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读报9月9日内容

2010年02月23日 09:55  读报文集 我要评论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您第一时间听我马斌读报。

先来看今日头条。

一块躺在河中葡萄粒般的石子,出水后几经倒手,身价狂飙,这块“疯狂的石头”就是新疆和田玉。说和田玉疯狂,一点也不夸张。《大众日报》说,在出产玉石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畔,当地人称这里每年都会出现1000个百万富翁、100个千万富翁。和田市的艾则孜2003年挖出一块重约3公斤玉料,一出水开价就是25万元,头道贩子收了转手就60万元,没出和田市几经倒手就170万元了,最后570万元卖给北京的一个老板。

那到底是什么让玉价如此飞涨,又让这么多人风尘仆仆来“淘玉”呢?《新华每日电讯》就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和田玉巨大的利润空间让人心动,并吸引不少投资者的介入,拉动了玉价直线上升。加上,近两年来人们对和田玉认识的深入和需求量的增大,在产量急剧下降的情况形成的“供需差”,也造成了玉价离谱,不少业内专家对和田玉上升的空间继续看好。

虽然,不少人都喜欢在身上挂一件玉饰,图吉利,但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想买到块物有所值的玉却不是那么容易。《经济参考报》讲了个故事,乌鲁木齐刘女士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在和田市一家玉器店以4000元的价格买了一只带鉴定书的和田白玉镯。可是回到乌鲁木齐,刘女士找行内人士看看,结果让刘女士大失所望,她买的这个镯子,根本不是什么和田白玉镯,而是俄罗斯白玉。可鉴定书上明明写的是和田玉,难道是假货不成?其实倒也不是假货,现在新出台了一个和田玉标准,规定把所有理化性状为透闪石的玉料统称为“和田玉”,这就包括了新疆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由于标准比较笼统,让不少消费者都有些犯迷糊,这标准可不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很多业内人士都呼吁,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才能让消费者放心购置、安心消费。

来看下一个话题。

最近,上海的一些高校已经陆续开学了,不过这新学期的故事还真不少。《人民日报》说,小李就是上海某高校的大一新生,本身也是上海人,因为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所以对大学的住宿生活非常向往。这不,刚到学校第一天就想着要不晚上搞个室友联谊会吧,可让他失望的是,张罗了好一阵子,本来就只有四个人的宿舍,有两个室友是天天回家住,宿舍里冷冷清清的,小李一看,没意思,联谊不成,又无聊,自己也回家住吧。更有意思的是,学校晚上一般不都要查房么?有一家高校开学第一天晚上查宿舍,就发现居然有300名住校新生都“逃”回了家!

   对此,《人民日报》还配了一条评论,说《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或许这些孩子都是在家里被宠惯了,到学校遇到要自己洗衣服等生活琐事就自觉逃回了家,寻求庇护。看起来是小事,可细节决定成败,在这种习惯下,孩子如何成长?愿家长们能狠狠心,放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

不过这些孩子们应该学习一下接下来我要说的这七名大学生。《人民日报》说,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山东某大学的七名学生,每人仅带了七块钱从济南赶到青岛,希望能通过打工生存七天。其中一名刘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到:3毛钱一个小馒头,每人还不敢买两个,然后再找最便宜的咸菜,找了N次,才在柜台底层找到。这样,3个馒头3个咸菜,一共花了一块九。而这七天的主食,差不多就是这样的馒头加咸菜。七天里通过卖矿泉水,七个人挣了近400块,采访了400多名农民工,交出了一份详实的调查报告。而打工赚的钱他们全部捐给了“新市民之家”,这是一个帮助农民工维权并为他们提供学习、培训、娱乐的场所。

我看,之前说的这些新同学们真应该也多参加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体会生活的辛苦,至少,让他们在艰苦的时候第一念头想的不是“逃”走!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