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追踪:俏销的冰鱼(2009.01.23)(组图)

2010年02月23日 18:24  节目文稿 我要评论

  

CCTV.com消息:


字幕: 2008年12月29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
记者刘畅:怎么样?武装成这样您是不是都认不出来我了,我现在是在黑龙江省镜泊湖的湖面上,这整个湖面都已经结上冰了。估计现在湖面上的温度怎么也有零下二十几度了。罗婷,现在这温度有多少呀?
罗婷:现在这个温度大概得有零下二十六七度了。
刘畅:这么冷怎么捕鱼啊?
罗婷: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其实对于冬捕的渔民来说,气温越低,他们就越高兴。
刘畅:啊?还越低越高兴那?
渔民:天凉了鱼集中,成群了,天一凉鱼都归钩,往深水地方进。
冬捕是镜泊湖地区一种传统的捕鱼方式,据说这种捕鱼方式在当地已经延续了上百年的历史。虽然这种捕鱼看上去有些传统和落后,但就是这种传统和落后的生产,却为当地带来了无限的财富。
当地人1:我们这的鱼比别地方的贵出一倍。
当地人2:我们这是卖方市场,都抢着买。
当地人3:一个月我们就能卖出60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镜泊湖鱼在市场上也开始逐渐看好,据说镜泊不湖鱼之所以好卖,就源于当地的特色冬捕。
刘畅:哎呦喂,真够沉的。你说镜泊湖的鱼为什么即值钱又好卖,我真想赶紧挖出来看看长什么样。可是我这凿了半天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罗婷:要我说你就别费那力气了,这么厚的冰,你怎么可能砸的动呢?
刘畅:也是,俗话说的好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又到了数九天气的东北,这冰肯定厚了去了。
罗婷:所以我说咱俩就别研究了,赶快问问师傅吧。
刘畅:师傅这冰有多厚啊?
渔民:有二尺多厚。
刘畅:二尺多厚真的假的呀?
渔民:真的,不信我给你打一个让你看看。
刘畅:这马上就要掉了吧。这么大一块呀,您看这块冰就是刚才师傅给我们打上来的吧,确实是两尺多厚。这么坚固的冰层下面竟然还有鱼。
谁让冰层下面有水呢,更何况在镜泊湖冰层下面的水深都在3米以上,这种环境一般不会影响到鱼的生存。 琢磨来琢磨去,刘畅还是觉得纳闷儿,冬捕的渔民们究竟是怎么在这么厚的冰层下面找到镜泊湖鱼的呢?
刘畅:师傅,在这凿眼行不行啊,能不能打着鱼啊?
师傅:这么地方不行,这不是正经的网场。
刘畅:哪要在哪啊?
师傅:像那边,正经的网场。在这就打偏了。
鱼把头:找一个平坦的地方,没有障碍物。有沟。

 


面积为19.86万亩的镜泊湖是黑龙江省及周边地区主要水产品供货区,每年至少有60万斤的镜泊湖鱼从这里源源不断的运往附近和外地市场,而这一年中70%以上的镜泊湖鱼,都是在临近春节的一个月时间内捕捞和销售完成的。
刘畅:罗婷,这镜泊湖的鱼产量这么大,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非得在这个月完成呢?我才在镜泊湖面上待了一会,这么冷的天,冻的我嘴都说不出话了。而且脸也是冻的红通通的。你说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吗?
罗婷:刘畅,你终于问到点子上了,知道吗?这里的人最爱较这个劲了,这一个月能捕多少鱼决定了他们一年的收入,说白了,就是他们遭一个月的罪,这一年就不愁了。
事实上,这一个月不仅是镜泊湖渔民们最忙活的时候,也是当地人争相买鱼最忙活的时候,那么人们都集中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买鱼卖鱼究竟图个啥呢?
访消费者:过年时候,餐桌上要有镜泊湖的胖头鱼和红尾鱼,这个年就非常喜庆。年年有余嘛。
消费者:老百姓都买点鱼过年,象征年年有余
渔场厂长:百姓有个民俗,每年的春节,桌上得有鱼,所以说市场好。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已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很多不容更改的习惯,吃鱼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冬捕作为一种传统而壮观的捕鱼方式,也已为当地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每到这个 时候,好奇的人们都会慕名前来参观、体验,与此同时也会为镜泊湖鱼带来不少买主。

 


消费者:场面非常壮观,值得一看。
消费者:看捕鱼,买鱼。
这个像船又不是船的家伙叫做穿网器,鱼把头所说的一张能够过滤15000平米水面的大网,就是靠它在水下全面铺开的。
刘畅:我发现一个问题,这边都在热火朝天的撒网,看这位师傅,自己拿着个小旗跟着溜达,我得去问问他,为什么不跟大家一块去工作,自个跟这开小差,师傅,师傅!您好,您好,我看咱们那边都在撒网那,你怎么自己拿着个旗跟这溜达呢?
师傅:我是在划网障。
刘畅划网障是什么意思啊?
师傅:就是网顺着我的旗走,这是下网眼,这是出网眼,他它是对称的,这不是中心嘛,里侧网是400米,外侧网400米,直接奔出网眼,这个地方一个旗,这个地方一个旗。传收器按这个旗走,最后把网兜到出网眼,面积大概在一万五千平米左右。
穿网器一般会按照直线线路如此前行,每每走完150米电线和网绳,捕鱼人便会凿洞将连着大网的电线和网绳拉出冰面,就这样往复操作多次,一张巨大的渔网就被按计划在冰下铺开了。即使是在满是积雪的冰面以下,人们也能准确找到 穿网器的行踪。

 


师傅:这是靠发电机驱动发出点来。
罗婷:是拖拉机吗?
师傅:对。
师傅:船底下有发射装置,在上面有个接收信号。
刘畅:接收信号在哪啊?
师傅:在这那。
刘畅:这个就是接收信号吗?咱们怎么接收这个小船的信号啊?
师傅:给你试一下,听见了吗?
刘畅:听见这个声音就能确定小船就在这是吗?
师傅:对。
经过3个多小时的时间,穿网器就将一张长800多米的大网铺撒完了。而后就是收网,以往冬捕都是用马拉的形式收网的,几年前,镜泊湖就采用了拖拉机进行机械化收网了,这样大大提高了冬捕的效率。
刘畅:刚才在冰下只看了个大概,现在等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个网终于撒完了,我们终于可以看到穿网器的庐山真面目了,看,就是这个,外形我觉得有点像一个小潜艇的样子,这还有一个螺旋桨,这里,这里就是为穿网器提供电力来源的地方,它和长长的电线接在一起之后,螺旋桨就会转动,推动穿网器前进。

 


字幕:2008年12月29日,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水产养殖场冬季捕鱼的第三天,当天一网收获各类鲜鱼40000多公斤,实现了当地冬季捕捞的第三个“红网”。
捕鱼者:最多的时候,能捕个八九万斤,十多万斤。不等。
刘畅:像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也是因为它即壮观又神秘,咱们的网已经撒下去几个小时了,鱼把式跟我说,现在就要出网了,之前所做的一切细节都是为了出网的这一刻,咱们就赶紧去看看这一网的收获如何。
据当地人介绍,镜泊湖鱼的品种多种多样,少则十几种,多的几十种,因为冬捕的鱼大小不同,品种不一,这样也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刘畅:俗话说,十网九空,一网成功。您看这一网下去就有上万斤的鱼,我看这网里的鱼是各种各样的,咱们问问看这里都有些什么品种。师傅,您这一网鱼里有什么品种啊?
渔民:有鲤子,红尾,镜泊湖特产,花鲢,白鲢,还有鳊花,这一网上来得有十来种品种。
消费者:1000多块钱,也很难买得到。
渔场管理人员:来了六七人,买1000多斤鱼,大小都买,各种品种都要。
渔场管理人员:满足各阶层的消费,供不应求,好的时候一天都能出去五万斤。
刘畅:这里就是养殖场的鱼库了,从镜泊湖上捕捞的鱼都会在这里进行统一的销售,这些鱼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冷冻之后就会被卖出去了,这些鱼在外面被冻的硬梆梆的,您看这才一会功夫这鱼就粘到我手上了都。

 


经营者:这个尾巴是红的,老百姓叫红尾,实际学名叫蒙古红鲌,重大约在半斤以上的,肉比较紧实,比较好储存,可食比例大,内脏特别少,所以深受消费者欢迎。
源于火山喷发形成的镜泊湖被誉为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因为这里环境优美,水质清澈,,很多北方特产的鱼类都能在这里栖息生长,比如红尾,花鲢,胖头,白鲢,鳌花等几十个适合北方生长的鱼类。虽说镜泊湖鱼同我国北方其他地区鱼的品种没有太多区别,但品质上却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消费者:镜泊湖的鱼,牡丹江人都非常认这个。
消费者:买鱼,这鱼非常好,非常鲜。
消费者:这鱼好,新鲜。
消费者:这里的鱼好吃,没污染。
把各种鱼分成不同的等级进行销售也是镜泊湖鱼的主要销售方式,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各种鱼也都在市场上派了用场。
刘畅:我发现咱们的商品鱼都是放在一个一个非产整齐的袋子里面,每一袋的重量大约是105斤,而且不同的袋子上面写着不同的规格,有大,有二,都是不同的编码,不同的袋子里面的鱼规格都是不一样,但是同一个袋子里的鱼大小和规格都是差不多的。
渔场负责人:我们镜泊湖鱼分大,特,特一,特二,特三。这种鱼就是二胖标准。
刘畅:什么叫二胖标准?
负责人:所谓二胖,就是一斤半至二斤。
刘畅:就是越大越贵是吗?
负责人:对,八斤以上的鱼就是30块钱一斤,六斤至八斤的就是20块钱一斤。四斤至五斤九两的鱼是15块钱一斤,越大越贵,应该说满足各阶层的消费
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多种多样,镜泊湖水产养殖场在近几年来也根据市场的需要,每年都在投放不同品种的鱼苗,目前已经累计投放了100多万斤鱼苗,因为进行了有计划的投放、管理和捕捞,目前,镜泊湖鱼的产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厂长:资源恢复以后每年递增二三百斤,现在打以前多吨也可以,优质鱼这块以订单来销售,品种这块根据当地市场,原则就是以销定产。
字幕:近年来,在当地渔场和渔政部门的管护下,镜泊湖渔业资源已经得到了合理保护。因鱼的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加,渔业总产值已由三年前的5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000万元。
罗婷:刘畅你千万别考虑这多少钱,刘畅回去千万别说是我送的,刘畅……
刘畅:打住,打住,导演,快让摄像老师拍我的鱼吧,我实在拿不动了,我决定不把
它带回北京了,就在这把它送给所有的观众朋友,祝大家新年吉祥,年年有“鱼”!

 

 

黑龙江牡丹江宁安:
王臣:13359530166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