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罗非鱼:乍暖还寒寻转机(2010.3.25)

2010年04月06日 18:19  CCTV-聚焦三农 我要评论

  

    在国际水产贸易中,罗非鱼作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鱼种,被称为“出口第一鱼”,产量占据全世界的“半壁江山”。但是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罗非鱼始终在低价徘徊,2009年更是跌入谷底,养鱼赔钱的农户不在少数。然而,进入2010年以来,罗非鱼的价格出现转机,一涨再涨,养殖户开始由亏到盈。那么,这是否说明罗非鱼市场已经开始回暖了呢?

    家住广东省遂溪县的陈海平,在经历一年多价格下滑后,现在明显感到,罗非鱼收购价已经走出低谷,开始回升。现在拉到加工厂每斤3.8元,就涨了0.4元钱,现在一斤鱼可能是赚0.2元到0.3元。

    陈海平是湛江市罗非鱼养殖大户,总共承包了400多亩鱼塘。作为当地罗非鱼出口备案养殖场之一,他全程采用饲料喂养。目前他所养的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在湛江地区,去年大多数养殖户都处于亏本状态,今年价格回升,使他们有望走出亏损境况。

    广东省湛江市水产进出口企业协会会长陈四告诉记者饿,目前这个价格,现在农民刚好,大概一斤鱼就有2毛钱利润。

    鱼价上升,养殖回暖,那么,加工企业的情景又如何呢?在一家出口企业我们了解到,最近这两天,罗非鱼收购价还在不断翻新,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8元钱。这个比前两天涨了多少?每公斤涨了0.4元钱左右。

    一位加工厂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介绍,他们现在加工的订单都是2009年签订的,与上一年相比,订单数量增加不少。根据以往经验,每年年初罗非鱼的上市数量,比其他月份要少,而面对今年年初激增的订单,许多企业都在抢购收鱼。

    从记者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罗非鱼价格走高,养殖户们正逐步走出亏损,企业出口有所增加,甚至出现了无鱼加工的状况,这些都预示着罗非鱼产业正逐步回暖。然而面对市场的回暖迹象,养殖户们和加工企业的收益并不乐观。

    面对收购价格出现的小幅上涨,养殖户陈海平还是打定主意,“即使回暖也不卖鱼”。其实,在他的心里有自己的一本帐。他认为3月份到4月份,这两个月鱼价就会更好一点。

    陈海平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亩鱼塘可以出2000公斤鱼,饲料每公斤需要4元钱,每亩仅饲料成本就得12800元,再加上鱼苗、人工、电费、塘租等近1700元花费,这样下来,鱼塘成本费每亩达到14500元。而按照现在收购价每公斤7.6元计算,一亩鱼塘可以收入15200元。也就是说,现在卖鱼扣除成本,陈海平每亩鱼塘纯收入可得700元钱。

    陈海平觉得即便目前的价格让他不会赔本,但利润太低,而这两年他养殖罗非鱼出现了亏本,今年本打算要把损失补回来。如果按照目前价格出鱼,收入不足以弥补亏损。因此,“期待更高价”,成为陈海平平衡损失的主要途径。

    像陈海平一样,湛江的许多养殖户都盘算着,今年把过去两年的亏损补回来。

    记者在走访广东和海南两省时了解到,尽管现在价格回暖,但养殖户还是处于亏损状态,那么,加工企业又是如何看待回暖呢?

    据了解,现在加工企业基本都处于亏本状态,应该亏损10%左右。加工企业负责人钟标介绍,由于外来订单减少,为了保住原有的出口份额,即便经销商订单价低他们也要接受。因此,企业从2009年到现在,一直处在亏本出口状态。

    钟标为我们算了这样的账,以他今天收购原料鱼每公斤8元钱计算,加工一公斤冻鱼片的总成本,价格不低于28元。但鱼片出口报价折合人民币只有每公斤24.2元,有时甚至更低。即使减去鱼片出口获得13%退税率3.14元,其总成本仍然高于出口价。

    据了解,目前湛江市有罗非鱼出口规模企业共13家,像钟标遇到的情景一样,2009年这些企业全线亏本,每家亏损数额在300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而2010年前3个月,加工企业在亏掉往年利润的同时,大部分都贴钱出口。

    记者从湛江海关得知,2009年湛江市罗非鱼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量增价跌”现象十分明显。

    来自湛江海关的数据显示,2009年当地罗非鱼出口量小幅增加,达到4.03万吨,增加了5%,价值是1.2亿美元,下降了14%,价格2900多美元一吨,下降18%。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全国2009年罗非鱼出口量同比增长15.4%,但出口额下降3.2%。由于我国罗非鱼主要依靠低价占领市场,预计2010年这种状况很难改善。但如果行业持续“赔本经营”,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养殖户亏本,加工企业赔钱苦撑,出口“量增价跌”现象严重。2010年春天,罗非鱼市场在回暖中寒意犹存,形势依旧严峻。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面对这些难题我们又该如何破解呢?

    “产能一哄而上,缺少整体规划”是罗非鱼产业面临的主要隐患。2008年年初,冰冻灾害袭击南方,部分罗非鱼因冻死导致减产,全国产量从上一年的113万吨降至90万吨左右。没曾想,量少价增,国外经销商给出的价格却一路上扬,塘边收购价最贵达到每公斤11.2元,比现在每公斤高出4元多,继而引发罗非鱼养殖数量,和加工能力的新一轮增长。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罗非鱼价格陷入低谷。

    罗非鱼是一个世界性鱼种,被誉为人类动物蛋白质重要来源的“奇迹鱼”。上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规模化养殖,近几年年增速都在13%以上,2009年产量达110万吨,占国际产量的46%,出口量占世界“半壁江山”,预计2010年总量变化不大。与此同时,罗非鱼加工业也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加工企业200多家,其中出口企业170多家,年加工能力超过200万吨,但全年实际加工量仅有60万吨左右。

    “企业无序竞争、竞相压级压价”是罗非鱼产业存在的第二个隐患。调查中我们了解,目前我国罗非鱼生产加工,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四省区,出口量占全国99%以上。尤其在2009年消费能力下降,出口企业为了保住原有市场份额,不惜以低价吸引经销商,加剧了订单价的下滑。

    有业内人士介绍,近5年来,美国终端市场罗非鱼价格始终未变,但经销商给出的价格却一压在压,产业利润流失。目前罗非鱼产业低价运行的现状,把本该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应得利润,统统落入经销商的“腰包”。

    “出口市场单一,缺乏技术含量”是罗非鱼产业发展的第三个隐患。广东省作为国内罗非鱼生产出口第一大省,数量占全国近一半,其中湛江市数量占到全省40%,地位举足轻重。2009年,湛江市出口到美国罗非鱼占总值的79%,而全国超过60%的罗非鱼出口集中在美国市场,出口产品主要以冷冻鱼片为主,市场依存度过高。

    就目前罗非鱼面临的产业困境,我们将如何突破呢?这是湛江市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由于天冷鱼有冻死的可能,杨水权决定启网捕鱼出售。在现场我们看到,他所卖得不单是罗非鱼。

    大头鱼一公斤可卖10多元钱,桂花鱼一公斤能卖40元左右,把罗非鱼与不同鱼种进行鱼鱼混养,是杨水权为了减少罗非鱼赔钱,而尝试的一种混养方法。

    养殖户采取鱼鱼混养方式,进行价格互补减少成本支出。而企业则通过改良品种,提高成活率和加工率来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

    “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总量控制”是行业解困的首要策略。鉴于越南、泰国等国家“限量价高”的经验,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年产罗非鱼应该保持在100万吨之内,产业各环节才能有一个合理利润保障。为了使广大从业者及时掌握业界行情,2010年农业部将加大市场预警机制,以减少产能盲目性。

    其次,“确定行业指导价格,试行区域配额 ”,是加强行业自律,破解困境的第二个要素。有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出口罗非鱼价格是3美元/公斤,2009年却下跌到2.77美元/公斤。目前南方主产四省区行业协会,多次召开罗非鱼龙头企业协调会,就罗非鱼价格规范等内容进行协商,区域“配额制”也在探讨之中。

    另外,“加大研发力度,拓展品种花样”,是化解市场单一,走出困境的第三个要素。目前我国在国际上销售的罗非鱼产品,主要以冷冻鱼片为主,产品单一,价格低廉。尤其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的经济政策下,加工企业在保持出口的同时,要兼顾国内消费习惯,研发适时对路产品。为此,专家建议,2010年,罗非鱼企业应跨地区、跨行业整合,形成产业链,共同应对国内外市场。

    “罗非鱼浑身都是宝”,专家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罗非鱼产业链的“零废弃”加工,这样才能让罗非鱼身上的每一样宝都能发挥作用,这个产业也才能进一步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为了扶持罗非鱼等出口产业的发展,今年这样财政将投入专项资金推动此类渔业养殖的发展,相信,随着有关政策的落实,老头企业的带动,罗非鱼产业发展将更好,更健康,养殖户的收入也将更高。好,感谢收看本期节目。

责编:程振宏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