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读报6月30日内容

2010年02月23日 09:46  读报文集 我要评论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您第一时间听我马斌读报。

  

    先来看看今日头条。

  

    《东南快报》说,前两天,北京一位旅游管理专家在厦门开讲座时透露:2009年,也就是后年,“五一”“十一”黄金周长假制度将取消,春节黄金周将保留。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强制实行带薪年假,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不过,取消黄金周,必须以强制实行带薪休假为前提。带薪休假不实行,黄金周就不会取消;带薪休假一旦实行,黄金周必然取消。此话一出,引起轩然大波。但是,全国假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取消黄金周不过是专家个人的观点,虽然是专家的个人观点,各家报纸也有话要说。

  

    昆明的《春城晚报》说,《别把“黄金周”与带薪休假扯在一起》。既然国家出台了政策规定,公民就享有休“黄金周”和带薪休年假的权利,那么我们更多地应当想办法来抓落实才对。“黄金周”是“黄金周”,带薪休假是带薪休假,不是一回事,最好一个都不少。

  

    《中国青年报》认为,《取消黄金周不能靠想当然》。如果我们在不解决劳资力量平衡的问题之前,就贸然取消了黄金周,很可能就等于取消了许多劳动者休假的权利。认为只要把“带薪年假”写入劳动法,即便没有劳资力量的平衡,也能保证劳动者休假的权利,这纯粹是想当然。

  

    广西的《当代生活报》说,《“黄金周存废”被过度敏感化了》。对于黄金周的存废是应该谨慎一些,毕竟它是一个影响到每个国人的政策。但是,谨慎不是敏感化,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也没必要神神秘秘、遮遮掩掩,可以让民间通过网络、言论等形式进行讨论,并且吸引民间参与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休假制度的讨论中,也许这样不和谐的问题会大为减少。

  

    再说一条。

  

    最近,《中国青年报》发布了“纪念恢复高考30年大型公众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公众对保送生制度印象不佳。57.8%的被访者认为,“后门生”挤占保送名额现象严重,扭曲了保送的初衷,主张“应该废除”。应当承认,保送生制度在克服高考“惟分数论”弊端等方面,曾一度发挥过积极作用。南京大学在1985—1993年间,对466名保送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保送生在大学期间的表现整体优于普通高考生。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保送生制度逐渐堕落成为特权生制度,“保送生”称号从一个荣誉变为一个污点。

  

    《山西晚报》跟一多半的被访者感觉一样,认为《高考保送生制度该寿终正寝了》,有权有势者钻空子,败坏了保送生制度的声誉,影响了老百姓对高考公平性的信心——这种无形的“公信力成本”损耗,远甚于有形的人力、物力的损耗。高考保送生制度,所“得”远不及所“失”。

  

    《大众日报》看问题并没有这么绝对,它认为《“保送生”质量需要有效监督》,有关部门不妨以学校、以地区为单位,公布一下哪些学生是“保送生”、“特长生”,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保送生”制度不被扭曲。

  

    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总会找到制度的漏洞,钻空子,我觉得,对这种人,一是要打击,二是要堵漏洞,而不是简单地废弃,问题出在人身上,而不是制度本身。

  

    再看一个话题。

  

    《中国青年报》报道:最近,《律师法》修订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其中第8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为第八条规定:曾经从事法律研究、教学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的人员,依照相关程序,可准予律师执业。对此,人大常委会很多委员都认为:这种“特许律师制”有损社会公平,建议取消。来看看各家媒体有什么看法:

  

    《南京晨报》认为:《“特许律师”的口子坚决不能开》。不容否认,那些法律教授专家本身确实熟悉法律知识,但那就一定就符合律师的要求吗。如果他们遇上了那些曾经是自己学生的法官、检察官们,该如何去保证学生去“吾爱吾师,吾更爱公正”?

  

    《山西晚报》说《特许律师制:该让赢者通吃吗》,不光法律界,任何学科当中都存在着“理论”与“实务”之争,既然具有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的教学研究人员可以直接申请律师资格,那么是否意味着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的律师可以直接申请教学职称呢?

  

    《华商报》则用一幅漫画说明了《“特许”未尝不可》,执业考试也不是检验从业者水平的唯一途径,律师行业已经市场化了,每一个获得律师资格的人都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再说,还有司法部门把关呢。那么让律师和教授们客串一下有何不可呢?

  

    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和实践,我看一个都不能少。

  

    天下新闻,马上快评。

  

    从9月1日起,深圳将开始实施少儿医保制度。这标志着深圳“全民医保”这张网的最后一块“漏洞”被补齐,深圳“全民医保”模式正式确立。《工人日报》说《尝试“全民医保”,重要的是政府积极作为》。在同样的财政收入前提下,将更多的钱投入到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还是投入到 “形象工程”的建设中,这无疑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与关注民生的态度。

  

    到8月底前,厦门2万多套空置公有住房将清理建档,统一作为廉租住房安置房源,提供给中低收入家庭。《广州日报》说,这个创意好,同时问道《“公房变廉租房”能否有涟漪效应》?如果全国都把闲置的公房清理出来,再把那些超标的公房、违规建设的公房都清理出来,低收入家庭租房就有了盼头,廉租房也就有望真正成为社会“稳压器”。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