉表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提供了支付通道和结算,同时蕴藏增值服务的机会。比如,银行可以掌握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可以借此改善风控模式,转变经营思路,开发出人民币汇率、利率避险衍生品等新业务。

  从这个意义看,单纯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业务,银行能分享增量。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积累数据,了解和服务一批有潜力的企业,那银行仍将受益。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第三方支付 跨境 的新闻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