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新丝路经济带:谁将扮演当代的“张骞”?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06日 21: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央视网(记者 阎海东)

  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的使者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不但全方位地了解了中西亚及南欧地区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状况,而且使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力投射到上述地区。张骞带回的大量政治经济及社会信息,成为汉武帝调整对中西亚的政治战略根本依据。张骞的两次“凿空之旅”,很快激活了中国与亚欧大陆广袤地区的商贸活动,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也由此发生改变,由中国主导开拓并跨越两千年历史的陆上“丝绸之路”就此开启。

  汉王朝对丝绸之路的开拓不仅仅停留于张骞开拓的两条路线。张骞之后,班超便将丝路延伸到欧洲到达罗马,至此,中国到达欧洲的商路完全接通。而此前旨在对东南亚地区进行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已基本建立,远达马来半岛及印度。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以其无可取代的国际交流和商贸作用一直延续到元代,世界也因此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辉煌。公元14世纪,因被称为“明清小冰期”的气候变化,横贯亚欧的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落。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沟通欧亚大陆的东西大道称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随后被世界广泛接受。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9日来到位于德国西部北威州的杜伊斯堡港参观,目睹了来自中国的满载货物的列车进站。杜伊斯堡港世界最大内河港和欧洲重要交通物流枢纽,也是由重庆经新疆跨欧亚直至欧洲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终点。这趟历时16天、行驶上万公里列车从重庆出发,经过新疆进入中亚,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抵达德国的杜伊斯堡,其路线基本与传统的亚欧大陆丝绸之路重叠,而其沿途所经过的地区,便是被我国近年来在战略上高度重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条连接中国和欧洲国际铁路动脉,成为现代版“丝绸之路”的又一个载体及中欧经贸合作广阔前景的象征。

  习近平在杜伊斯堡港表示,中方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秉承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理念,联动亚欧两大市场,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造福沿途各国人民。

  全球视野下的丝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辐射40多个国家,人口总量为30亿,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其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目前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一直高度重视这条丝绸之路的复兴。2013年 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习近平的这一倡议得到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的热烈呼应。这一计划将让亚欧经济共同体走向深度融合,由此形成的新的地缘格局必将再度深刻影响世界。

  此后,习近平三度在重要出访中倡议构建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

  要理解中国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意义,就不得不先了解一下美国政府于2011年7月正式提出的美国版“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版“新丝绸之路”集中反映了美国在中西亚地区最新的战略构思。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几乎是与美国重返东亚及其亚太战略同时提出的。美国积极重返亚太一个引人注目的动作便是主导形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这一“高标准”的小型自由贸易组织,这一旨在重树美元信用体系的组织平台所涉及的经济体将占据全球一半的GDP和40%的贸易份额。最为微妙的是,这一地区自由贸易组织目前却有意将中国排除在外。

  而在美国版的陆上“新丝绸之路”设计中,美国则试图主导以阿富汗为中心,连接中亚、南亚,建立一个区域性地缘政治、经济结构——这一“新丝绸之路”不是指一条路线,而是指在美国主导和支持下形成广泛的地区交通和经济的联系网络,使中亚、阿富汗、南亚地区成为共同的经济市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意图明显。但美国经营阿富汗失败,使得美国版“新丝绸之路”计划目前无法有效实施。与此同时,俄罗斯也表示其应在“新丝绸之路”上发挥决定性作用。不过,中国目前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十分活跃,这一有利形势,为我国与中亚建立紧密联系创造了条件,是我国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契机。

  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新丝路的承载者

  经济全球化时代,横跨亚欧沟通世界贸易的路桥建设之意义重大,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的欧亚大陆桥经营并不是近年来才开始的。早在1990年,横穿中国大陆东西贯通的第二欧亚大陆桥就正式开通,这条被称之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铁路由陇海和兰新铁路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东起连云港,向西经陇海铁路的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天水等站,兰新铁路的兰州、乌鲁木齐等站,经北疆铁路到达边境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止荷兰鹿特丹港。新亚欧大陆桥是亚太经济圈至欧盟目前最为便捷、性价比最高的通道,几乎辐射了中国东西部重要的经济区域。新欧亚大陆桥的开通,对中国与世界经济贸易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巨大。

  2011年3月,以重庆为起点的第三欧亚大陆桥“渝新欧”正式开通运营。“渝新欧”的开通极大地弥补了第二亚欧大陆桥无法辐射大西南的缺憾。渝新欧铁路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我国边境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转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程11179公里,不远的将来将直接链接欧盟总部所在国比利时。渝新欧铁路的巨大现实意义正在凸显:一个辐射我国南方及东南亚的大物流圈由此建立起来。目前从中国南方如上海、广州到欧洲,海运一般都要36天才能到欧洲,而通过渝新欧铁路,从长三角、珠三角到重庆只需2天,从重庆到欧洲12天,时间大大缩短。而南亚丝绸之路的谋划,将更广泛地辐射西南地区。

  新亚欧大陆桥沿途所通过的区域,在经济上有着较强的相互依存性与优势互补性,互利合作前景相当广阔。里海以东的中亚地区能源极为富集,煤炭储量2万亿吨以上,石油储量约1500亿吨,天然气储量近7500亿立方英尺。

  进入21世纪以来,该地区成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大国注意的焦点,美国屡屡在该地区显示自己的存在。而由于能源贸易,中亚各国也已经越来越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活跃地区。近年来中亚四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处于高位,而中亚通往中国的能源运输管道,更是对双方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的“能源丝路”。2008年以来,中国的中亚能源路线图渐明,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由此越来越密切。从目前的现实来看,中亚能源并没有按照美国设想的输往印度洋,也没有按照欧洲设想的输往欧洲,而是输往中国。专家认为,这种基于能源的贸易沟通,对地缘政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基于有利良好的地缘优势,中国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彼此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专家分析认为,这首先源于双方高水平的政治互信。能源合作是战略性合作,没有良好的政治互信根本无法顺利开展。长期以来,中国对中亚国家坚定奉行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政策,同中亚五国全部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同四国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这种相互信赖的密切政治关系成为双方能源合作的独特优势。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四国。在这次访问期间,习近平强调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造现代化、多方位、立体的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预期将极大地改变目前亚欧大陆经济发展“两头高中间低”的现状,极大地促进沿途经济的整体发展。目前,中国与中西各国贸易额达400多亿美元,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近100倍。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