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马斌读两会关注的是:已经“箭在弦上”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新方案出台在即,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今天的《新华每日电讯》就说,医改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如何面对“药价高、看病难、个人负担重、公立医院改革”,这“四大顽疾”。好在前不久出台的医改征求意见稿,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今年的两会,代表们更是纷纷为新方案积极献策。下面就来看看各家代表都拿出些什么样的招数对付这“四大顽疾”。
药价高:确立基本药物制度
先来看看药价高的问题。同样是重庆某厂生产的青霉素V钾片,这种药店进价为4.4元的青霉素V钾片,到了药店每盒卖7元,而一些医院的进价竟高达20.87元。全国人大代表吴再举就说,药价是怎么定的,没人知道,特别是对基层老百姓来说,完全一团迷雾。要解决药品层层加价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基本药物制度”。一方面基本药物必须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同时公开这些基本药物的清单和价格。
看病难:基层医院做好“守门人”
“看病难”也是个棘手的问题。最近就有医卫界委员说,“看病难看病贵”的提法并不准确。结果引来了一片争议。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就说,自己在德国行医的时候,每天只看七个病人,但是回国之后,每天要看一百多病人。专家教授95%的精力都用在了看常见病多发病上面。由此可见,要解决“看病难”,就应当合理分流病人。健全初级诊疗服务体系,逐步让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所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个人负担重:提高报销比例扩大覆盖
河北农民周福芹,四年前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下不了床。尽管按照当地新农合规定可报销一半医疗费用,但2万多元的手术费仍然把这个普通的庄稼人挡在了医院大门外,至今只能在家“扛”着。全国人大代表陈雪荣的建议是,提高农民医保的报销比例。全国政协委员刘家强也表示,应对原有制度“夹缝”中的群体,比如困难、破产企业职工,跨地区就业人员,城镇无业人员等实行医保全覆盖,他们最需医疗的保障。
公立医院改革难:绩效考核针对服务和质量
病人抱怨医生态度不好,可医生也说自己从事的是高风险高压力的高危行业。其实大家说的都是实话,问题还是出在于公立医院的管理机制上。全国人大代表周琦就建议,公立医院应该建立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时重点不应放在经济效益上,而是要放在考核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质和量上。
针对即将出台的医改新方案,香港《大公报》文章就说,新医改最大的进步,就是更有市场意识了,更尊重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了。政府希望用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去解决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
鉴于这一点,有理由相信,新医改为国民勾画的美丽蓝图最终可以梦想成真。
来看一下今天的两会留言。
政府让利、国家让利、企业让利,将有利于真正降低并稳定房价。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许家印的观点。作为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对房价虚高的成因那是相当清楚。他认为,真正影响房价的变量一是土地成本,二是各类税费,最后是企业的利润。要想真正让房价降下来,国家必须要实行“三控政策”。所谓三控指的是,严控地价、税费,锁定企业利润区间,有了这三招房价自然就会降下来。三手都要硬啊!
一壶水烧不开了,就去烧另一壶嘛。
说这话的是山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代表。《新华每日电讯》说,虽然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较大的挑战,基层面临很多困难,但来自生产一线和基层的代表委员都表示,对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充满信心。郭凤莲代表说,金融危机也波及了大寨和周边村子,许多村里的煤矿关停,但各个地区有很多特有的优势资源,多条腿走路,打造新的产业,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在上海,中石油和中石化这对欢喜冤家战火重燃,又一次打响了价格大战。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可真叫:贴身肉搏昏天黑地。《新闻晨报》说,半个月内,两大巨头就玩了三次"扯平游戏"。这次率先发难的是中石化。2月28日中午,中石化在上海的500个加油站,几乎在同一时刻把93号汽油零售价从每升4.95降到了4.76元。这样就和当地的中石油油站的价格拉平了。你挑衅,我就迎战,时隔46小时,中石油开始全面反击,把90号和93号汽油甚至包括0号柴油统统的每升降价5分。来而不往非礼也,你降价,我再降,当晚7点,中石化再次出手,把100多个加油站的90号汽油价格降到每升4.45元,260个加油站的0号柴油降到每升4.4元,再度与中石油“扯平”。
看来这战斗还真是激烈,那么价格战为何选择在上海打响呢?《北京青年报》就说,原因之一,上海市场竞争本就十分激烈,群雄逐鹿,乃兵家必争之地。第二,这次中石化主动出击,也是回应之前中石油大举进攻上海成品油市场的结果,第三,面对今年石油的买方市场,双方又库存过高,与其干等不如降价。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上海全国瞩目,一旦在这里开战,宣传效果那是可想而知的了。
要说不管怎样油价降了,消费者都挺高兴。不过《文汇报》则提醒说价格战消费者未真得实惠。此话怎讲?其一,这次并不是所有的中石化加油站都加入战团,降价最凶的都是和中石油加油站毗邻的站点,因此降价有可能是短期行为。其二,虽说战斗异常激烈,但最后算下来,降价幅度并不是很大,也不会真的伤了双方的元气。就是说,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见势不妙双方随时可以停战,甚至再度联手抬价。
不过,我看呐,现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终于打破了价格的坚冰,也开始掐着降价了,不仅我们消费者起码能得到些实惠,希望这种竞争能像报春花一样,一朵接一朵的绽放。
下一个话题。
您知道眼下商家最流行的促销方式是什么吗?打折、亏本大甩卖?太落伍了,告诉您,是消费券!《长江商报》说,楼市低迷,始于重庆开发商的“送购房券”的风潮,现在开始席卷武汉。武汉一家开发商针对新楼盘发放购房券,每张面值1万,楼盘的VIP客户可申请5张,非VIP客户可领取3张,凭该券购买指定房源,不但可以享受八五折优惠,还能以券抵现金,一套房最少抵用5张消费券,最多可抵用17张。听上去,挺美。
发端于政府财政行为、旨在拉动内需的消费券模式,现在正演变为商家争抢生意的道具。一时间,旅行社派发旅游券,房产商派发购房券,家电商派发家电券,餐馆酒楼派发酒水券。《每日经济新闻》就问《商家跟风消费券,到底是“劝”内需还是“劝”生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发消费券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比如深圳某大型超市派发的消费券,消费者若要领取该券,必须先在该超市购物满一定数额,并且,所获消费券也只能在指定门店抵用;广东一家旅游公司面向50岁以上老人发放每张100元的旅游券,规定每位老人限领一张、出游时必须有人陪护等。限制多多,难免让人怀疑其诚意。
《新华日报》认为《跟风“消费券”原是玩噱头》。跟政府财政发券的补贴性质不同,商家发券的本质是造势促销,效果不一定比之前的促销打折更合算,您可得擦亮了眼。不过,商家发券也无可厚非,是一种正常的营销手段。
不管您吆喝什么,穿什么马甲,咱消费者认的还是“实惠”二字,谁给的优惠多就买谁的。
我们换个话题。
都知道炒股肯定是有赚有赔!赚了,那是您眼光独到。赔了,对不起,证劵市场不相信眼泪。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说,还真就有三位心中不服。咱就说这三位之一的徐先生,他炒股有段时间了。几年前,他看上了大唐电信这只股票,之后对其采用频繁买卖的短线手法。老股民都知道,短线操作,最忌讳的就是“地雷式”公告,就是所谓踩雷了。徐先生很不幸,被大唐电信埋的“地雷”炸个正着。说起这颗地雷也算2007年证券市场中“一大奇观”。2006年10月28日,大唐电信发布2006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称公司预计2006年全年实现盈利,在该消息的刺激下,大唐的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可几个月后预盈公告被更正了,从天堂一下跌进地狱:直接被戴上*ST的帽子!虚增利润数千万,一个个投资者被折腾得鼻青脸肿!岂能让你当猴耍,总有地方说理!一气之下前面说的三人就把大唐电信告上了法院。
《广州日报》说,现在双方正在为具体是哪天揭露的还在争论,但仅仅关系到赔多赔少而已。有一点没变,大唐电信因虚假陈述被证监会处罚,是不争的事实,大唐电信方面也表示认可。肯定是给赔!这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对于那些披露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通过索赔诉讼挽回自己的损失。
对此《大众证券报》说,玩变脸的不仅仅只有大唐电信这么一家。据不完全统计,有10家在2007年受到监理部门处罚,7家是2008年受到处罚。对上市公司的诉讼时效一般为2年,也就是说符合相关条件的投资者,都可以向这17家公司提起诉讼索赔。所谓的相关条件是指,投资者在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日或违规违法实施日之后买入股票,并持有至违规违法行为被曝光之后,就可向上市公司提起索赔诉讼,索赔范围包括股票投资损失及佣金和印花税。投资者提起诉讼,应准备身份证复印件、证券账户卡和购买相关股票的交易记录。
炒股本来就得斗智现在还得斗勇,当个股民我容易嘛我,还好有法律武器可以防身。
前几天,我们给您说过杭州试点拼车出行的事,这让杭州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也获得了市民和网民几乎一边倒的支持。但《新民晚报》说,日前,拼车方案在杭州两家社区进行首批试点,却都遭到了冷遇。施家花园试点有300多辆私家车,但到前天为止,真正实现拼车的只有3对,这3对还不是每天上下班都拼车,只是约好了偶尔拼一次;另一家试点单位杭州东部软件园,达成拼车意向的也“不超过2对”。拼车方案叫好不叫座,是哪儿出了问题?
问题就出在拼车方案的两大原则上——有车一族之间、非营利性。把众多有拼车需要的“无车族”排斥在外,效果能不大打折扣吗?再说这个“非营利性”,虽然当地交管部门说了“拼车人之间会发生一些费用补偿,不是为了营利,不禁止”,但拼车成本如何计算,并没有说明,交管部门又怎么确定拼车双方是不是营利?除此之外,拼车时个人财产损失该怎么办?发生事故,医疗费和赔偿怎么解决?你是宝马,我是QQ怎么办?现在,除了交管部门正在印刷的宣传册里,会提醒市民拼车的相关问题,拼车方案里并没有具体细则。
有问题就得想法解决,杭州正在研究相应的鼓励性政策。杭州市交通局行业管理处处长陈捷透露,首先是经济上的鼓励,比如拼车的车辆可以少交3个月的通行费;其次是通行权的优先,比如在高峰时间,允许拼车车辆走单行道或借用公交车道。”
有问题没关系,想办法解决了就好。
来看其它方面的内容。
最近深圳的李先生给气得够呛。《深圳特区报》说,李先生从05年开始炒股票,当时证券市场不甚景气,开户的时候,证券公司主动提出给他优惠,佣金费率0.08%,李先生很满意。可是前两天,他无意间向证券公司问起自己的佣金费率,没想到,客服人员说,从2007年开始他的交易费率已经自动上调到0.18%了。这李先生火一下子就上来了,这交易费率开户时就定了,怎么一声不响就改了呢?对此,证券公司的解释是,上调费率是证监局的统一要求,同时他们也在公司网站和证券报纸上登出了公告。不过李先生还是不理解,自己的确没有注意到这些公告,但作为客户,难道这样的事情,证券公司就没有义务打个电话通知一下自己吗?虽然证券公司可能并不构成违约,但却跟顾客伤了和气。
俗话说,客走旺家门,想不花什么钱,就能迅速带旺人气,跟重庆的老冯学学吧。《重庆晚报》说,老冯开了家牛杂汤锅店,菜品、服务都没问题,只是因为新开业没人知道,生意就是不好。可要是做宣传,他手头也没啥闲钱。几番冥思苦想后,喜欢舞文弄墨的老冯想出一招——写一篇不加标点的赋文,请来店的客人断句,断得好的,免费送汤锅吃。想到就干,老冯找到以前的文友,将洋洋洒洒近千字的“牛杂赋”进行修改,刻在长约3米的木匾上。“为赋打标点,免费品汤锅”,吸引了不少居民慕名前来读赋,既然来了就尝尝呗,一尝味道还不错,回头客自然来了,生意很快火了起来。赔本赚吆喝过时了,花钱不如多花点心思。
这正是:
汤好也怕巷子深,
闻香吃客怎登门?
冥思苦想“牛杂赋”,
断句够绝汤一盆。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