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上影节举办论坛探讨电影产业升级之道

发布时间: 2012年06月20日 09:2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曹虹

  美国人说:任何国家把国门打开,好莱坞都会长驱直入。

  这或许不为过。“抗坞”(对抗好莱坞)眼下成为中国电影的流行话语,国产片纷纷在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下,寻求生存空间。

  而这一语态的新背景正是中国电影的逐步开放。今年2月,中美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接近翻番。

  于16日正式开幕的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昨日举行第一场产业论坛,即把主题聚焦好莱坞重压下的中国电影,探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及中国电影产业升级之道。

  中国知名导演唐季礼昨日透露,五年前说到东方好莱坞是指香港。而现在上海正在打造这样的“梦基地”。

  上影集团董事长、总裁任仲伦表示,中国的电影产业不能只在本土市场上打游击,已经需要在世界上发展。而中国电影新一轮的发展将是和国际电影品牌的结合。

  东方好莱坞的愿景

  中国知名导演唐季礼表示,好莱坞不是一个地区,是美国电影工业的代名词。好莱坞是在很小的区域,北美的单一市场,使得其投资回收最大化。而北美拥有统一的回收网络,所以能有大制作。同时金融的介入,加大了行业的发展。

  官方给出了支持的姿态。上海宣传部副部长宗明昨日表示,“集结多方资源,联合升级电影产业的时机已经到来”。目前,上海电影座位超过12万个,上海电影票房占全国10%。

  就在上海电影节开幕当日,新华社刊发了《梦想与奋斗》一文,其中提到中美合资、中方控股的“东方梦工厂”即将在上海市徐汇区滨江地带浮出水面,迪士尼度假区项目在上海动工已一年有余,全球最大的影视技术制作公司特艺集团与上海电影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这三大影视“航母”正筑梦上海,撬动上海乃至中国的影视产业再上新台阶。

  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总裁任仲伦昨日表示,这是个标志,中国电影新一轮的发展将是和国际电影品牌的结合,并表示“新一轮的发展架子已经搭好了”。

  不过,东方好莱坞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仲伦坦言,中国电影走向海外的道路将是曲折的。

  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总裁艾理善昨日表示,内容版权保护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基础。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了好莱坞的成功,好莱坞70%的收入来自影院,而在中国,90%收入来自电影院。因为盗版的存在,中国电影没有达到投资的最大回报。

  唐季礼也提到,符合国际要求的创意性人才还不够。当你完整的团队不够的时候,你需要从剧本、融资、监制、摄影、宣传、发行、产权保护等产业链各方面去发展,这对中国是个新的课题。总而言之,就是要建立一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海军陆战队。

  中国电影应先立足本土

  不过在鼓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同时,一些国外知名电影人更加强调本土市场的重要性。

  曾被传媒大亨默多克誉为“激动人心”中国电影市场,增速惊人。十年前的2002年,中国电影票房不足10亿元,国产电影产量只有100部左右,全国城市影院银幕为1400多块。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电影年产量已达791部,票房达131.15亿元,银幕已达9000余块。

  最早参与中国电影走进好莱坞的制片人安德鲁·摩根昨日表示,如果基础打好了,就可以国际化。这个时候,其实应该更关注本土市场。

  “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处于十字路口,过去五年几乎停滞。”安德鲁·摩根表示,这是因为中国电影人害怕美国,害怕所面临的挑战。这使得他们在过去五年没有好好利用时间积累实力、培养导演、训练明星。

  安德鲁·摩根在电影业已有40多年的经历,香港加盟嘉禾公司,参与《投名状》、《如果·爱》、《大武生》等中国影片的海外发行。

  安德鲁·摩根说:“事实上,年轻的导演、剧作家、演员面临的处境是非常困难的,这其实是中国电影业的命脉。如果不处理好,会走上过去五年香港走的道路。”

  过去,香港一度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然而香港现在已经风光不再。

  “过去几年,没有看到中国电影人奋起反击。”安德鲁·摩根说道。

  安德鲁·摩根表示,“我们选择把公司设在上海,上海很适合生活,但如果给电影融资,他还是必须去北京。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性的发行中心设在上海,这是非常遗憾的。”

  安德鲁·摩根认为,上海要成为世界性的电影之都,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比如网络渠道、法规、发行的体系、融资等等。

  好的故事是全球的

  一直以来,好莱坞被认为是讲故事的高手。

  “找一个好故事”——是电影导演或电影公司甚至投资商首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天的中国,资本、观众、市场等各项硬件配置已经空前完备,但国产电影的表现仍远未达到与之相匹配的高度,其关键在于内容创意的相对滞后,在于好故事的稀缺。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被设定为昨日电影节产业论坛的第一场。

  然而这样一个主题,在一开始就遭到了非议。中国知名作家刘震云表示,这一听便是一个弱小民族发出的声音。刘震云与知名导演冯小刚合作多次,如《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等,其小说也多次成为冯小刚电影剧本来源。

  刘震云说,美国人拍电影首先是讲给美国人自己听的,美国之外的人跟着听。

  冯小刚的观点和刘震云一致,他认为,好莱坞讲故事就是让美国人听懂,别人随便他听得懂还是挺不懂,听不懂那是你的问题。老外看中国的电影常常说看不懂,冯小刚认为,并不是看不懂,而是不愿意看懂。

  这从美国知名制片人那得里到了印证,上世纪70年代将狄仁杰引发美国对东方人物关注的导演、编剧尼古拉斯·迈耶表示,写剧本的时候首先要取悦和满足的是自己。他说:“只有好故事和差故事,没有好莱坞和非好莱坞的。好的故事是全球的。”

  不过,由于美国教育在崩盘,他们对历史一无所知。这也是类型片大行其道的原因。比如龙、好人、坏人很分明,戏剧性很强。

  而对于因不了解中国文化带来的理解困难,尼古拉斯·迈耶表示,电影需要创造悬念,让观众理解信息,去寻找答案。导演、编剧必须做的是信息的铺垫,就是给出观众需要理解这个背景至少需要的信息。

  而怎样的故事更容易被其他国家的人理解,也依旧没有范式可循。

  星球大战制片人Gary Kurtz说到,有些电影更容易突破国际市场,但原因意想不到,比如《卧虎藏龙》、去年获得奥斯卡奖的伊朗片,有时候好像自动突破了疆界。

  “有时候就是把教条和规则抛到一边。”Gary Kurtz说道。

  任仲伦表示,电影行业是个模糊不清的行业,对圈外圈内都是这样。电影制片很多数据都是事后总结的,指导不了当下的制片。

  “美国人非常关注万达的收购”

  万达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集团AMC的消息,是资本层面中国留给好莱坞的猜想。

  毫无疑问,昨日出席上海电影节的产业论坛万达集团副总裁、万达院线董事长李耀汉备受瞩目。

  根据万达此前公布的数据,此次并购总交易金额26亿美元,包括购买AMC公司100%股权和承担债务两部分。同时万达承诺,并购后投入运营资金不超过5亿美元。万达共为此次交易支付31亿美元。若审批通过,这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最大的海外并购”。

  在昨日下午的产业论坛上,李耀汉表示,今年年初中美影片进一步开放,过去保护民族产业的愿望是好的,但效果是差的,只有竞争才能带来发展。而中国电影要升级,首先要自信。

  尽管低调的李耀汉没有在会上提及任何AMC的消息,然而刚从美国回来的任仲伦却借题发挥说,美国人非常关注万达的这次收购,并期待世界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看中国。

  任仲伦表示,中国电影一定要走向世界。过去十多年,上影集团采用了一种相对渐进的方式去参与。十年前,上影集团开始合拍,但前十年浅层次参与的合拍本质上还是协拍。现在,上影集团则已经“脱下救生圈,慢慢走向海的深处,开始在尝试真正的合拍”。

  任仲伦说道:“我们长期在一种文化形态下,可能不大为世界所了解,但不能就此认为,这是我们本质的东西。中国的文化界也应该和中国金融界有一点放眼世界的眼光。中国电影界应该有向世界学习的胸怀。”

  “我们长期在一种文化形态下,可能不大为世界所了解,但不能就此认为,这是我们本质的东西。中国的文化界也应该和中国金融界有一点放眼世界的眼光。中国电影界应该有向世界学习的胸怀。”

  ——任仲伦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