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传来读书声 (2007.9.10)

2010年02月24日 17:59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今天,我们要告诉您的是一个山村残疾教师的故事。17年来,他像一棵兀立在荒原上的常青树,撑起宽广的臂膀、敞开博大的胸怀,呵护、滋润着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他靠满腔热情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乡亲们真诚的拥戴。

  

    2007年9月1日,一场秋后的大雨突然降临在甘肃省舟曲县境内,瓢泼的雨水使舟曲县北山村原本就崎岖的山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行。今天,是这所山村小学开学的日子,在通往北山村小学的泥泞山道上,出现了一个手拄拐杖的蹒跚身影。他,就是这个山村小学的校长兼唯一的教师。他叫房锋生,八岁那年,一场意外,让他落下了脖子不能转动、走路摇摇晃晃的残疾。

  

    位于北山村最高处的北山小学,是这个村子里最好的建筑物,在这个以土坯房为主的村庄中,这几栋砖木结构的房子显得十分突出。而以前,这座小学却有一段一波三折的历史。它曾经三度易址,数度停办,又在众人的关注下,一路发展到了今天,在这背后,除了政府部门积极发展乡村教育事业的努力外,还有一个人十几年如一日不懈的坚持和奉献的身影。

  

    舟曲县立节乡北山村,坐落在海拔2500米的陡峭高山上,这里山大沟深,自然环境严酷,干旱和贫穷像两个幽灵一样世世代代缠绕在村民的心头。一条30里长,挂在悬崖绝壁上的羊肠小路,便是北山人走向外面世界的唯一道路。村民们渴望着走出大山,渴望着改变下一代的命运,而能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让孩子们接受教育。

  

    解放前,这里从没有出过一个读书人,1965年,国家在村里建起一所全日制小学,这个大山顶上的村庄终于响起了嘹亮的读书声。但是,陡峭危险,令人望而生畏的的羊肠小道,再加上山村生活的清苦和不便,让调来的老师来了又走,学校教学也是时断时续。

  

    1984年9月的一天,还在北山小学读书的房锋生和同学们早早的来到学校等待开学,然而等到日上三竿,老师的身影依然没有出现,就在此刻,房锋生暗暗下了决心,自己将来一定要站上那个三尺讲台。1988年,初中毕业的房锋生,作为全村文化水平最高的人,如愿以偿的被乡里聘为北山村小学的第10任教师,月薪30元。

  

    初为人师的兴奋劲还没过去,房锋生就遇到了一个重大的难题。建于60年代的校舍在苦苦支撑了20多年后,随时有可能倒塌。这个小小的山村学校面临着关闭的厄运。而关闭学校,就意味着几十名学生要失学。面对着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房锋生决定租房办学。

  

    就在办学非常艰难的时候,1994年,为了规范乡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舟曲县乡级招聘教师全部被解聘,改由正式教师担任,房锋生当老师的资格被取消了,但是,偏僻的北山村依然没有迎来新的老师。而就在这年,房锋生的父亲又不幸受伤去世,亲人的离去和事业上的挫折让房锋生心乱如麻。

  

    失去了招聘教师身份的房锋生,又面临着亲人离别的痛苦,这年,含辛茹苦培养他成人的父亲,也因为上山时不慎滑下山坡,最终因为受伤过重,延误了治疗而撒手人寰。这忽然而来的双重打击让房锋生痛不欲生,此刻的他,想到了逃避,想到了放弃。

  

    就在这时,村里群众找到了房锋生,恳求他千万坚持下去。乡亲们期盼的目光让房锋生又一次燃起了希望,他决定义务办学。

  

    随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乡亲们送孩子上学的气氛日益浓厚,北山村小学的学生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两间土木结构的简陋教室,再也无法容纳五个年级100多个学生。校舍问题成了困扰在房锋生心头的新困难。在“地无三尺平”的北山村,一块平整的土地,就是一家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校址问题成了困扰学校发展的绊脚石。

  

    


按说学校日渐壮大,对于立志改变家乡教育面貌的房锋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然而,此时的他却为生源的增多而犯起了愁。原有的校舍已经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学生就读,而正在此时,上级教育机关将北山村小学列为了第一批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可是在人多地少的北山村,从哪里找这么大一块平整的土地呢?学区领导和乡村干部先后六次选址,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确定新校址,此时,房锋生和他的学校又一次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关键时刻,房锋生做出了一个令常人无法想像的决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房锋生决定把父亲留给自己的唯一一块平整肥沃、离村庄很近的责任田让出来,作为修学校的校址。可以想象,在这人均只有1亩多地的北山村,土地是何等的宝贵。房锋生要让出全家赖以生存的土地,母亲和妻子因此和他闹翻了,就连一直支持他的弟弟,也对哥哥的做法想不通。开工那天,全家人看着即将收获的麦苗被铲除,都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1998年,国家拨款十万余元,乡亲们出工出力,开始了北山小学的新建工作, 当年8月落成并投入使用,宽阔的操场,敞亮的教室无不让这些大山深处的娃娃们感到新鲜和兴奋,他们也终于可以像城里的孩子那样,在属于自己的操场上自由的嬉戏。看着孩子们欢畅的奔跑,房锋生的心醉了。

  

    开学第一天,房锋生特意将一只从北山小学创建时起一直使用的钟挂在了新校舍的屋顶,熟悉的钟声再一次响彻在北山之巅。

  

    为了让村里所有适龄的孩子都能够接受教育,身体不便的房锋生倒骑着毛驴,挨家挨户动员学生家长送孩子上学。11岁的桑军平是一个听话懂事,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是贫困却始终困扰着小军平的家庭。房老师知道小军平上不起学,便主动替他交上了所有的费用,把军平领进了学校。 但是今年,国家在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出台,全部免除了学生学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像桑军平这样的贫困学生,再也不用为上不起学而发愁,而房锋生,也终于能够不必像以往那样拿近半数的工资来资助贫困学生。

  

    辛勤的耕耘,必然会带来丰收的喜悦。从1990年开始,北山小学的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乡前茅,房锋生为这个乡村学校立下了“苦教苦学”的校训。

  

    2005年,是房锋生担任教师的第十七个年头,十七年来,总共教了多少个学生,就连房锋生自己也说不清了。他只是记得,早年的学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又成为了他的学生,他为这个山村培养了整整两代人。2005年教师节这天,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争取下,他被破格录用,如愿以偿的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工资也由原来的200元提高到1300元,在甘南州甚至整个甘肃省,这也是一个特例。

  

    19年过去了,房锋生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了一批批山里孩子走出大山的梦想,如今,北山村小学已经有了四个年级100多名学生,房锋生也凭借他孜孜不倦的办学精神,获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房锋生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而在全国范围内,像他这样默默奉献乡村教育的教师,还有很多。中国是乡村的中国,乡村教育是中国最大的教育,今日中国乡村基础教育的状况决定着中国教育未来的成败,可以说,正是这些默默无闻,含辛茹苦的乡村教师。撑起了中国乡村教育的脊梁。节目的最后,让我们真诚的向这些可敬可爱的乡村教师问候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