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玛瑙丢失的价值(2006.11.3)

2010年02月24日 14:06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CCTV视频播放

  这个在外人看来很平常的一座山,对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镇的人来说,却是一座宝山,因为山中埋藏一笔宝贵的财富。

  十家子镇党委书记 张士学:“雨水一冲刷,从土里包着的玛瑙就露出来了。所以老百姓就上山背着箩筐来拣比较小块的,所以在这山上吧随处可见。”

  玛瑙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二氧化硅胶体矿物,这种稀有资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玛瑙储存量丰富,明眼人在这里随处都可以见到玛瑙的蛛丝马迹。

  十家子镇党委书记 张士学:“看,这就是玛瑙矿脉线,老百姓叫火石线,这么多矿脉线,说明这里玛瑙储存量可能很大。老艺人讲,在这下水处,土质疏松的地方,应该是玛瑙储存量丰富的地方。”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镇从清末年间就有生产玛瑙产品的传统工艺,那力闪村的刘宏原本自己生产玛瑙小饰品,上个世纪90年代他就专门做起了玛瑙经纪人。

  玛瑙经纪人 刘宏:“人家客户需要什么颜色的,我就是各家各户收购,我在这里组装成成品,按照客户需要把它发出去。”

  刘宏和妻子在十家子镇收购当地农户加工的玛瑙半成品,通过儿子在北京、广东和四川的批发市场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从2001年至今,每年从他们手上卖出去的玛瑙小饰品将近300吨。

  玛瑙经纪人刘宏妻子:“义乌有两个摊位,北京有三个摊位,另外广州还有一个摊位,九寨沟还有一个摊位,每个摊位一年都是几十万元吧。”

  由于当地的原料曾经被大量私自挖采,原本贵重的玛瑙在当地人眼中成了随处可取的石头,,这种以吨计算的玛瑙销售方式,使得玛瑙加工变得更加粗放,甚至把玛瑙当成了玻璃销售,利润变得越来越低,但原料消耗越来越大,每年加工户对原料的需求量超过了两万吨。然而2003年3月,当地政府一道指令,使得加工户们再也不能开采玛瑙原料。

  十家子镇党委书记 张士学:“2003年我记得很清楚,3月13号,在这里召开了全市的玛瑙资源管理大会,之后各级政府就非常重视。”

  为了给给子孙后代留下这笔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 2003年当地政府就明确指出个人不能私自挖采玛瑙。

  原本生产玛瑙制品的吕刚每年对原料需求量达到200吨,如果没有原料,他的加工厂就无法生存。这时吕刚得知,镇上早有人从巴西进口原料,而且进口的原料对机器磨损度低,利用率高达9成以上。

  吕刚:“巴西和乌拉圭的原料,它们成色好,个头儿也好,比咱们国产的料利用价值要高很多。”

  吕刚了解到玛瑙原料在巴西、乌拉圭等国储存量非常大,这些国家缺少玛瑙加工工艺,使得原料价格非常便宜,进口一吨的原料只需1万元甚至几千元。

  吕刚:“因为咱们是农民出生,本身对其他的什么也不太了解,而且语言不通,所以咱们就从那边找了个美籍华人的一个合作伙伴,他在那边主要负责产地的进料,我们是负责国内的销售。”

  2003年,吕刚开始从巴西和乌拉圭直接进口原料。通过跟对方的合作,他每年都要进口2000吨左右,自己使用一部分,剩下的全部销售给当地的加工户,没想到这些进口原料就改变了当地玛瑙制品的品种结构。

  还在2000年时,加工户李崇峰就从北京供料商那里获得进口原料,对方无意中卖给了他一个75公斤重的玛瑙原料,这次的交易给了他新的灵感。

  李崇峰:“他是那个进出口捣料的,他卖给我说这个你加工吧,加工完之后效果好呢,我就要。”

  李崇峰按照当时客商的要求,利用1个半月时间,将产品加工了出来。

  李崇峰:“当时加工完是一个八仙过海,确实挺漂亮,他说行,就拿走了。”

  当时的产品被北京客商出了25000元的高价买走了,而用来做产品的原料只有5000元钱,这是生产小饰品无法所获取的利润。而当巴西和乌拉圭的进口原料个头大,成色好,更适合做成大件雕刻工艺品。

  李崇峰:“以前咱们做首饰,都是本地的一些小毛料,那些小料做大东西做不出来,成色不好,块儿也不够,这个雕刻摆件的主要原料来自巴西和乌拉圭。”

  李崇峰了解到,玛瑙雕刻产品在我国并还不多见,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为了能够利用好每块原料,李崇峰找来了当地有多年雕刻经验的老艺人帮助设计产品,并从德国和香港引进了机器,加工起了大件的雕刻工艺品。

  李崇峰:“以前是拿料干活,所以说是以前有大料的话咱们根本做不了,施不了工,拿不动,现在咱们是用最细小的机器,把料放在那儿用机器来雕。”

  紧接着,十家子镇迅速出现了十几家玛瑙雕刻工艺品加工户。由于每块石头的花纹和色彩都不一样,这些加工户就找来美术院校的学生帮助设计产品,雕刻工人再按照各种创意来完成作品。

  玛瑙设计师:“这块料从外形来看,有点像一个人头,挺像一个小女孩的头。我就想,表面有一层绿花,可以把它做成简单的翘,可以取个名字叫丫丫。一个小活,这样出来的效果也挺好。”

  与玛瑙小饰品几毛钱甚至几分钱的利润相比,大件工艺品每件都能卖到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把进口的成块原料用来雕刻工艺品,而剩下的毛料则用来加工手镯、珠子等小饰品,当地的小饰品虽然还是卖以前的价格,但是成本却降低了很多。

  现在,每逢阴历三六九日,十家子镇的玛瑙批发市场从凌晨4点到上午十点,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全镇玛瑙加工户就通过这个市场把玛瑙半成品销售出去,全国旅游景点90%以上的玛瑙饰品都来这里。

  那力闪村村民 刘艳丽:“这手镯一个大约十块钱左右,拿到外地一般都能卖一百七八十元。”

  记者:“那你们卖十几块钱能赚钱吗?”

  刘艳丽:“我们大约能赚几毛钱吧,但是我们卖得多,我们每个集都能卖几百只手镯,主要靠量赚钱。”

  由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镇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生产玛瑙制品的传统工艺,所以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这些玛瑙除了直接批发给外地客商外,每逢开集的 时候,十家子镇上的玛瑙经纪人都纷纷来这里收购玛瑙半产品。

  玛瑙经纪人 闫永利:“珠子外国人很喜欢的,我们从义乌市场走货,基本上现在靠的是外贸生意。生意好的时候每天大概能卖上几万块钱。”

  现在,十家子镇的玛瑙加工户将近8000户,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年产值达到2.5亿元,而原料70%以上都是进口的。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