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把脉蟾蜍产业(2009.10.12)

2010年02月24日 18:13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蟾蜍,俗称癞蛤蟆,由于样子丑陋,人们往往对它敬而远之,但是蟾蜍的蟾衣和蟾酥都是名贵而稀少的中药材。几年前,在江苏省就有村民试着养殖蟾蜍。看到养殖蟾蜍的村民越来越赚钱,一时间,上千户的农民都养起了蟾蜍,有的农户一年的利润能达到上百万元。似乎,蟾蜍这个产业就这样迅速发展起来了。然而,自从2009年以来,这赚钱的蟾蜍却成了这些养殖户的一块心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孙荣龙是江苏省射阳县的村民,记者看到他时,他正为自家养的一渠蟾蜍发愁。老孙告诉记者,2005年听朋友说养殖蟾蜍能赚钱,他便打起了主意,拿出了家里的6万元积蓄,盖起了养殖社,买了100多只蟾蜍开始养殖。尽管是外行,但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就赚到了20多万元。到了2009年,老孙养蟾蜍的规模比2008年扩展了好几倍,数量过万。同村的村民看到了这个商机,也相继大笔投入养蟾蜍行业。

可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却发生了:从2006年开始,蟾蜍的市场行情一路走低,一只蟾蜍市场价格从每只18元跌至现在的每只7到8元,加上养蟾蜍成本的不断提高,每100只蟾蜍的成本从几百元提高到上千元,养蟾蜍变得无利可图。为了保住本钱,当地部分养殖户不得已开始低价处理蟾蜍,老孙就是其中之一。老孙告诉记者,前几天还有一个商人来收蟾蜍,由于价格没有谈拢,这桩赔钱的生意最终没有做成。

眼下,在射阳县,像老孙一样要把蟾蜍卖掉的村民不在少数,有的养殖户甚至因此相继离开了这一行当。

我国是世界上养蟾蜍和应用蟾蜍产品最早的国家。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各地方就有小规模的养殖蟾蜍。由于蟾蜍主要用于中药领域,蟾蜍身上褪下的蟾衣十分珍贵,质量好的蟾衣价格达到1公斤上万元,这给养殖蟾蜍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养蟾蜍也成为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蟾蜍俗名癞蛤蟆,主产于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地区,常见主要品种为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和黑眶蟾蜍3种。

别看属于两栖动物的癞蛤蟆和毒蛇、蝎子、蜈蚣、壁虎号称“五毒”,可它全身是宝,它的蟾酥和蟾衣都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药材。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对蟾蜍的了解,人工养殖蟾蜍成了很多人致富的新路子。

蟾蜍全身都是宝,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蟾蜍的药用价值就在于它能产出蟾蜍毒。它们背上这些黑色的凸起,是它们的皮脂腺,毒液就储存在里面。而在蟾蜍脱下来的这层皮里,就含有它背部腺体中的蟾蜍毒。

据《本草纲目》记载,蟾衣可以治疗各种肿瘤,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疾病,我国50余种中成药中都含有蟾衣成分。

蟾衣是蟾蜍皮肤上脱下的一层很薄的表皮。蟾蜍脱皮,很少有人能看到,因为它一般都是在淩晨1点到6点脱皮。最重要的是蟾蜍会把脱下来的皮边脱边吃,就连一点儿蛛丝马迹都不留下。这是一张完整的蟾衣,仔细看,蟾衣上还有很多小黑点,这里面就有蟾蜍毒。黑点越多,蟾衣的档次也就越高,价钱也就越贵。也就是说,蟾蜍长得越丑,蟾衣也就越值钱。

因为蟾蜍本身的价值,在一个时期里,国内市场蟾蜍价格曾经高达30元一公斤,甚至更高。在深圳、广州等地区的宾馆和酒店,蟾蜍菜也备受欢迎。一时间,养殖蟾蜍的农户与日俱增,为此增收致富的农户不在少数。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