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读报3月4日文稿

2010年02月23日 10:29  读报文集 我要评论

  

今天马斌读两会关注的是:已经“箭在弦上”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新方案出台在即,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今天的《新华每日电讯》就说,医改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如何面对“药价高、看病难、个人负担重、公立医院改革”,这“四大顽疾”。好在前不久出台的医改征求意见稿,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今年的两会,代表们更是纷纷为新方案积极献策。下面就来看看各家代表都拿出些什么样的招数对付这“四大顽疾”。


药价高:确立基本药物制度
先来看看药价高的问题。同样是重庆某厂生产的青霉素V钾片,这种药店进价为4.4元的青霉素V钾片,到了药店每盒卖7元,而一些医院的进价竟高达20.87元。全国人大代表吴再举就说,药价是怎么定的,没人知道,特别是对基层老百姓来说,完全一团迷雾。要解决药品层层加价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基本药物制度”。一方面基本药物必须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同时公开这些基本药物的清单和价格。


看病难:基层医院做好“守门人”
 “看病难”也是个棘手的问题。最近就有医卫界委员说,“看病难看病贵”的提法并不准确。结果引来了一片争议。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就说,自己在德国行医的时候,每天只看七个病人,但是回国之后,每天要看一百多病人。专家教授95%的精力都用在了看常见病多发病上面。由此可见,要解决“看病难”,就应当合理分流病人。健全初级诊疗服务体系,逐步让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所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个人负担重:提高报销比例扩大覆盖
河北农民周福芹,四年前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下不了床。尽管按照当地新农合规定可报销一半医疗费用,但2万多元的手术费仍然把这个普通的庄稼人挡在了医院大门外,至今只能在家“扛”着。全国人大代表陈雪荣的建议是,提高农民医保的报销比例。全国政协委员刘家强也表示,应对原有制度“夹缝”中的群体,比如困难、破产企业职工,跨地区就业人员,城镇无业人员等实行医保全覆盖,他们最需医疗的保障。


公立医院改革难:绩效考核针对服务和质量
病人抱怨医生态度不好,可医生也说自己从事的是高风险高压力的高危行业。其实大家说的都是实话,问题还是出在于公立医院的管理机制上。全国人大代表周琦就建议,公立医院应该建立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时重点不应放在经济效益上,而是要放在考核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质和量上。
针对即将出台的医改新方案,香港《大公报》文章就说,新医改最大的进步,就是更有市场意识了,更尊重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了。政府希望用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去解决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
鉴于这一点,有理由相信,新医改为国民勾画的美丽蓝图最终可以梦想成真。
来看一下今天的两会留言。
政府让利、国家让利、企业让利,将有利于真正降低并稳定房价。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许家印的观点。作为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对房价虚高的成因那是相当清楚。他认为,真正影响房价的变量一是土地成本,二是各类税费,最后是企业的利润。要想真正让房价降下来,国家必须要实行“三控政策”。所谓三控指的是,严控地价、税费,锁定企业利润区间,有了这三招房价自然就会降下来。三手都要硬啊!
一壶水烧不开了,就去烧另一壶嘛。
说这话的是山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代表。《新华每日电讯》说,虽然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较大的挑战,基层面临很多困难,但来自生产一线和基层的代表委员都表示,对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充满信心。郭凤莲代表说,金融危机也波及了大寨和周边村子,许多村里的煤矿关停,但各个地区有很多特有的优势资源,多条腿走路,打造新的产业,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