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速 最大长期挑战来自实体经济

发布时间: 2012年06月20日 11: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中国人民大学16日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提出,十年后人民币国际化或将水到渠成,2030到2040年之间或可与欧元、美元鼎立。但报告提醒,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长期挑战来自实体经济,中国能否抓住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新周期,形成产业竞争力,将是人民币国际化能否成功的根本关键。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0.45%

  报告首创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该指数有三级指标体系。第一级指标衡量人民币的国际计价支持功能和国际储备功能。二级指标则包括贸易、金融、官方外汇储备等数据。三级指标反映货币的国际化程度。

  根据该指标,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全球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分别是,美元54.18%,欧元24.86%,日元4.56%,英镑3.87%。人民币从2010年初到2011年底国际化的程度是从0.02%上升到0.45%,与2010年初的0.02相比,增长了21 .5倍。由此,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非常之低,只是刚刚起步,接下来的路还很长。

  报告预计,在2030年到2040年之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由现在0 .45%能够上升到不低于20%。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是美元、欧元和人民币新三元制衡格局。报告提出,未来30年左右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期。第一个10年通过货币结算,助推周边化。第二个10年拓展到金融交易和投资领域,助推亚洲区域化。第三个10年全面进入外汇储备,实现货币全球化。

  报告乐观预计,第一个10年后也就是到2022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上海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将水到渠成。

  最大挑战来自实体经济

  有机遇就有挑战。报告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长期挑战来自中国实体经济。如果不能改变严重依赖外需、依赖低端收入的经济模式,中国就无法成长为贸易强国,就不能在贸易计价结算货币谈判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人民币的升值空间也将受到严重制约。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分析,从1782年开始一直到现阶段,世界经济经历了5个科技创新及产业革命的长周期,英、美、日抓住了这些周期性机遇进而强大起来。而中国未来能否抓住第6个和第7个长周期,形成产业竞争力的基石,将是人民币国际化能否成功的根本关键。

  此外,中国金融制度存在不足、市场化程度较低、金融体系效率较低,降低了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构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中期挑战。

  第三,离岸金融市场是当代国际金融的核心,没有一定规模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做支撑,人民币国际化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

  除了上述根本问题外,在实际操作中,报告建议,1到3年首先考虑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中期安排3到5年,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长期10年的安排,主要是放开金融交易,同时设计诸多的短期。

  对于资本账户开放,陈雨露认为应该谨慎,不可操之过急。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则提醒,随着资本项完全自由兑换,向国际市场输出流动性,不可避免会产生逆差和赤字,这一潜在风险必须要考量。

  采写:南都记者 辛灵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