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刘先云
环保部日前在京召开2012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视频会议。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2012上半年减排形势不容乐观,污染反弹。一些地方主观上对减排要求有所放松,污染反弹、放松监管等现象开始抬头。
当前在GDP考核的指挥棒下,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吸引大项目、快项目,从而对拉动经济、增加就业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大干快上的发展模式,使得不少地方在项目的选择上,重发展、轻环境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笔者以为,要转变部分地方重发展、轻环境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不仅需要国家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的考核和约束,更需要地方政府转变理念,仔细算算GDP增长的环境成本,从而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应该看到,当前GDP的统计存在许多局限性,掩盖住了许多深层次问题。作为一个产出指标,GDP并不能表明为生产所支付的成本。为追求一定规模的GDP增长,投入多少固定资产投资和资金、消耗多少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多大破坏、产出的使用寿命多长、对居民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等等,GDP指标其实都无法揭示。
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负外部效应不断显现,GDP统计的局限性已经日益凸显,公众为经济增长承担的成本越来越高,这其中包括环境、健康、时间、心理等等,而其中环境成本尤为突出。
试问,如果要扣除环境成本,不少地方真实的GDP增速会不会大幅降低?从近些年的治污情况看,我国对淮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的治污投入动辄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但收效却十分有限。要极大地改善我国的水、大气和土壤等环境,其投入恐怕要以万亿级规模计算。
虽然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难以准确估算,但公众却可以深刻地感知。由于环境恶化等原因,我国公众健康呈现出逐步恶化的态势。近年,我国就医人次和住院人数持续增长。卫生部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全国医疗机构(不含村卫生室)总诊疗人次达62.7亿,入院人数达1.5亿人。与2005年相比,诊疗人次增加21.74 亿,增长53.06%;入院人数增加8114万人,增长112.95%。
伴随着快速增长的就医人数,201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19921.35 亿元,与2007年相比增加8347.38 亿元(未扣除物价影响)。短短三年内,卫生总费用增长了72.12%。
快速增长的医疗支出,侵蚀着居民有限的财富。公众在用健康和金钱承担着环境污染的成本。虽然公众健康状况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联系尚缺乏具体的论证,但是其潜在的影响不容否定。
除了环境治理外,国家也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并对之进行了严格的考核。但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对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还不够重视。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家发改委官员就指出,2011年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得不好,其中单位GDP能耗全年只下降了2.01%,没有实现下降3.5%的目标;氮氧化物的排放,年初目标是下降1.5%左右,但实际结果未降反升,增长了5.73%。
各地需要意识到,节能减排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如果GDP的增长不能带来真实财富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幸福感的提升,其意义必然大大折扣。
当前在“稳增长”的旗号下,一些地方投资热情再度高涨。但无论如何,要把好环保关、算好成本账。项目能上不能上,不妨先听听老百姓怎么讲。发展经济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发展的成果还需得到公众的认可。