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发改委:“十三五”或让中国成为高收入国家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24日 08: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昨天,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在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希望通过“十三五”的努力,(使中国)接近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甚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十三五”规划实施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十三五”25个课题包含房地产

  昨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发布会上表示,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发改委于4月17日下午组织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李朴民还介绍了发改委今年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四方面工作:做深做实前期研究;起草形成《基本思路》;启动相关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规划立法工作。

  同时,发改委还公布了25个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研究。这25个课题含宏观经济、教育、农业、房地产、国企改革、环境治理、金融、财政、对外开放等经济社会领域。

  面临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等问题

  徐林表示,中国现在人均GDP已经达到6700多美元,属于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希望通过“十三五”的努力,用世界银行的标准接近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如果做得更好一点,可能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徐林同时表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包括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一些薄弱的环节。比如说,转型升级并不是特别理想,如果要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在目前这种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加剧的条件下,没有创新驱动和结构升级是很难实现的,有可能会在“中等收入陷阱”长期徘徊。所以,怎么能够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是“十三五”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徐林认为:“过去的老办法可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要在新的制度设计和新的机制设计上去找办法。”

  竞争性领域将少编或不编规划

  徐林在谈及“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时表示,如何更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在竞争性领域可能就要少编规划甚至不编规划,这些领域中市场主体主要通过竞争发挥作用,编制规划不一定起作用。

  徐林解释说,“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大背景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大的改革框架、时间表和具体路径。《规划》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一个手段,必须在这种大背景下考虑问题。

  规划编制发挥新媒体作用

  根据发改委昨日透露的信息可以发现,“十三五”规划的编制目前正进入第二步骤,即前期研究阶段。

  引人关注的是,“十三五”规划编制较之以往将采取一些新的做法。如在公众参与环节,徐林昨日表示,发改委正考虑更多地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参与到“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发挥公共参与的作用。他认为,这个平台比过去采用的比如通过写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所引入公共参与的范围和效率都会更高。

  热点

  环境指标

  不会在环境指标方面“放水”

  “首先我要斩钉截铁地回答你,我们不可能在这个领域‘放水’。”在回应外界对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怀疑时,徐林态度鲜明。

  徐林坦言,从“十二五”中期评估来看,节能和环保领域有几个指标完成的进度不太理想。但发改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包括地方政府正在采取一些强化节能环保领域的措施,这些指标的实施情况,有可能在今明两年里得到比较好的改善。同时,国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机制、新的激励性措施,应该会有比较积极的影响。

  徐林表示,他对这几个指标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抱乐观的态度。如果完成得比较好,不会对“十三五”的规划指标的设定带来明显的影响。

  对于“十三五”规划编制中的相关环境指标,徐林表示,既然老百姓有越来越高的诉求,“十三五”规划不可能不响应百姓的诉求。所以,“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更不可能“放水”。

  解读:

  过去数年,环境问题成为让中国社会各阶层最为焦虑的问题之一。其中,雾霾已经成为了困扰全国上下的焦点问题。“十三五”规划对环境问题将发出怎样的政策信号曾引发公众猜测。

  此前的“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尽管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但是完成情况却并不乐观。曾引起广泛争议的是,2010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些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采用对企业限电拉闸等临时抱佛脚的方式。

  而在近期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中,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领域的若干约束性指标完成进度不够理想,外界因此有声音怀疑这是否会影响“十三五”规划中相关指标的制定。徐林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对上述问题作出直接回应,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国家层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力度将有增无减。

  刺激政策

  不因一时经济波动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

  对于近期因经济增速放缓而被市场重新提起的刺激政策问题,李朴民昨日表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主要经济指标仍处在合理区间,只要经济增长和就业不滑出底线,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就不会改变,不会因经济一时的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

  李朴民认为,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开局平稳、总体良好”。从长期来看,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具有许多新的有力支撑和难得的机遇。

  他表示,中国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去年积极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成功战胜经济下行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在较长的时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李朴民同时指出,还应重视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的风险,绝不能掉以轻心,要注意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风险,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解读:

  根据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发布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我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速是7.4%,比7.5%的预期指标低0.1%。。

  随后,市场对经济数据进行深入解读,并对是否需要重新出台刺激政策有过争论。部分人士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短期的刺激措施,而另一些人认为,从基本面的指标来看,经济还处于运行的合理区间,不需刺激政策。

  李朴民昨日在发布会上对这一市场敏感问题进行回应,他强调了不会因为经济一时的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

  人口政策

  将对人口问题提出系统对策

  徐林在谈及“十三五”规划中人口政策时表示,围绕人口问题,不光是生育政策的问题,还包括老龄人口的问题,“十三五”规划都要有系统的应对之策。

  徐林指出,中国的人口状况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老龄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现在每年都在减少两三百万人,这对中国劳动力的富余程度,对劳动成本都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所以对未来的发展也会有明显的影响。有人说,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徐林认为,“十三五”的时候应该对中国的人口政策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能够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但这些问题到底会是什么样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大家已经看到一些微小的变化,比如‘单独’可以生二胎的变化,已经在做人口政策的调整。”徐林认为,“十三五”围绕人口的问题,不光是生育政策的问题,还包括老龄人口的问题,都要有系统的应对之策。

  解读:

  作为发改委昨日公布的25个重大课题之一,“十三五”规划关于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问题不但关乎我国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也关乎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对于广大民众来说,生育政策的调整无疑是人口政策中最受关注的一环。在“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之后,社会上对于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乃至生育政策更大程度的开放抱有预期,甚至有人开始推测生育政策演变的时间表。而“十三五”中对于人口政策的规划无疑将对此给出重要的政策信号。不过,从具体表述来看,鉴于这一问题的敏感性,发改委人士昨日在发布会上对此问题的回应显得较为小心,未对此发出明确的信号。

  京津冀

  京津冀发展规划应会按期出台

  对于近期热点京津冀规划,徐林也在发布会上作出回应,京津冀规划目前由发改委地方司和京津冀三地政府,以及国务院其他部门一起完善规划文本,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应该会按期出台。

  不过,徐林强调,区域的协调发展不能仅靠规划和政策来推动,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在他看来,区域的协调发展更多是需要通过建立体制和机制,即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内,更好地通过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上述基础上,再通过政府区域规划和政策的作用建立一个协调发展的机制。徐林称:“目前这样一种协调发展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十三五’面临一个如何更好地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任务。”

  解读:

  在过去一个月内,京津冀规划成为全国经济领域最热的话题。而围绕着京津冀规划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牵动着从资本市场到京津冀普通百姓的心。尽管发改委相关人士在发布会上透露,这一规划将在经过一定程序之后按期出台。

  中信证券认为,2014年有望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破题之年,行政藩篱打破和产业布局优化是核心驱动力。为此,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模式将从三大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顶层设计有望打破行政藩篱;基础设施、产业协同、资源流动、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预计将成为京津冀协同的五个重要领域,具体协同路径明晰仍需时日;“北京-天津-保定”或是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区域形态。

  梳理

  2020年,有哪些目标要实现?

  1.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2020年在全国实行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依法记录、查询和评估人口相关信息制度,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4.《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明确了202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目标。其中,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人均年口粮消费135公斤,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至2300千卡,基本消除营养不良现象等。

  揭秘

  五年规划如何“出炉”?

  五年规划在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体系内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而五年规划的编制过程多少带有神秘色彩,不过,它实际上是一个有一定程序性、较公开的公共决策过程。以“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为例,五年规划编制过程大体可以分为相互连接的十多个步骤。

  第一步:对上五年规划进行中期评估

  2008年3月至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各部委、各地方政府对本部门、本级政府的“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此外,“十二五”编制还首次增加了第三方独立评估程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驻华办事处三家机构分别以各自的视角和独立的分析提交评估报告,包括客观的批评建议等。同时,发改委还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作专题汇报,及时接受指导。

  此后,国家发改委起草中期评估报告,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同时附上三家独立评估报告摘要。

  第二步:前期研究

  这一过程为期一年,包括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以及纳入规划重大项目的论证等前期工作。

  在“十二五”编制过程中,发改委提出包含8大领域39个课题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其中有60个单位的选题入选,加上直接委托研究,发改委系统内部研究,选题大约有数百个之多,参与专家数千人、研究人员达上万人,形成几百万字的研究报告。

  有看法认为,这相当于“自下而上”驱动的政策制定模型。这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公共政策“集体研究”、“密集研究”和“竞争研究”,国家“花钱”购买“公共决策知识”。

  随后,发改委吸收各方研究成果起草规划基本思路的初稿,并开始征求专家意见、各部门意见,根据各方的修改意见,发改委对此进行修改完善。

  第三步:形成五年规划的《基本思路》

  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发改委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们详细讨论基本思路,达成共识后向各方通报,以统一认识,进行整治动员。

  第四步:党中央《建议》起草阶段

  《建议》的草案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制定。如“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中央于2010年2月成立由李克强担任组长的起草小组,在经过集中学习、专题调研的基础上,起草送审《提纲》,再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以及各方意见,起草小组开始集中写作。在这过程中还要进行多次讨论和吸收各方意见。

  第五步:通过《建议》

  2010年10月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由国务院总理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全会审议和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正式对外公布。

  第六步:制定五年规划《纲要》

  由于在《建议》起草期间,一方面,发改委参与党中央《建议》起草工作,另一方面,发改委也同步起草《纲要》草案。在党中央《建议》正式公布之后,形成《纲要》文本初稿。

  第七步: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论证

  第八步:广泛听取内外部意见

  第九步: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纲要(草案)》

  第十步:正式公布五年规划纲要

  第十一步:规划实施阶段

  本版文/本报记者 孙昌銮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