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

余丰慧:定向降准折射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18日 07: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4月1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下简称存准率)。

  相信央行很快会公布对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具体比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有可能降低0.5个百分点。根据现行中小型金融机构执行16.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标准,那么,此次降低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将执行16%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与大型银行20%,相差4个百分点。

  降低存准率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一剂猛药。表现在银行货币供给量就取决于银行准备金的供应量和货币供给乘数(由法定准备金比率决定)。由于央行既控制着准备金,又控制着法定准备金率,因而它就能够控制货币供给量。如果央行想很快改变货币供给量,那么,它可以改变准备金规定。无论是降低或者提高存准率水平,其释放和收缩的流动性对市场资金都会起到乘数效应。

  如果中国央行下调或者上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那么一夜之间直接释放或者收紧的流动性5250亿元人民币(2月底人民币各项存款105万亿元),如果按照20%的存准率水平,那么,货币乘数就是5倍,理论上一夜之间向市场释放或者收回的流动性将高达26250亿元。这对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任何调整存准率措施对经济的杀伤力都过于大。这是欧美等发达市场体国家在货币政策工具选项中一般不使用存准率工具的原因。

  不过,中国这次定向下调存准率不会对经济造成大的波动和影响,也不存在放水货币。因为拥有80%以上金融资源和机构的大城市银行没有被覆盖进去。这种定向降准操作对宏观经济影响非常有限。这种降准也是针对中国经济最薄弱环节在货币政策工具上的精准操作。

  定向、局部降准的精准操作反而意味着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我们不会因为经济的一时波动而采取强刺激做法。这意味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局面,采取微刺激、微调整将会成为今后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这次定向、局部降准就是微刺激的体现,也意味着将彻底告别强刺激思维。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并且提出了降低农信(合)银行存准率、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等措施。折射出新一轮稳增长的抓手和脉络已经清晰,即:从经济最薄弱环节、从民生项目着手,采取微刺激、微调整做法来应对经济下滑,来稳增长。比如:铁路、棚改、“三农”等都是一举多得的应对措施。改善了民生,强化经济薄弱环节,起到了稳增长作用。这些措施都是经济的“补药”,虽然不像猛药立竿见影,但是却是从根本上夯实经济基础、根治经济病根,着眼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大计。

  值得注意的是,降低农信(合)银行存准率释放的流动性一定会要确保用在“三农”上,而不是流向城市或者回报率高的地区项目。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共同的本性是追求高回报、超额利润。而“三农”是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回报率和利润率不高,对资本包括金融资本没有足够的诱惑力。这就非常容易出现降低存准率释放的流动性流向其他地区项目,而用不到“三农”上的现象。

  建议央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最少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落实县域银行业法人机构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的政策。应该迅速制定具体细则,定期检测,确保县域银行业法人机构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二是对降低农信(合)银行存准率释放的流动性要有一个具体匡算,要确保留在农村,投放到“三农”上。监管部门应该制定具体监督检测落实的细则和办法,确保农信(合)银行降低存准率释放的流动性用到“三农”的具体项目上。

  笔者再次提醒,目前没有全面下调存准率的必要。今后待到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到位,外储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外汇占款减少带来存准率回归到一个正常水平后,应该尽量少用或者弃用存准率调整工具。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