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 > 《对话》官网

PX,科学及信任保卫战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21日 10: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关于PX又起争执。从茂名民众反对PX项目到百度篡改和修整PX词条毒性,这个化学名词再度引起社会关注。

  4月20日21:55《对话》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燕山石化长期接触PX的一线员工、知名媒体人石述思等嘉宾以及部分支持或反对PX的公众,对PX及项目进行追问与解惑!

  剧毒还是低毒?

  曹湘洪院士坚定地表示,PX绝对不是剧毒。从世界诸多化学品的名录和我国化学品名录上,PX只是一个低毒的基本化工原料。实际上我们所使用的汽油里面就有PX的成分。

  现场观众问,如果喝了PX或者沾到皮肤上会有什么影响?

  曹湘洪解释,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属性、不同的应用场合,PX低毒但是不能喝。来自燕山石化的二甲苯装置工艺班长杨武良告诉大家,他已经在PX生产线上工作了30年,在检修设备时,如果皮肤接触到会留下白印,用水就可以冲掉。杨武良身体健康结实,他说自己已经读高二的儿子长得更高、更壮。

  主持人陈伟鸿问,低毒累积以后会不会成为剧毒?长时间在大量PX环境中是不是真的一点影响都没有?

  曹湘洪回答,PX虽然低毒性,但如果长时间或者高浓度接触,会对身体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不能简单说低毒积累多了就会变剧毒,因为人体有排毒功能,少量吸收后会排掉。广大老百姓只能接触到用PX作为原料的各种产品,真正会受到PX对身体影响的,是做实验研究的技术人员、一线的操作工人。

  而从生产装置来讲,是不允许它泄露的。为保证安全生产,有很多具体的安全措施。比如物料泄露,现场有可燃报警器,把装置停下来。有时候泄露下来,就泄露到地下罐里,不可能跑到街区外面。现在好多企业都用雷达测漏仪,有些管线、阀门、接头,有很少的泄漏,用雷达测漏仪就测算出来了,测出来就可以进行处理。

  沟通障碍在石化系统与公众之间

  有观众关心生产PX的排放。曹湘洪解释,PX的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氧化硫、氧化氮,都是按照国家环保部门的要求,和电厂或者是日常生活当中的排放都是类似的。
  石述思说,随着公民意识崛起越来越强,身边有一个大型化工厂,大家关注、质疑都很正常。通过院士和观众的对话,他发现PX出现信任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石化系统内部沟通没有障碍,但是石化系统跟外界沟通出现严重障碍。科技工作者要勇于跟公众对话。

  曹湘洪表示,现在政府部门对石化企业的监管越来越严,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在监管的方法上,我们还没有走上专家监管的道路。可以学习新加坡等国,让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三者同时发挥作用。现在有的企业搞公众开放日,把企业放在公众监督之下来进行生产运行,告诉老百姓,用什么原料、生产什么产品,中间有什么附产品、采取什么措施、保证它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光了解还不行,还要由公众监督,比如可以在PX装置周围设置一些自动检测仪器,检测数据上网,大家可以看到有没有异常。

  有观众提出国外有“PX工厂离居民区100公里”的安全距离,来自荷兰的中欧环境治理项目经理龙迪说,在荷兰有一家PX工厂离居民区只隔了一条公路,就像日本横滨的PX项目一样。

  曹湘洪也表示,“100公里”一说不知道从哪儿来,我国对PX与居民区距离的规范首先是防火距离要在100米以上,其次是卫生防护距离,根据规模、5年平均风速确定在700米 ̄1200米之间。

  龙迪表示,为达成民众和政府、企业之间的信任,需要建立一个机制,像PX这样的项目要上,从概念阶段就要开始做好沟通,看当地居民有什么样的担心和想法,有一些基础,才开始投入,把环评做好,可行性研究做好,之后才会申请许可,许可出来以后,企业做出承诺,变成一个跟政府之间的合同:我必须做到什么样的监控方式、排污限制、信息公开……这样居民会比较放心。

  PX是先进技术、亟缺产品

  很多观众不了解PX产品和技术的先进性。

  曹湘洪介绍,全世界2012年合成纤维产量大概是5200万吨,其中用PX做原料生产的纤维占80%。我国纺织工业发展非常快,需要大量的纤维做原料。但我国PX在大量进口,去年消耗了PX1646万吨,国产759万吨,进口887万吨,进口依存度53.9%。看到中国的市场商机,韩国在迅速扩大PX产能,根据在建情况,到2017年,韩国PX产能可以从原来的550万吨增加到1050万吨。

  曹湘洪介绍,在PX技术领域,目前第一名是美国,第二名是法国,第三名中国。中国工程科技人员经过长期攻关,终于掌握了PX的全套的生产技术。目前还没有其他产品可以代替PX,如果继续长期依赖进口,我们会逐步丧失定价权,最终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利益--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各种纺织品、塑料制品,价格都会因此而抬高。

  现在我国很多产业都产能过剩,钢铁、水泥、电解铝,包括炼油和化工产品能量也过剩,唯有PX产能是不过剩的,而且缺。这本应该是中国人的一个发展机遇,我们把发展机遇留给外国人,是不是为他们创造了就业、发展机会?是不是把市场让给了外国?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山山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