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76

往期查看

人口红利正消失 中国准备好了吗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十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十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去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均比去年末有所增加。

中国人口现状中国人口现状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尽管未来几年会有小幅波动,但对劳动力供给问题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中国老龄化程度继续加重 2025年人口红利将消失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此前在发布2012年社会蓝皮书时指出,城市化水平超过50%,意味着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将进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他表示,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换句话说,继工业化之后,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除了机遇,城市化的推进也让中国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如何解决新生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急需研究。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则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应该尽快实现全面覆盖。

    除城乡结构外,中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也受到各方关注。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11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比上年末提高了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增加0.25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则较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表示,中国人口变化趋势不可逆转。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持续衰减。到2025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彻底消失。要实现经济的腾飞,中国必须力争在此之前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变。

新的红利在哪里?未富先老应思变

    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从5.60亿增长到9.18亿,而总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则不断下降。有学者研究显示,1982年到2007年中国的总抚养比下降24.6%,对同期人均GDP增长约有25%到30%的贡献。

    2000年之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开始放缓。20到29岁的年轻劳动力,2010年比2000年缩减近15%。从2011年到2015年,60岁以上老人将从1.78亿增加到2.21亿。《联合国人口展望》预计,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抚养比开始上升,“未富先老”(gett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成为挑战。



    中国还能创造哪些新的红利,以支持下一个三十年?



    劳动生产率红利:它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先进技术的运用、管理的深化、基础设施的改善、教育水平的提升、创新型社会的建设相关。



    制度红利:它和农民工市民化、机会的公平供给、法治水平的提高、更开放的市场与更少的干预相关。



    精神红利:它和人民的奋斗意愿与创新精神相关。



    最富的国家老龄化程度往往也最高,所以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在人口结构逐步变老的过程中,实现经济转型和高效、智慧的新增长。怕只怕思维老化,精神钝化,行为固化。



结语

    从长期看,一国的“人口红利”不可持续。“人口红利”期只是一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即当人口出生率尚未显着下降,而死亡率明显下降的阶段。就国内而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的逐渐下降必将导致总劳动人口的下降。人口红利的消退正在到来,该如何应对这种消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人口合理有效转移和流动、继续推进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加强建立全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等等,都是政府要解决的问题。

何谓人口红利?

人口增加值呈逐渐降低趋势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实际上,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不仅包括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还包括扩大积蓄以及人力资本投入与回报上升。由于人口在40岁-60岁年龄段积蓄的可能性最大,更多的人能活到这个年龄,就会带来更多的积蓄。更多的储蓄意味着更多的资本。每个劳动者资本占有量提高,可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口红利”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供给上。

    根据一些中国机构的研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27%得益于“人口红利”,与此前“人口红利”对日本、新加坡等国经济腾飞的贡献率基本相当。

    从长期看,一国的“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人口转型理论告诉我们,“人口红利”期只是一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即当人口出生率尚未显著下降,而死亡率明显下降的阶段。就中国而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的逐渐下降必将导致总劳动人口的下降。

 往期回顾

留言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