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资讯

支付手段“变奏曲”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29日 17: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支付手段“变奏曲”

  央视网(记者 史江鑫)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是一场长时段的革命。电子支付的兴起正在改变全球支付清算市场的格局。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于4月26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达250家;2013年第三方支付业务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元,同比增长43.2%。而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更是异军突起,交易规模达到12197.4亿元,同比增速达707.0%。第三方支付行业迎来增值服务创新模式的迅速增长。

  报告同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金融领域不断开放,这在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主导的支付清算体系建设要跟上国际化步伐。推动支付标准国际化、支付清算系统统一化,这是中央银行不能回避的问题。不断推动支付清算体系国际化,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仍应是人民银行今后的政策着力点。

  支付清算体系如同道路、桥梁等现代社会中的交通系统,是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不断完善升级的我国支付清算系统,正在成为支撑金融现代化、国际化的“主动脉”。

  人民币地位提升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2014年数据,人民币已超过瑞士法郎,跃居全球最常用支付货币的第七位,这也对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国际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加速支付清算的国际化进程。2009年7月,人民银行参与了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2011年9月参与了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支付结算工作组(EMEAPWGPSS);2012年2月参与东南亚中央银行组织(SEACEN)……

  “虽然人民银行一直积极与周边国家拓展支付清算合作,不过,这些努力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达到中国在世界的特定经济地位的要求,人民银行还应尝试在国际支付清算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参与更多规则的制订。”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向记者表示。

  杨涛称,人民银行第二代的支付系统更好地支持了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外行交易市场结算等,是我国支付系统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人民币国际化,金融领域不断开放,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中央银行主导的支付清算体系建设跟上国际化的步伐。

  据了解,在全球范围内,国际性的支付清算网络和机构大抵组成三类跨境支付清算系统。一是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确定不同国家银行之间金融信息交换的标准,主要承担批发性资金的国际清算;二是VISA(维萨)和MasterCard(万事达卡),主要提供零售支付的跨境清算服务;三是CLS Bank International(CLS国际银行,提供外汇交易结算)、Euroclear(欧洲清算银行)、Clearstream(国际证券结算公司)等,主要承担跨境证券支付结算。

  VISA中国区总经理廖光宇向记者表示,当前国外支付清算体系正在向全球一体化趋势发展,比如,在美国或欧盟,其支付系统的建设不仅考虑国内情况,且伴随着美元、欧元的国际化,愈来愈重视支持跨境支付清算的功能,以服务于全球化的经济活动与交易行为。

  据杨涛介绍,目前国外支付清算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的支付清算、非银行的支付组织与媒介以及证券清算结算三部分。而在国内,央行主导的银行间支付清算市场,主要包括若干系统: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杨涛指出,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非银行支付体系,近年来很活跃,但亟待规范发展和提升效率。

  移动支付崛起

  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支付清算蓝皮书: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1.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达707%。

  报告指出,2013年是中国移动支付的崛起之年,随着O2O模式的深入探索、手机支付技术的升级,移动支付给整个支付行业带来了从产业形态到商业模式的大变革。

  从移动市场格局看,一方面,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移动支付业务,带动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以支付宝和拉卡拉为代表的传统第三方支付厂商通过价格杠杆将客户引向移动端,推动了移动市场的发展。如支付宝取消了PC客户端偿还异名信用卡免费的服务,但该服务在手机客户端依然免费;拉卡拉则利用强大的营销攻势,大规模普及手机刷卡器,据统计目前活跃终端数已经超过430万个,用户向移动端迁移效果显著。

  从移动技术的角度看,2013年,远程移动互联网支付依然是移动支付的主力军,占整体移动支付的比例达到93.1%。

  目前,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像NFC、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等这类新兴技术层出不穷,据了解,目前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支付巨头主要采用的是二维码支付。而银行、电信运营商则主要采用的是NFC支付,即近场支付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维码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安全性等诸多方面质疑。此前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业务引起激烈讨论,尤其是商业银行设定第三方支付限额的规定争议不断。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副司长樊爽文对此表示,设定第三方支付限额是出于支付安全的考虑,并非为限制消费者消费。

  此外,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两家不但分别与线下零售商、航空公司、视频网站、打车软件等建立合作关系,且纷纷推出支付返现活动,以此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常务副会长蔡洪波指出,2013年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增长超过300%,移动支付方面前10名银行交易额均超过95%,移动业务主要表现为小额高频的特点。他认为,移动支付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如何将芯片技术与手机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支付终端日益多元化

  报告预计,未来将呈现“无终端不支付、强终端强支付”的格局。长远来看,未来支付终端体系,将是以手机为主、电脑为辅的二元时代,电视、电话只是起到补充作用,ATM和POS机等传统终端可能会在支付领域被逐步边缘化,甚至被淘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3G/4G网络的应用,手机这种人们生活中最常用、最便利的个人移动终端将会改变整个终端体系的结构,成为未来最主要的支付工具。

  报告称,在移动支付发展过程中,由于涉及的产业链环节众多,如银行、支付企业、软件厂商、手机厂商、运营商等,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各方共赢的行业发展格局,业务模式与定位也不清晰,导致行业主体之间缺乏明确的权责分担机制,使得现有的业务拓展和竞争往往停留在低水平阶段,这是当前移动支付发展中面临的核心挑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在移动支付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金融风险是否积累的争议,以及新兴金融产品及模式对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冲击与影响,监管层应给予一定的容忍度,另一方面相应的规则也亟待完善以有效控制潜在风险。他指出,新型支付方式所引发的消费并不是对于传统支付消费方式的简单替代,而是基于对传统支付的渗透衍生出的新的消费契机。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