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山上的杜鹃根(2006.2.28)

2010年02月24日 09:20  往期《闯天下》文稿 我要评论

  

    


2005年4月,四川乐山市的杨玉冰的两件作品卖出了从未有过的高价,他的女儿帮他卖出去后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女儿 杨小燕:“卖了18000多,就两个字,因为那时从来没有做到这么大的生意,感觉不一样的,就很高兴地打电话给我父亲讲。”

  

    杨玉冰:“当时有些回不过神,那是很好的一次机遇,大批地做出来以后,就没有卖上那么高的价了。”

  

    当时卖的就是一个寿字和一个福字,他以后做的福字和寿字再也没有卖过那么高的价格,但他藏家里的几副诗词作品却是给他多少钱他都不卖。

  

    


杨玉冰:“有一次机会,台湾的一个游客,我带他到家里来,他一看到,高兴得不得了,他说这些东西卖不卖,这些东西我不卖的,他说你怎么不卖呢,我说我想收藏起来。”

  

    越是不卖越有人好奇,一传十,十传百,五通桥区书法协会也给予了关注。

  

    五通桥区书法协会秘书长 曾祥其:“没想到在这五通桥区,能有人搞出这么有气势的东西来。”

  

    人们最惊奇的是制作这些书法作品的原料,就是山上普普通通的杜鹃根,当地农民种果树时挖出来的杜鹃根,原来都用来烧火,现在被杨玉冰看上了。20世纪90年代杨玉冰是村小学的一名教师,平时喜欢舞文弄墨,自从看上了杜鹃根后就忙活了起来。

  

    同心小学教师 章宗银:“他一有空就往山上跑,专门去找他适用的根雕材料,他有很多件根雕作品获了奖,我们到他家里一看,满屋都是。”

  

    


杨玉冰:“它坚硬,皮薄,树根的根多。它可以任意地弯曲造型,裁剪。我们简单地做一个字,把这个地方裁剪掉,这是一个字的捺。已经像个人字了,比如说你选这个树根,每个人字不一样,总之,去找最佳的材料。”

  

    在我国适合做根雕的有废弃的桉树、李树、柿树等树根,在当时这些树的树根做的根雕大多是流行的茶几、花架、餐具等器物。杨玉冰用来做根雕的杜鹃根以细密为特点,他因势造型,做出的根雕作品多以小件的动物、人物为主。

  

    杨玉冰:“还有这个杜鹃它长不成材的,它都是小灌木,老百姓没用的,做柴火烧,我们就选这个也就是保护生态吧,大的树根不要去取。”

  

    到1992年寒假,杨玉冰的根雕作品已有二三百件,他就到峨眉山报国寺的旁边租了几间房子,办起了根雕作品展览。

  

    杨玉冰的妻子 余英:“那里展出的时候很多人去看,卖门票都是很多人,峨眉山的人很多,一天成千上万的。”

  

    


杨玉冰:“开始只是展示,只是试一试,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看看大家对我这个东西的认可程度。”

  

    不少游客都要求买他的根雕作品,展览了一段时间后,杨玉冰就开始卖了。

  

    杨玉冰:“我记得第一个买主是西安的,卖了60元钱,卖了一对仙鹤,心里特别高兴。后来,卖掉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还是有它的市场。至少说我知道我们这个产品在旅游区发展是比较好的。”

  

    寒假很快结束了,本该回到校园的杨玉冰做出了一个令人想不到的决定。

  

    杨玉冰:“在教书的时候是不可能分心的,业余也不是个办法,所以我就毅然地决定辞职出来,专心地做根雕。”

  

    


杨玉冰的妻子 余英:“不让他出来,在学校里面很好的,退休了不还有工资嘛。”

  

    那时辞去公职去干个体的人很少。杨玉冰辞职后,把家搬到了成都,先在古玩市场和公园摆地摊,后来又在杜甫草堂旁租了一间门市。在随后的五六年里,杨玉冰做的根雕作品都是以摆件的人物、动物为主。他的根雕手艺日趋成熟,一次在杜甫草堂发生的一件事让杨玉冰至今还津津乐道。

  

    杨玉冰:“一个山东烟台人,他说你这个店里的东西一共怎么卖?我想,不可能这是开玩笑的。”

  

    杨玉冰的女儿 杨小燕:“没有想到,因为我们买东西的买十件几件这种比较多,一下子整个店里的东西,全部都带上就很少。”

  

    杨玉冰:“那个东西也没有清点,拿一个值钱,哪一个不值钱,比如说有个心里准备,我们核算一下,你马上就说,卖多少,当时我开价大概就是5000元吧。”

  

    


那次交易,最终以4000元成交。2000年10月,一个新加坡游客开价500元想买一件他准备收藏的作品,开始他怎么也不卖。12

  

    杨玉冰:“我没反应过来,只认为就是500元钱嘛,后来想想是美金,为什么不卖呢。”

  

    杨玉冰的弟弟 杨玉林:“500美金当时就是4000元人民币,基本上相当于我们一年的工资。”

  

    杨玉冰当时刚刚创作的一幅春耕图,没想到会被这位游客花500美金买走。而当时市场上的价格最高的根雕才卖到200多元,杨玉冰意识到题材的重要性,就开始转变制作方向。

  

    杨玉冰:“进一步地表现好一点的题材,民间的题材,渔樵耕读这一套也就做出来了,紧跟着把西游记八仙过海逐步,逐步地都设计出来了,一直到现在都是我们当家的创作主题。

  

    


2000年,杨玉冰回到老家招聘了十几位学员,想扩大生产规模。等他培训了3个月,学员们开始跟着他制作了一批根雕的时候,他们家的门市忽然开不成了,杜甫草堂因为进行维修要关闭半年时间。

  

    杨玉冰:“积压了很多,卖不出去,即使卖掉一些,因为是走着卖,没有固定的销售地点,价格卖不上去,给大家讲了,现在没有找到市场,暂时大家回去。”

  

    女儿 杨小燕:“ 解散那一次嘛,就是一共亏了几千元钱吧。”

  

    忍痛解散刚刚成熟的根艺制作队伍,杨玉冰和子女们商量,准备去寻找新的销售地点。

  

    杨玉冰:“我们通过买我们东西的客户来调查,大部分都是外地的,都是到成都旅游的,或者是台湾的游客、国外的华侨,这一类的人买我们的产品的最多,当时就想,尽量地寻找人流量多的地方来做这个市场。”

  

    


杨小燕:“我们三个人一起去,当时到了上海,因为上海房价比较高,后来又到了苏州,苏州那边一看,房价各方面都还不错,它主要是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店在那边开起来生意特别好。”

  

    经过反复权衡挑选,最后选定在苏州寒山寺旁边开了一家门市,杨玉冰就把销售完全交给了女儿,回到四川后他又把家搬回了五通桥,开始专门负责制作。2002年1月,一位成都的老客户找到他,给他提出了新的要求。

  

    杨玉冰:“他说你们给我们做几个字,什么拥翠阁这一类的,他说你想办法挂上去,当时我就用那个纯板,很简单地做了一个框,把这些字装上去,装上去一看,哦,很不错,很不错。”

  

    以前做的根艺作品都是摆起来看的或者用的,这位客户提出做成招牌字的特殊要求让杨玉冰茅塞顿开。他接着做一些福禄寿禧等字,并进行了简单地装裱,就拿到了店里。

  

    顾客:“以前感觉做出来的东西和这个不一样,这个可以上墙,就感觉比较新,就是一种立体的画。”

  

    


杨玉冰:“这个树根,我们准备把它做成如意两个字,这样放上去它就不平,不平怎么办呢?给它锯一点,不弄断它,看上去又是一块整体,这是一个女旁吧,你看这是一个口字吧,书法要有一定功底,完全找一个全完整的字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它要经过艺术的加工吧,总之要得到最好的效果。”

  

    杨玉冰把根艺作品装裱起来,在苏州卖了不久,就接到了上海一家客户8万元的大订单。他就把以前解散的学员召集起来,紧张地制作,辛辛苦苦三个多月赶制了出来,没想到发到上海后,全部被退了回来。

  

    杨玉冰的儿子 杨卓:“原来我们是用手工钉,手工钉那个准确性就没有那么好,最早的还是用胶粘的,发到上海的时候,货上的字画大部分都掉了。”

  

    杨玉冰:“你看吧这个钉它只有这一点,装上去,难度比较大,必须要两个人,把这个位子找准,两边要平行,你看我现在做一个,钉歪了吧,你看,歪了。”

  

    根艺书画装裱和普通的书画装裱是两码事,杨玉冰跑了很多装裱店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只好自己慢慢琢磨。差不多一年多时间里,他和儿子都在为这事发愁。

  

    


杨玉冰的儿子杨卓:“货嘛肯定发出去了,本来钱都马上受到了,货人家又退回来了,给我的打击挺大的,退回来后,我们也没办法,就在家里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原来的底板靠手工直接钉不容易钉,杨玉冰就试着更换不同的底板。6

  

    杨玉冰:“这个白的做出来刚开始感觉还是可以,但实际上推向市场又不行了,档次太低了。”

  

    2004年9月的一天,杨玉冰的儿子杨卓看到一个孩子玩玩具手枪的时候,他琢磨出了新的装裱办法。

  

    杨卓:“我那个外侄玩红外线玩具枪的时候,红外线瞄准哪一个就射中哪一个,我就想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来代替一下。”

  

    


现在,他们根据红外线枪定点喷射的原理改进了装订技术,并说具体操作方法保密,拒绝了我们的拍摄。

  

    杨卓:“现在一般发货发很远都没办法把他弄掉,使劲弄都没事,你看这个钉都很光滑的,都不会露出来。现在一个是准确度提高了,一个是速度提高了。”

  

    杨玉冰:“原来装裱要两个人,现在装裱一个人就行了。”

  

    装裱方法改进后,一幅就能卖上几百元,速度也快多了,杨玉冰就在重庆、乐山等地增加了一些销售点。

  

    专卖店负责人 刘鸿:“喜欢的人一般是旅游的,还有就是一些装了新房子的,他要装饰他也要来买这个东西,他们都喜欢这个福字,这几幅画卖得最好。”

  

    


杨小燕:“中国台湾人,日本人,韩国人都比较多,可能我们在当地还没有在外边销得好。”

  

    2005年初,杨玉冰又对装裱的画框进行了改装,加上了镂金边角,终于在当年五月卖出了福寿两个字18000千元的高价。从那以后,根艺书画成了杨玉冰主要的作品。2006年,他又开始向制作大幅的根艺诗词作品的方向发展。

  

    杨玉冰:“它整篇整篇的做,难度就更大一些,我们就尽量地往更难的方面做,简单的谁都能做,久而久之市场竞争就比较大,我们主攻的方向应该是这个,整篇的,字数多的。但是它不可能像一个字两个字一年可以做很多,一年就这么几幅吧,或者成功的就是一两幅,三五幅吧。所以说价格要高一些。”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