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傅成玉网络版

2010年02月23日 13:32  近期报道 我要评论

  

    主持人:好,谢谢大家。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看的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经济频道的《对话》。并购的故事,我相信大家一定听过很多,但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一段并购的故事,也许是您不应该错过的。北京时间2005年6月23号,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提出将以185亿美元的现金,对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公司进行收购。这也是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过程当中,涉及金额最大的一次跨国并购行动。就在大家的期待当中,8月3号中海油提出退出对优尼科公司的并购。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次跨国并购?我们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整个事件结束之后,我们的当事者他的所思所想,并没有在媒体上有过全面的披露。今天我们的《对话》请到了这样一位嘉宾,有人说他是这一并购行动的幕后导演,在请出他之后,让我们先通过一个大屏幕短片,让了解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

  

    主持人:让我们用掌声请出,我们今天的嘉宾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先生,掌声有请。你好,傅先生。

  

    傅成玉:你好 。

  

    主持人:我想对于刚刚过去的这一段跨国并购的风雨历程,一定还记忆犹新。

  

    傅成玉:这是永远忘不了的。

  

    主持人:永远忘不了。可是我们也有很多感兴趣的地方,比如说在整个事件进行过程当中,您从来没有接受过中文媒体的任何采访,所以很多报道无论它是评论,无论它是质疑,可能都是从我们局外人的角度进行的一次猜测。那在您看到的这林林种种的报道当中,您觉得哪一个评论是最切合实际的。

  

    傅成玉:8月3号,咱们这个香港《经济日报》,它说呢“中海油失之东隅,北京收之桑榆”,美国阻挠中海油收购是下了一招臭棋,错棋。因为这样给中国政府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和其它的石油生产国开展合作。所以说中海油表面上是输了,北京中国可能是实际的赢家。

  

    主持人:这篇报道让我们的傅总印象特别深刻,那在这些报道当中有没有一些看起来离题万里的这种猜测,或者是评论呢?

  

    傅成玉:也有,比如说网上说我们是用计划经济的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去打仗。比如说我们不懂国际商业运作准则,而用中国的国企的准则去跟人家去打,所以输了。比如说又一个败家子,冤大头。说谁来管一管,这些国有企业的败家子,这个我不太理解,但是我相信都是误会。

  

    主持人:我们感谢傅先生对大家的这番关注的理解,当然还有很多的情况,确实是我们不了解的,这也是公众特别感兴趣的地方。所以今天我们把您,大家称为整个并购行动的幕后导演请到了现场,希望您给我们来回望这段历程的时候,告诉大家许许多多的不了解,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好不好?

  

    傅成玉:好这也是我今天愿意到这里来的一个原因。因为在整个过程当中,应该说全国人民都在关心、关注、理解和支持我们这件事。所以我们今天虽然是收兵了,没做成,我们有义务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说到底怎么回事。

  

    主持人:非常感谢傅先生来《对话》。来,请坐,我们慢慢来看看。事情究竟是怎么样,请坐。

  

    傅成玉:谢谢。

  

    主持人:我们不妨就从大家的关注开始,现在我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来自国外媒体的一些评论,大家的关注程度各不相同,但我觉得其中的一条,第三条来自路透社的这条评论,合并及有可能会使中石油背上沉重的债务,是我们很多人的一个共同关注,也就是换句话说,中石油的这次并购到底值不值?这笔生意到底划算不划算?

  

    傅成玉:非常划算?

  

    主持人:怎么来说这个划算呢?

  

    傅成玉:第一个和这个资本市场上做其它项目一样,石油公司里的资产,就是储量和产量,就是石油天然气的储量 产量,那么按照这个产量和产量,把它每一年 哪年能产多少,然后乘上个你估计的油价,那么再把它折算到今天,所谓叫估值。那么这个估值我们用最保守的办法,也远远超过200亿美元。第二个在石油行业里头,另一个评判标准,是我买一桶储量花多少钱,按照纽约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标准,它登记了十七亿四千五百万桶,但是它实际上有多少呢,四十四亿两千八百万桶,那么为什么它不能登记呢,这也是这个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个规定,对石油公司你能够算价值的时候,是要把你的石油的产量,石油的储量 要能够投产,如果我按登记的储量十七亿四千五百万桶是个一什么概念呢?是十元八角钱一桶。那么如果我要按四十四亿两千八百万去除,是多少呢?四元三角钱一桶。这么大的规模,这么低的价,世界找不到。可能我还没有说全,还有这个好处没说呢?

  

    主持人:没说全 为什么呢?

  

    傅成玉:大家都说油价高,说你油价高的时候,你去收公司,这个时候都是冤大头,其实要懂行业的人是知道油价低的时候,收购油田资产,油价高的时候收购公司,为什么呢?收购油田和收购公司,评估值的时候都是按储量和产量,但是收购公司,可以带来很多无形资产,比如说这个公司(优尼科),第一它有一个非常好的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和技术队伍,我们如果把这个(优尼科),这一套管理和技术团队拿过来,使我们真正走国际化就非常容易,这是无形价值。第二个呢,它们有深海油田的勘探开发技术,我们走了23年,在我们能够在300米水深左右的海域工作,现在国际上可以到3000米,如果我们收购了这个技术,可以使我们一步跨入国际深海领域的,国际先进行列,我们公司走到今天花了23年,如果我们收购成功就把这个公司翻一番,资产翻一番,要省23年的时间值多少钱。

  

    主持人:看来这个帐继续细细的算下去,我们得出的答案永远是一个划算。可是这里就有一个疑问要问您的,这么好的一家公司,人家为什么要卖呢?

  

    傅成玉:这是我经常在国内遇到的人经常问这个问题,就是刚才我讲的这个原因,它有很多储量,它有很多油和气不能登记,不能变为储量,这一类的资源公司以资源为市场的价值,所以它不能实现资本市场的价值,那我们怎么能够体现这个价值呢?就是我有市场,天然气我就可以签合同,拿来签合同立即就变成储量变成这个价值,它(优尼科)170亿美元,我们是220亿美元,加起来就接近400亿美元,但是我们拿到手很容易变成450亿美元甚至。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中石油整个公司的这个价值是220亿美元,现在我们要是拿出,185亿美元去收购一家公司,很多人也担心说你有这么多钱吗?

  

    傅成玉:大部分人都会怀疑,当我们公布我们收购以后,我们把我们的融资结构一公开,他们就认为不是这个情况,为什么呢?我们这个(中海油)有加起来将近有60亿的美元的现金,然后我们通过这个两家外国的投行,比如高盛和JP摩根再融30亿美元 这是贷款,然后我们准备在资本市场上再发30亿美元或者债券,或者是股票,那么我们再融将近60亿美元,所以在融资这个问题上,我们这么做了以后,仍然保持这个公司投资级。

  

    主持人:这笔并购到底合算不合算呢,我们看到傅先生是滔滔不绝,他觉得非常合算而且时机也把握得非常好,我知道我们中海油其实是做了,好几个月详尽的调查的,不过我还是要请专家来印证一下,光您说还不行。今天我们在现场请到了JP摩根的艾华先生,是不是请您给我们来评价一下,中海油这笔生意到底合算不合算。

  

    艾华:我们真的认为这对中海油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是一个得到世界级油气资产的机会。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通过小小的一步就可以创造世界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机会,而不是通过5、10年去积累。

  

    李小加:就是说石油天然气在世界,在这个世界整体全球范围内完全是一个富家玩的游戏,那么这个游戏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在一个桌子里面玩,无论是东亚、中亚、非洲、中东所有的这些国家呢,这些大型的石油公司,他们已经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宴会,那么这个宴会上已经都坐满了,BP(英国石油公司)、SHEll(壳牌石油公司)坐满了这些公司,那我们任何一个新崛起的国家,印度也好,中国也好,我们想要进入到这些世界级的,油田里面去进行争夺的话,进行我们的这个工作的话,这个方面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你挤进去是很困难的,而优尼科公司在14个国家已经有它的运作,在14个国家的席位上,它已经是占有一席之地,那我们把这一个公司一吞并,兼并以后呢,也意味着我们一下子进入到了14桌席里面去了。否则要一桌一桌进的话是难之又难的。

  

    主持人:刚才可以说是各位专家一些点评,我们还要再回到这个公众的视野里面,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些报纸它们一些的评论,我们注意到了最后的一条评论,当中说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究竟是国家行为还是企业经营这样的一次并购,究竟是不是政府行为?

  

    傅成玉:不是,我可以讲我们中海油从打一成立就是走市场,国家从来没有给过财政上的直接的支持,我们真正上市的时候国家的净资产在帐面上10亿美元,我们后来上市以后,在资本市场上前前后后融资将近40亿美元,所以公司发展到今天都是从市场和内部的利润走起来的,包括我们这次跨国的并购也是一次,也是纯粹的市场行为,这是市场行为,这是一。第二决策,谁决策的我们公司,我们的管理团队是我们自己要做,然后我们去跟政府有关部门。因为有一些,你比如说外汇要出去了这些批准,那我得给人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实际即使将来有任何风险都是我们自己的风险,但是我们非常感谢政府非常理解和支持。

  

    主持人:我曾经在《洛杉矶时报》上也看到过一篇文章,讲为什么要把石油卖给我们经济上的竞争对手,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请美国人来回答,可能会更好一点。我知道在现场我们请到了一位,高盛董事总经理比尔·维克先生,他是负责公司的中国区的业务,

  

    而且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小布什的小学同学,我估计回答这个问题,可能特别有发言权,我们掌声欢迎他。

  

    比尔·维克:我们应该祝贺傅先生和他的团队,美国的石油部门没有反对外来投资的政策,交易结束了, 华盛顿的人也认为结果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有些政府的人告诉我,无论这件事有没有影响,中美关系在战略上是至关重要。

  

    主持人:傅先生的讲述过程当中,我们已经非常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整个的工作的进展是很扎实,可是在这么多很严谨的思考和准备的过程当中,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傅成玉:现在看起来,我们也有这个两点没想到,没想到了也就是准备不足,第一个就是雪佛龙能够用政治手段来引入到一个纯商业竞争。第二个就是我们对美国国会,这样能够把它已经执行了20多年的一个法律程序,它认为可能伤害到它的利益的时候,它可以随时改变。

  

    主持人:大家看现在我们的现场有一个日历,这个日历上面其实每一天对于中海油来说,在从6月23日到8月3日之间,有很多是值得记忆的地方,我们不妨就随着日历慢慢地来看这样的一个并购是如何来推进的。当然首先我们关注的就是6月23日,这天我知道中海油是开了6个小时的董事会,然后做出了一个决定,是吗?

  

    傅成玉:应该说是6月22日北京时间下午18点,我们开的董事会,然后我们22点过一点结束的。

  

    主持人:在这场战斗开始的第一刻,您的第一电话是不是打给了优尼科的CEO(首席执行官)?

  

    傅成玉:我第一告诉他,我们董事会达成了一致意见要投这个标,第二我告诉他我们大概要投多少。

  

    主持人:他当时的反应是什么?

  

    傅成玉:他说第一由于我们都知道的原因我不能评论,第二因为他当时在出差 。另外他再重复了我给他说的话,然后他向他董事会转达。

  

    主持人:在中海油自己的内部团队方面,大家把这件事看得重吗?

  

    傅成玉:非常重,因为这是我们公司一个重大发展机遇我们能够给股东带来长远回报的一个重大机遇。

  

    主持人:您能回忆得起当时作出了,拍案决定说我们要向世界发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会议室里面工作团队,弥漫着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傅成玉:你可以问问他们,这是前线的,冲锋陷阵的人。他们是摩拳擦掌,好像整装待发的这个部队,战士。

  

    杨华:我们用一个词叫Launch 发射。

  

    主持人:发射了。

  

    杨华:实际上傅总你可能记得,6月22日11点15分,在你的办公室你拍的那个板,我们在海油的大楼那一天晚上,多少人度过了不眠之夜,我们的顾问团,我背后所有的团队,他们很多人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兴奋,睡不着觉,就觉得充满了力量,终于我获得了一张入门券,谢谢。

  

    主持人:我相信杨先生当时和你所有的团队一样,也都是兴奋的睡不着觉,那一刻傅先生呢,睡着觉吗?

  

    傅成玉:不能睡觉,要有很多的这个时间来思考,那么这个(报价)出来以后,会是个什么结果,再下一步怎么走。这是我们自己要定的,所以你想睡觉都睡不了。

  

    主持人:那一直工作了多长时间才找到了机会睡觉,还记得吗?

  

    傅成玉:至少是两天一夜没睡吧。其实整个那个阶段,我们这个我想他们比我还苦,我们一般每天晚上也就是四个小时,有的时候可能更少。

  

    主持人:那在那一天过去之后,我不知道您的信心是增加的,还是有所减少?

  

    傅成玉:应该说按市场规则的话,我们是非常有信心,很有把握,非常有信心,而且我们把美国的安全审查程序,应该说研究得非常细。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周先生, 您当时有没有想到政治因素会起如此大的作用?

  

    周守为:对, 我是觉得因为西方世界,这个最主要的精神是这个自由贸易精神,这是一个西方世界的支撑,或者说是最基本的精神。我想就即(使)会有个别的,或者一些, 一些政界不同的反应,这种基本精神通过我们的解释,通过我们的工作,不至于说是到最后形成到根本办不成这个地步。一直到后来这个参众两院能源法案就因为中海油这个并购,把它执行了几十年的,连布什都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这样一个程序,由90天的审查期变成141天,我感到非常遗憾,也感到有失公允。

  

    主持人:那对于我们中海油来说,究竟是在哪一天,什么样的一件事,让我们感觉到事情,好像慢慢的在起着一些变化?

  

    傅成玉:6月24日41位议员签字,但是在我们在做之前已经知道有这回事,所以我们在23日以我的名义,给美国参众两院535位议员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说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对优尼科股东对它(优尼科)的员工,对美国,对美国的能源安全是好处还是坏处。那么我们这么做,是给我们的双方的能源合作带来什么好处,所以我们当时就知道会有人这么签字,但是我们不知41(位)。

  

    主持人:对于当时的你们来说,会不会觉得他们的反应过激了一点?

  

    傅成玉:关键是这里头有20多人是来自雪佛龙,它的作业区的那个议员都是拿它的政治捐款的,那么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当时我们认为它形不成了法案,因为众议院它可以提任何东西,最后不能成为法案。6月30日,通过了两个,一个说不允许美国政府审查中海油这个收购,如果你审查我不给你财政部拨款,针对政府的,这是一项一。第二个,另一伙提出来说要求美国政府立即严格审查中海油的这个收购恩。

  

    主持人:那么哪一天什么样的声音,现在回想起来您感觉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主持人:到7月30日,7月30日到31日,它通过了这个,它把那个能源法案加了这么一段,这个是对我们最有本质伤害的。你看20日左右,正好又是优尼科的董事会,再次推荐雪佛龙,在那个时候,所以我们已经预测到这个能源法案,对我们会有比较致命的伤害的时候,我们在那一段已经非常谨慎的行事,而且我们说不好听的话已经做好了任何一步,再往前走,我们可能就做好退的准备。

  

    主持人:那为什么一直到8月3日才宣布撤出?在这过程当中又发生了一些什么?

  

    主持人:它(优尼科)要求我们再加价。

  

    主持人:要不要加,其实加进去,也许就增加了我们最后的胜利。

  

    傅成玉:我当时跟它(雪佛龙)已经差7美元每股,这个任何一个股东7美元(每股股价),可是不得了的钱,如果说你有个1百万股,那就不得了的非常可观,所以它(优尼科)的股东一定是非常愿意的和中海油做的,那么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推荐我相信,第一它(优尼科)董事会一定想推荐了可能也做不成。

  

    主持人:就已经不是价钱的原因。

  

    傅成玉:不是价钱的原因,这是第一个。如果呢,第二个,但是它(优尼科)要不推荐它(优尼科)的股东,一定很多人去告它(优尼科)去,所以它(优尼科)的办法是什么呢?是用我们这个价,然后说告诉雪佛龙,说你看看人家(中海油)出这个价了你加不加,你不加我就推荐中海油了那么这是一个因素吧。咱们那个时候,咱们国内叫什么? 叫托儿。它们英文叫什么 Stocking Horse。那我们有可能真是成了这个托儿。

  

    主持人:当时没有想到要加吗?

  

    傅成玉:没有。一点都没想过。这是一个原因吧,就是说第二,我差7美元(每股股价),我再加2美元(每股股价),不是自己和自己在打架吗,我们要观察确实是不是我们有机会能赢,那么我们当觉得这已经不是经济问题的时候,我们没必要再让我们的股东担心,再让我们自己的管理层担心,所以我们的这个战斗队,大家都认为还能打赢,但是我的责任是要让我们的股东确实能增值,我不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风险,说我最后交割不成。

  

    主持人:您的这个战斗团队也都在现场,对于是不是再加2美元(每股股价),也许就意味着未来胜算的可能性大一些,或者是小一些,在这个团队当中,在加价与否的问题上有没有听到过一些不同的声音。

  

    蔡金勇:有人建议要继续加,因为当时确实是大家认为,我们顾问团可能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更重一些,这可以理解,大家经常做兼并收购的这些项目。认为我们再有2美元(每股股价)的话,我们就彻底用拳击,就是Konck out,就是给它也彻底击倒了。

  

    主持人:就是彻底击溃了。

  

    蔡金勇:对,彻底击溃了。如果没有政治因素的话,确实是这样。就是现在这事做完了,我们知道雪佛龙那边的一些顾问也说,如果当时你们加的话我们就完了,我们就不会再回击,但是我想没有任何人知道,这里面政治风险有多大。

  

    傅成玉:那几天我这个说,我们的顾问团都在这儿,他们急得火烧火燎。

  

    主持人:谁最急啊?

  

    傅成玉:就我们整个顾问团一派要坚决拼命的这种感觉按,就急到这种程度了,但是股东的利益是我们最关切的东西,那我作为我最后我们要拍板了,我们必须得考虑,所以我们管理层几个人把这些事要研究非常细,那么你往下撤,怎么撤按,这每一步,你不可能说,我说实在的,我们什么时候撤,我跟我这些顾问团,高级顾问,我没商量过 ,真是没商量过。

  

    主持人:就你一个人做的决定?

  

    傅成玉:不是一个人,我们公司的我们这个管理团队,公司的管理团队商量的。

  

    主持人:而跟顾问团队是没有商量?

  

    傅成玉:不商量,不商量。

  

    主持人:虽然我们做了这样的决定,但是在撤的过程当中,是不是还要时不时放一点烟雾弹迷惑一下对方,有吗?

  

    傅成玉:目的还不仅仅在迷惑,目的还是让我们的股东,让优尼科的股东,这非常重要,甚至让优尼科的这个董事会感觉到我们是真想把这件事做成,这不叫烟雾弹。

  

    主持人:那叫什么?

  

    傅成玉:这叫这个,这是一种试探。

  

    主持人:试探。

  

    傅成玉:我们当时的收购协议还在谈(优尼科),我们没有因为这个把收购协议的具体条款,还有几项没结束,我们还在继续谈。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把日历再翻一页,翻到8月份,实际上也就是大家我们共同关注的8月3日这天,在这一天中海油宣布了,退出收购优尼科的整个计划,在前面我记得杨先生在提到,您拍板决定的那一刻的时候让我感觉您是充满自信的。

  

    傅成玉:这个决定当时拍的时候还是充满自信,就是说自信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

  

    主持人:当时为什么定的3日?

  

    傅成玉:我们既可以早,也可以晚,但是呢你一定要符合市场上的各个方面的人的想法,你比如说优尼科的股东,我在当时还有4美元(每股股价),将近5美元(每股股价)的差距的时候,很多股东给我写信(优尼科)说你们要坚持住,我们去跟我们的董事会打架去,我去告他们(优尼科)去,那么如果我这个差价还很大的时候,我宣布撤了,人家华尔街不认为这些政治干预会影响,这不是说咱们自己看着就算,华尔街的这个资本市场不这么认为,人家股东不这么认为的时候,如果我差距很大我撤下来,人家会认为我不是Serious,我不是很认真,只是在那上头做个秀,这是一个。那么第二个呢,就是我们要考虑,我的股东是怎么想,他们担心什么,我能做到哪儿能免除他们的担心。第三个我们作出决定,最主要是美国政治干预,那我要留下这个机会,让我来批评美国这个政治干预,如果我做晚了,做晚了两点,一点就是说到股东投票那天,他(优尼科)没投你,那不是政治干预了,人家股东(优尼科)就没选你,我没机会,我也没有借口再批评人家说这种干预了。那么我再做,还有一个,如果选的哪一天,哪一个点,除了这两点以外,我们还有就是看雪佛龙和优尼科的股价,它俩之间是个什么关系,所以在最后留下借口,说我还跟它有一定的差距的时候,我说美国干预如果差距很小了 ,那没有了,所以最后选到了8月3日。

  

    主持人:几点几分来向世界公布了这个消息?

  

    傅成玉:几点几分我说不准了。

  

    杨华:8月2日的夜里大概9点钟吧,晚上9点钟

  

    主持人:当时你们都在一起吗?

  

    杨华:当时我们在一起。

  

    主持人:都在一块儿。当时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

  

    杨华:应该说丢掉了这么个公司可以发生巨大变化的机会,心情并不愉快,但是股东利益依然是我们的最高利益,你打不赢的时候,你撤是一个理智的做法。

  

    周守为:我看到一个记者写了一篇文章叫《世纪较量 虽败犹荣》,我倒觉得我们放弃不等于失去,更不等于失败,放弃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新的希望的开始,中海油走向国际的大的方向是永远不会放弃。

  

    主持人:借用媒体的一个词叫虽败犹荣。我相信在您8月3日宣布了那样的决定之后,围绕在您身边的可能除了掌声之外,还会有很多的惋惜,很多的难以理解,那面对着这样的一些难以理解,你会怎么去安慰他们呢?

  

    傅成玉:所以我在这儿我对我们这个顾问团队我也特别感谢他们,而且有的时候我觉得也有点对不起他们,因为在这个最后撤出的时候,他们感觉到非常失望,没日没夜地在那儿(陪伴),真是一流的队伍,但是呢当我们做出这个比较难做出的抉择的时候,我不得不说对不起,我不能考虑你们的想法了,对不起你们。

  

    主持人:现在当然是烟尘已经散去了,不过在胜败这两个字面前,傅先生有没有考虑过我们自己的位置究竟在什么地方?

  

    傅成玉:我不把它看成胜,也不把它看成败,如果我们看我们把自己定位在一个中国企业,中国国企这个位置来看,这是我们整个在发展历史过程当中的一个必然。今天不做,明天一定做,中海油不做,另一家公司一定做,因为中国已经到了今天,中国企业的整体水平已经到了今天,所以国外把这件事作为中国企业整体水平发展到一个阶段的一个标志,所以对我们来说呢,更多的是在这个市场或者说这个海洋里头,通过游泳来锻炼。

  

    主持人:其实刚才我们叙述的整个事件留给我们公众的思考是很多的,那今天在现场其实我们还可以听到很多中立的声音,如何来看待整个事件,来。

  

    方风雷:其实在这个事件过程当中有一个美国的一个战略学家,有一个评论,说其实中海油已经赢,无论它得到优尼科,还是失去优尼科,这是讲的这个很对。在8月3日以前,我曾经陪傅总见过一个智者,一个民间的一个战略学家,中国的,我们向他请教,他给了我们两个人指指他墙上的一首诗,最后结尾有这么一句叫做千古输赢下不完。

  

    主持人:节目之前也采访了花旗集团的高级顾问库恩先生,我们来看看他的观点,和您一样不一样,一块儿来看一看。

  

    库恩:中海油的事件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因为这是中国的大企业第一次做这么大规模的收购,这是第一次这样的一个石油企业进行收购,在这样的一个时间里,中美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事,美国国内有政治的纷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事件,所以中海油的事件把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暴露出来,双重标准看起来很复杂,我们将共同工作来确保中国可以购买美国公司 ,美国公司可以在中国投资的自由,通过经济的有效发展,通过经济的融合来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使中国和美国成为真正的伙伴,来构建二十一世纪的和平和繁荣。

  

    主持人:其实很多人就是这样关注着中海油,在这样的关注当中,不仅仅有前面我们看到过的质疑,其实还有很多的赞许和期待,前面可能让您看到了很多负面一些质疑的声音,不过还有一个媒体的说法,我们特别没有打在屏幕上,而是留在现场,正式地念一遍和您来分享,说中海油为中国企业海外的并购开启了一道门按,我们可以从这个门中看到一个亮丽的世界按,我觉得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期待,而且在录节目之前,我跟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在交流,他们有一个想法,有一个建议,就是说您不要再独善其身了,应该要兼济一下天下,别整天想着如何去并购雪佛龙什么的,最好能在这样的事情结束这一刻,回转身给你身后还有很多期待走向国际化,参与这种国际并购的企业提出一些你特别的思考,或者是启示。

  

    傅成玉:当我们要走向国际的时候,我们自己一定要清楚,清楚外边是什么样,我们是什么样,清楚我们怎么样,用什么样的办法去和他们打交道,用什么办法我们能够赢。中国已经到了今天,我倒觉得我们中国的国有企业呢和中国的企业吧按,不要完全受西方怎么评论我们,甚至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学者怎么评论来影响,我们要看到我们今天是一个什么情况,在21世纪初我们中国才谈论走出去按,全世界人家的工业化早完成了,大公司都在你身边摆着了,像李小加说说那个席 坐的席位都坐满了,当你现在才想去的时候,你就要准备走崎岖小路,啃骨头,好东西轮不到你,那么说没有风险也更轮不到你,甚至风险小都轮不到你,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样,我们就不走了,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一个坚定的信念。第三不要受西方的那些理念,那些观念,由那些观念,理念导致一些评判的标准来影响。我给你举个例子,就说这个兼并,我看到所有的评论都是说全球收购2/3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是企业文化不同,是整合不好,整合不好的原因是文化不同,再往下没了,谁再具体再分析分析,具体的为什么它文化整合不好呢?为什么有文化冲突?

  

    主持人:这个可能就只有你们这样的,当事人才能够更进一步的来了解。

  

    傅成玉:你看现在世界的成功的大公司,一流的大公司,哪一个离开了收购兼并到了今天这地步,西方收购怎么收购呢?大公司之间,我收购你了,基本你的人都要走人,你的系统要换掉换我的,这是说公司文化之间造成的不一致,那么我们中国现在发展的就是我们既有落后的一面,继续完全工业化的这个阶段,同时又进行后工业化的阶段的事,两步都有。所以中国企业管理也是这样,你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方面加紧建设我们的整体的管理体系,同时另一方面呢,要通过国际的反改造,什么叫反改造?因为我们的总体管理水平不行,我收购了一个管理水平好的,我把它的系统拿过来用到我们这儿来,这既是无形资产,又是最快提高我们管理水平的一个机会,所以我们在整合上我们不会说把人家全踢走,然后把它的系统全改掉,用我的文化来,所以不能一概的就说,只要是中国公司就不懂去整合,我们就不会,整合将来会出大问题。其实只有我们才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它整合好。

  

    主持人:中国人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叫不以成败论英雄,在事情过去之后的今天,我们在来回望中海油的这段跨国并购的时候,其实我们看到了傅先生传递出来的很多的思考和收获,我想这样的思考和收获,远比交易本身要来的意义更加地重大,我想我们在这里应该再一次为他们,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跌宕起伏的较量与博弈,为他们的那种信心而再一次地鼓掌。在今天节目的最后呢,我想引用美国《时代周刊》上的一句话,来作为今天节目的结束语。这句话是这么说的,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喜不喜欢,中国人就这样来了。这里是《对话》,谢谢各位收看,谢谢傅成玉先生做客《对话》,下周再见。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