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思维:广东经济(2009.3.10)

2010年02月26日 09:56  节目文稿集 我要评论

  

    耗时五年时间,政府投资500亿,广东实施劳动力产业双转移,是华丽转身,还是扩大风险?金融危机下的大转型,会给广东经济带来怎样的变革?《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我们继续对“中国经济新思维”的观察,今天我们关注的是广东。眼下在广东有一个很热的概念叫“双转移”,简单地说就是产业和劳动力的大调整和大升级,调整和转移的是广东多年的优势产业,改变的是广东延续了多年的产业发展模式,那么这个“双转移”,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前所未有的勇气,更需要的是前所未有的魄力,那么勇气和魄力从何而来?广东会因为这样新的思维,有什么样的改变?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思维呢?今天我们将对此展开评论。评论员是何帆和张鸿,同时请大家登陆央视网、新浪网以及奥一网发表您的言论,稍候我们会关注到。
    现在我们首先来看一看这个“双转移”出台前后的一些背景资料。
  
     解说:“双转移”这是今年以来广东地方两会上,政府部门核心提及的一个新名词,意思很简单,就是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一个统称。广东省计划,在2008年到2012年这5年的时间里,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这意味着大部分广东企业的整体大迁移,重新再建设,几千万的劳动力大转移,政府连续5年累计500亿的财政资金支持,以及由此辐射出的,无法估量的人、财、物的流动,在金融危机风波未平,经济衰退的时节,广东这个GDP连续23年全国第一的省份,真的有必要冒着风险做这么大的一个转型动作吗?
    今年的广东省两会是这样解释自己的这个动作的。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走的是一条依赖比较优势外向带动和低成本资源要素外延开发相结合的发展路子。这种发展模式,成功地造就了广东30年的辉煌,让广东制造成了一张享誉全球的名片。但是这种经济模式也给广东带来一系列的后遗症,人口、资源、环境正在走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电荒、油荒、煤荒、民工荒、土地荒,正是这种困境的具体展现。
  
    黄华华(广东省省长):现在珠三角的话,它一个资源环境约束,这个越来越突出了,这个土地非常有限,现在世界产业在转移,都看好中国,看好广东,但我们珠三角就是没了土地了,很多都被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了。所以你再要使这个先进产业转移过来,没地方了,所以我们就必须腾笼换鸟,把这个笼子腾出来,再来接新的。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