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记者 兰军 阎海东)
肯尼亚的A109国道连接其国内最大港口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并通过A104向西北通往乌干达、通过A2向北通往埃塞俄比亚等东非国家,A109国道不仅是肯尼亚最重要的交通主干道,而且是连接印度洋和非洲腹地的国际交通命脉。这条公路的官方命名为“A109”,不过它的另一个名字“中国路”更是广为人知,“中国路”特指A109国道一段长150公里的公路。
之所以被称为“中国路”,是因为中国路桥公司当年修建该公路的时候,为了标明中方工人营地的位置,在路边设立了一块写有公司名字的英文简称CHINA ROAD的牌子。久而久之,过往的司机便将“中国路”的名字带向了整个肯尼亚,世界银行的代表更把这条公路誉为“世界银行在非洲地区投资项目的典范”。
李克强总理2014年5月的访非之旅,再次把交通建设置于发展中非关系的重要一环,他于5月5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表示,中方将在非洲设立高速铁路研发中心。中国高铁走向非洲,前景值得期待。
踏上非洲历程
与大多数中国公司的路径相似,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交通建设业开始走出国门,经历了从最初的劳务输出、参与低端工程承包、成套技术与设备输出、到今天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竞争并输出标准四个阶段。在80年代初期的劳务输出阶段,中国交建跟在西方承包商后面从事劳务分包,风险不高,利润不高;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的低端工程承包阶段,由于资金、技术方面的局限,只能承揽一些规模小、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工程项目,利润微薄,并且往往交了“学费。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979年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是中国最早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四家大型国有企业之一,至今已经在非洲各地修路造桥三十多年。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路桥公司一年的利润目标是1000万元,与今天近20亿元不可同日而语;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其开始进入成套技术与设备输出阶段。
随着中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的技术与设备逐步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最典型例子是2002年开工建设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项目,由中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中国港湾工程公司提供了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设备安装一条龙服务;2003年以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诸多伟大工程的成功实践,中国的技术、设备、标准逐步得到国际高端市场的认可,中国建筑企业开始全方位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的竞争,成为国际市场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建筑行业最早“走出去”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非洲30多个国家在建项目合同约200亿美元,目前派往非洲的员工约9000人,雇佣当地员工近50000人。2011年,中国交建位列ENR国际承包商第11位,海外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20%,海外板块对集团利润的贡献度达31.2%。目前中国交建的海外在建项目超过400个,合同金额约300亿美元,在建项目全部处于受控状态,海外合同履约能力100%。
中国交建海外业务规模的发展经历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程。2000年至2004年5年间海外业务累计实现新签合同额达105亿美元、营业额73亿美元、利润总额约1亿美元。而在2005年至2011年6年间,中国交建的海外业务累计实现新签合同额达500亿美元、营业额约300亿美元、利润总额近18亿美元。
艰难的生存与发展
进入非洲市场,中国企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很多,其中主要有来自政治动荡、自然环境、国际商务规则及市场壁垒的挑战。
1994年,卢旺达发生种族大屠杀事件,新政府上台后,国内局势动荡,社会治安很坏,中国工作人员从首都到工地要穿越37公里无人区,卢旺达国防部派出4辆装甲车护送。2003年5月3日,在建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期间,中国港湾工程公司12名工程师从驻地前往工地,途中遭遇汽车炸弹袭击,造成3死9重伤。在非洲某些地区进行工程建设,要勇敢面对战争甚至死亡威胁,对员工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且还要与当地民众有相当密切关系,这两方面因素缺一不可。
2011年利比亚大撤退,东区班加西局势非常混乱,港口无法正常运转。各道路被不同派系的武装人员封锁,中国政府派出的救援船舶无法靠岸,中交四公局项目书记杨跃民在召开完班子紧急会后,便带着翻译冒着枪林弹雨与当地朋友一起赶往班加西港,一边勘察撤离路线,一边打听两艘救援邮轮所在位置。在当地联络官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摸清了情况,道路可通行,船舶可靠岸。消息传回国内,国务院应急办立即部署船舶进港,向驻班加西中国企业发布撤离通知,班加西通道打开了。由于与当地社区关系非常融洽,中方公司在组织撤退之前将各种设备资料完整封存并委托当地部落长老保管。战争结束后,公司派人回去查看,发现当时职工晾晒在工地院中的衣物还原封不动。
在非洲,工地往往需要穿越无人区,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并且缺医少药。早年在肯尼亚、安哥拉、苏丹多个非洲国家,有些职工因为疟疾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致残甚至献出生命。沙特扎瓦尔港地处沙漠边缘,中国数千职工的营地距离最近的居民区超过100公里,但职工依然非常好地履行了合同。Kifangondo-Caxito-Uige-Negage道路改造项目是中国路桥在安哥拉市场的首个大型EPC项目,项目全长357公里,有将近200公里道路位于原始森林中,地形变化大,蚊虫多,施工条件恶劣,但这些因素并没有影响工程的进展,该项目建成后,成为安哥拉北部最重要的交通路线。
初涉国际工程承包领域之际,由于不熟悉国际商务规则,不熟悉菲迪克条款,中国公司也因此吃了不少苦头,也交了不少学费。据介绍,当时误工、返工情况非常常见,一个为期3年的工程,往往拖到第三年才开工,一个备件的损坏经常要等几个月。国际工程每一个分项工程、甚至每一道工序都要经咨工签字认可才能结算。另一方面,市场壁垒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障碍,市场壁垒有标准规范方面、有环保方面,也有劳工方面,而这些问题近年来都逐渐得到了克服。
库内内河特大桥项目上部结构采用连续开口钢箱梁,在中国国内工厂内分段制造,现场组装焊接,采用顶推法一次顶推就位;桥面采用预制板结合现浇,桥面沥青面层为4cm沥青砼。该项目于2009年被南非的南部非洲土木行业标准协会评为该年度海外工程一等奖。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树立中国建筑企业在安哥拉桥梁施工的良好形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013年8月,蒙内铁路项目贷款协议备忘录签署。蒙内铁路项目起于蒙巴萨港,终于内罗毕,经过肯尼亚的海岸省、东部省、内罗毕特区,全长479.31公里,合同额约38亿美元,计划建设工期为5年。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完全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与规范。
融入非洲赢得信任
进入非洲,更重要的是融入非洲。
肯尼亚内罗毕东北环城路项目是中国在肯尼亚道路建设投资的第一个大型优惠买方信贷项目。在内罗毕东北环城路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员工有35位,而当地员工则有1300多名,他们既有一线的操作工人,也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当地劳工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充分的岗前培训和中国技术人员的细心帮扶,大大提高了当地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项目进展中,很多当地员工都可以独立负责相关管理及技术工作,在与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中掌握了大量实用的技能,成为肯尼亚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也明显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状况。
内罗毕东北环城路建成前,由于交通设施落后,内罗毕城东北部郊区一带长期荒凉落后,配套生活设施稀缺,沿线居民购物、求医以及上学等各项基本生活需求均要乘车数小时前往内罗毕市中心。东北环城路的建成通车,沿线的生活便焕然一新。学校、医院和众多店铺鳞次栉比,车辆通行无阻,损毁和油耗也明显降低。当地人的资产以及商机增加了4倍以上,地价也节节攀升。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EPC总承包的安哥拉洛比托港扩建项目总合同额为12.3亿美元,该项目从一个3400万美元的码头修复项目开始,最终新建了三万DWT集装箱泊位和十万DWT矿石泊位各一个的大西洋沿岸的大型港口。建成后的洛比托港成为非洲西海岸最大的现代化港口之一,腹地覆盖赞比亚、刚果等内陆国家,成为非洲西海岸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一项目施工高峰期时雇佣当地员工超过500人,与中方员工的比例为1:1。公司同样非常重视对当地员工的生产技能培训,一些外籍员工还走上了管理岗位。
中交建承建的安哥拉211项目,是安哥拉北部地区最重要的公路通道,也是公司在安哥拉首个上亿美元的项目,采用中国标准修建;公司在安中方员工1300多,当地员工2200多人,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的就业。
2007年,中国路桥与安哥拉城市规划与建设部共同发起组织了一个人才培养计划,以企业全额资助的形式,帮助由安哥拉城建部推选的31名优秀安哥拉青年赴华接受本科教育。作为这31位留学生在华的担保人,中国路桥全权负责其在华期间发生的所有学习、生活、住宿等费用,这批留学生已于2012年6月顺利毕业。2011年,中国路桥又与长安大学签署了培养刚果(布)留学生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路桥将分批全额资助100名刚果(布)学生到长安大学接受为期五年的大学本科教育,每批次20人,持续5年。
2008年,安哥拉南部库内内省省会翁吉瓦市遭受洪水袭击,中国路桥主动调出正在进行紧张施工的大量人员和机械设备,与当地居民一道共同抵御洪水,最终保住了当地数万居民的家园。库内内省2012年与2013年连续两个雨季降雨量不足,旱情异常严重,普通老百姓生活困难。201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中国路桥联系库内内省政府,针对当地小学生及受灾民众进行慈善捐助,在当地社会赢得了广泛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